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實用的成長日記模板集合10篇

實用的成長日記模板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一天就要結束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長日記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成長日記模板集合10篇

成長日記 篇1

今天是教師節,早上有很多同學給老師送了花,還有禮物,用小盒子裝着,外面用絲帶繫了蝴蝶結,很漂亮。老師也很高興。可是我沒有禮物送。小朋友們送的禮物是爸爸媽媽在家裏準備好了的。我不記得今天是教師節。中午媽媽來接我時,說明年幫我準備。

今天老師選了我當“小板凳組長”,就是每個星期一我們去操場開會時,要自己帶小板凳,就要有一個人負責發小板凳,還要收回來。我是我們組的.“小板凳組長”,一共有4個組。另外還選了“掃地組長”“清潔桌子組長”等等。

成長日記 篇2

1周

新生命的開始

2周

這個階段會決定寶寶將來是一個男孩、還是女孩

6周

寶寶的大小變的可以測量

7周

開始可以監測到寶寶的'心跳

9周

寶寶可以感受到外部刺激,比如光、聲音

10周

此時,寶寶有腎、肺、生殖器和胃腸系統

13周

小傢伙會利用子宮壁實現走動、就像蹦牀一樣

15周

指紋開始形成

18周

寶寶這時已經聽得見媽媽的聲音、以及外部噪音

20周

對於比較吵的噪音,小傢伙開始作出反應

25周

寶寶在羊水中四處遊動

27周

正在形成視網膜,感受光與黑暗

28周

形、聲、聞、味、觸,五種感官變得更敏銳

37周

睡眠週期變得更加一致、穩定

38周

寶寶已大致做好準備,隨時可能來到這個世界

成長日記 篇3

暑假前夕,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密封的透明小袋子,裏面放了十幾粒水稻種子,讓我們回家種水稻,我十分興奮。

一回家,我便拿來一個盛滿水的小碗,準備浸泡種子。我小心翼翼地剪開袋子,拿出一粒種子,這種子捏起來挺硬的,聞着有一股稻穀的香味,仔細端詳,它們裹着金色的外衣身上有許多皺紋。我把它們放到水中浸泡,盼望它們快快發芽。

過了幾天,小種子變胖了一圈。又過了幾天,它們的小腦袋上冒出了一個白色的小芽芽,真是太可愛了!而且這些嬌嫩的芽一天天長大,不過幾天,已經就有1.5釐米了。

我小心地把小種子都拿出來,種進提前準備好的`土盆中。讓它們在土壤中吮吸營養,生根發芽。我用可口清涼的水撫摸它們的臉龐,讓溫暖舒適的陽光照得它們渾身暖洋洋。可是過了一週它們還是不破土,這可把我急壞了。我給它們施了一些肥料,想讓它們快快長大。

又過了幾天,土裏面鑽出來了幾個小腦袋,嫩綠嫩綠的,像新生的嬰兒,生機勃勃,看着感覺好可愛。我又興奮又開心,急忙提着灑水壺,給它們澆水。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小秧苗漸漸地長大了,竄出了一個個嫩綠的分枝,長得又高又壯又結實。

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不知道什麼原固,小水稻就像得了病似的,渾身上下慢慢變成土黃色的了,只剩下一兩棵綠色的,也沒有了往日的神采,我好傷心!

這一次親身實踐,我發現種水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雖然這次我失敗了,不過我還是挺開心的,因爲我體會到了種水稻的樂趣,更積累了不少種植的經驗。

成長日記 篇4

也許是上帝忙碌了一天,在創造了許多精巧美麗的女孩之後有些累了,可這時卻偏偏輪到該我出世,所以在不經意之間我被製造得十分馬虎——雙目明亮但不秀氣,眉毛又黑又濃而且兩邊接壤,在雙目之上連爲一道長堤。皮膚黝黑如同塗了一層巧克力,不像同齡人那般白皙透嫩。個子很高,但身材卻不能稱之爲高挑。我的長相是那麼與衆不同,也許這也就註定我也那麼的與衆不衆不同吧!

起初,這一切都令人心煩呢!我想我應該就是那種“姥姥不疼,奶奶不愛”型的女孩吧,於是我很難過,有時還會黯然神傷,甚至有些自卑。但自從進了初中一切都改變了我的生活,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些與衆不同讓我從不起眼,平凡中脫穎而出,是它改變了我的生活,幫我找回了快樂和自信。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學習好的就是“書呆子“,所以有時我難免要裝出一副書呆子的樣子,想讓同學看到我優秀的一面。事實上我確實也喜歡讀書。與書交上朋友,使我有一種與衆不同的生活樂趣;與書爲友,讓我更有動力去努力探索未知的世界;與書爲友,讓我明白生活中不單單隻有美貌,更要有生命的價值;與書爲友,讓我能體會到別人所不能體會到的樂趣。在語文課上我總是頭頭是道地介紹關於作者的事。每當教師提及一部課外名著的書時,我總是井然有序地介紹書中的'大體內容。寫作文時,我總是有很多題材。任何課堂提問我都不會緊張,講得頭頭是道。同學們都很羨慕我,誇我是“百事通”。這些都讓我很快樂。

在生活中,我可以幫助媽媽做家務,幫爸爸洗衣服,可以爲他們做飯、餵豬、給莊稼除草……這一切是那些白嫩嬌貴的女生所不能及的。所有這些讓我對生活充滿自信,所有這些讓我的生活變得如此精彩,感覺每天都如此充實,如此快樂。諸如此類的快樂,豈是別人一句“你很美”所能比擬的呢?

我不再爲沒有美貌而煩惱,我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標。現在的我敢大聲的說話,大聲的歌唱,大聲向世界宣告:我很醜,但我很快樂。我發現我確實是上帝創造的一個奇蹟,只要自信一切夢想皆有可能。

朋友,如果你沒有可人的臉蛋,請不要爲它煩惱。請記住:人不是因爲美麗纔可愛,而是因爲可愛才美。相信自己就是奇蹟,而生活中更多奇蹟應該由自己來創造。

成長日記 篇5

古代先哲視“節約”爲美德、遠見和智慧,我則認爲節約是一種幸福。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也在悄悄地改變。在我們美麗的校園裏,也出現了貪圖享受、鋪張浪費的不良消費觀。有些同學不顧家裏的經濟情況而盲目攀比:穿名牌服裝,帶高檔手機、MP3。

有的同學請客吃飯成風,鋪張浪費、煙癮酒癮、網迷戲迷等現象比比皆是,一個月的零花錢就數百甚至上千元,大多用於聚會、請客等豪華消費,僅有10%左右用於學習文具或參考書,萎靡了鬥志,也辜負了家長的良苦用心和社會的殷切期望。

有的同學的圓珠筆筆芯沒有用完就扔了,目的是爲了外觀新潮和擺闊。

有的教室白天燈光比陽光燦爛,宿舍人走樓空,電風扇照轉,可用的紙張隨便亂扔。

食堂裏可見剩飯剩菜,那被丟掉的是傳統美德。

宿舍、公共衛生間水龍頭不關的現象尤其嚴重,人離水不停。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可是,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自己的父母也許正在爲一家人的'一餐飯而辛苦奔波?當教室和宿舍的風扇或者電燈在“孤獨”工作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部分山區的孩子仍然在點着蠟燭的教室自習?當我們用完水不關水龍頭時,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在浪費水資源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毀滅一種希望,一種讓藍天、碧水、綠地永存的希望?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中央文明辦、中央電視臺共同發佈了《公民節約行爲準則》,號召全民節約,以達到創建節約型社會的目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就是節約資源。

節約儘管貢獻的只是點點滴滴,但如果人人都能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張紙;合理消費,量力而行;循環利用,共享資源。把節儉作爲一種作風,一種意志,持之以恆,就能創造出大效益,使國強民富,人民幸福,社會和諧。

因此,作爲中學生,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和消費觀念,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意識,並付諸實際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爲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點滴貢獻。

節約,是一種幸福,節約型社會是人人有責,人人有利,人人有爲,人人都能幸福的社會!爲此我們呼籲:“讓節約成爲我們的舉手之勞,讓厲行節約不再是一句空話,讓建設節約型社會成爲現實的潮流!”

成長日記 篇6

打我第一天接觸世界,記憶對於我來說,也如同一個新生兒,呱呱墜地伴我成長,攜手走過十七個春秋,每一天都有她的溫度。

有她,心安。

記憶是青春的紀念冊,紀錄着我的點點滴滴,有酸有甜。如同烙下了沙灘上我們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那都是我最真實的回憶。

擁抱她,我可以爲心靈開一扇窗,用最真的心情去交流,只有這時,我才能感覺到自己心跳的節奏,擁有莫大的滿足感與充實感,我才能觸及到我的存在。

掩蓋耳際,我能聽到的是記憶跳躍時,激起的音符,變成了一曲動聽的旋律,那是十七歲的華音,歌唱出每一次感動。

記憶,暖暖的。還記得媽媽對我噓寒問暖時的呵護。還記得失落時爸爸鏗鏘有力的致詞。還記得同桌特地爲我留下的感冒藥。還記得三尺講臺上老師的諄諄教誨……這些生命的點點滴滴,都活躍在十七年的陽光裏。不因爲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只會如陽光般的永恆。似地窖裏的陳酒,日子久了,就越來越香醇。

記憶在腦海裏被風乾,帶走的是虛華,留下的卻是每一滴感動,最沁人心脾的淪海桑田,最刻骨銘心的扣人心絃。記憶灑在我的每一寸皮膚。活躍的熱能在我的毛孔貫通,那是這般的舒暢。我像一匹脫繮的野馬。馳騁在茫茫沃野,自由地在藍天下奔弛,去 十七歲感悟

追求我的每一份溫度,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摒住呼吸,我能聞到,記憶浮動時,散發的幽幽清香,撩動着我的心,在心底盪出一層漣漪,傳遞着每一份美麗。

記憶,淡淡的。沒有顏色的累贅,沒有華麗的修飾。她總是靜靜地灑在你的肩頭,聽你訴說每一個日出。當你有一天想做一位傾聽者,她會透過記憶的玻璃,折射出美麗的光環。每一天,她會記錄下你不同的心情。默默映襯着你的喜怒哀樂。那些回憶,那些無法抹去的點滴。都無法複製地陪伴着你。倘若有一天,你累了,倦了,只要還記起她,她就會向你述說那美好的過去。這是怎樣的幸福者?

夕陽迷戀黃昏,飛鳥愛上楓林,我也願意將那份回憶保留,無論她是否美麗。時間的流動。並不是因爲花開的美麗,而是爲了生命的輪迴。因爲這纔是世界的存在,生命不會因爲花開而永恆,也不會因爲花謝而調零,它只會在具體直接中而存在。所以我從不憚以恐懼去回憶過去,哪怕它是人間煉獄,至少我在那時的陽光下呼吸過,存在過。無論她有沒有誘人的'魅力,我都愛上,不可坑拒地接受她。

用心感受,我能觸到記憶舞動時,有力的脈膊,這是怎樣有力的節奏?又有十七歲水一般的溫柔,這是怎樣的細膩與風致。

十七個春秋的記憶,並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情感上的糾葛時而濃烈,時而平靜。觸景生情時,難免會萬千感慨。我本不是唯心主主者。但是,當我沉浸在回憶或暢想中時,我願意隨心所欲。給心插上一雙翅膀,讓它自由飛翔。

那些埋在記憶深處的感動,有些,我不願意觸動。一旦爆發,我會盡力去控制,因爲我是有思想力的蘆葦,我不會讓她氾濫成河。

十七歲,一個情感不斷萌芽的年紀。一個想要去看透整個世界,卻又似乎什麼都不懂。每個人都有心裏的小九九,總有個地方,讓別人無法觸及,這份情感,並不一定是內心的陰暗,或許,那只是一份特殊的回憶,一段無法忘記的年華。

當然,對於我來說這不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無限企盼,也沒有“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的不變誓言。

那只是一份乾淨得透明的友誼。那只是爲同桌拭去桌上塵埃時的心照不暄,那只是我給她遞上紙巾時的低頭一笑,一個人孤單的時候偶爾會想起她,想起陪她一起數天上的星星,想起兒時的夢想,考上理想的大學,去看看那裏的櫻花落瓣,與她,並沒 十七歲感悟

有開始和結局,我只希望能有她這位一輩子的紅顏知已。十七歲的年紀並不躁動,這算不算心理上的成熟?

拾起記憶的火柴,那是幸福的,燈火闌珊下,是生命最美的低頭,人生百味,溫孕在記憶之中,不會日新月異,可是她會越來越刻骨銘心,這又何嘗不是一筆財富。

十七歲的我不希望轟轟烈烈,卻也不願一塌糊塗,再藍的天也會有一絲白雲,再綠的山也會有半畝光禿,我知道我的人生必定不會完美無瑕。也不一定能做到問心無愧,我只求能夠活出自我,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創造最大的快樂。十七歲難免有新愁,從容待之,會有一番明澈的感悟。不知是是誰曾說過:人生最難得的便是對生活還殘留感悟。我的十七歲就是這樣來到,很好。

有憧憬,有幸福,有感悟。當然,也有憂愁,有心事,總之,我正努力地過着袍滿的人生。

多年後,這又是記憶中的一片桑田。

曾渴望擁抱整個天堂,上帝卻僅賜予我一僂陽光,很溫暖,都說,有天使的地方就叫天堂。原來,混了十七年,才知道那些記憶中的陽光就是天使,而我,正在幸福的旅途上擁抱陽光。

成長日記 篇7

20xx年8月15日娃娃2歲11個月6天

今天是正式意義上的入園第一天。門口晨檢的老師看了一下她的手心,一拍她的'小屁股,說小孩養得好的。8點多送到教室,已經有兩三個小朋友在了。老師一下就叫出了她的名字。她走進教室後與我拜拜,見我從窗邊走過,問我怎麼不留在那,解釋後我趕忙走了。因爲有其他小朋友在哭,聽見老師說了一句“我們班女孩子都好的”,還是不放心,悄悄折回。見她已坐下在玩拼插玩具了,狠狠心扭頭就走了。

下午還沒到幼兒園,老師的短信就來了。表揚她不怕陌生,很勇敢,關照家長回去要好好表揚。門口圍滿了家長,有小孩在哭。見她揹着小書包在教室裏,見到我,我倆熱情地揮手打招呼。班主任老師主動告訴我說,“你家小孩真的好的。我問她怎麼這麼好,她說爸爸媽媽叫我在幼兒園要聽話。”另一個生活老師一見小孩也說,你們這個小孩真佬蠻好格。我就順勢抱起她狠狠地表揚一番。

她說自己在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小便,第一個睡着。點心吃了哈密瓜和飯飯(綠豆湯——比她大7個月的她的同班同學說),中午吃了飯和黃瓜,全部都吃掉!我說老師有沒有講故事,沒有。沒有講故事,沒有做遊戲,沒有畫畫。沒畫畫是因爲老師說的不畫,要明天畫。中午沒吃肉,是因爲“老師又不去買菜做飯。我們明天就吃魚和肉了。天天吃的都不一樣。”

20xx年8月16日娃娃2歲11個月7天

今天接了娃娃後三人一起去游泳,可能是過立秋了,水有點涼,一會兒說肚子疼,一會兒肥皂水揉進了眼睛裏,一會兒又困得要睡着,總之是一直嗯嗯嘰嘰的。不是很開心。吃晚飯時,她突然嘿嘿笑了“我今天失敗了。”聞之,心裏一驚。因爲平時問她總是說“我吃飯第一,第一個睡着,我成功了,我太厲害了……”原來是她在吃午飯時把湯撒了。怪不得老師說今天表現還是很棒,就是在吃飯時掉了幾滴眼淚。

晚上她摟住我說:“我覺得媽媽長得像老師的。”“哪兒像?”“眼睛,還有眉毛。”“所以老師也和媽媽一樣喜歡你。真是個惹人喜愛的好孩子!”

成長日記 篇8

今天,老師爲了培養我們的觀察能力,佈置一項特殊的作業:讓我們回家泡黃豆。我回家後先抓了一把黃豆,把它放進杯子裏,加一些水,用手捏一捏,黃豆硬硬的。再過一會兒,一些黃豆變大了一點,還有一些黃豆的皮起了皺摺。

我今天就觀察到這裏,這黃豆真好玩!

今天繼續觀察我的黃豆。發現有一些豆子炸開了,還有一些豆子變大了,大的是小的`兩倍至三倍。在水下面的豆子比水面上的豆子大、溼,水面上的豆子比水下面的豆子小、幹。

這黃豆真有趣,還會變大變小。

今天,我再次觀察我的黃豆。發現水下面的黃豆被水面上的黃豆壓着,沒有新鮮空氣,所以沒有發芽。水上面的黃豆太乾了,沒有水分,也沒有發芽,但是在中間的黃豆既有水分又有充足的氧氣,因此有一些發芽了,那芽可愛極了:淡黃色的芽從黃豆裏探出了頭,就像黃豆長牙齒了,芽有一點彎,真可愛!可惜有幾顆芽被壓斷了,媽媽說黃豆不能這樣壓,要攤開才能讓它們都長芽,於是,我們幫黃豆搬家,把它們從杯子裏挪到盆裏面,把它們均勻地攤平。

我想:這樣,明天應該會有更多的芽了吧!

成長日記 篇9

席捲又將開始。這已不是童維稚歲,許久再未如此敘話。或人物繁雜,塵絮紛擾,我又浴,着衣盤坐,只希望安靜默歇。詞語於墨點墜圓,掌不可捉摸。身旁無喻跡,不衷於始啓輪臺,書寫眷戀。過往三歲,召於不同地域,僅緣始進語,可跡絮語於心恤。跡悲中,哀亭兩望,味韻頗濃吧。周常始弄三波,聚聚合合,於終,寂寞神傷,筆鋒尖鈍,已無倦意於此之前,因無牽掛,然庭院於今,現眼前,不得不瞻,於冒險,“筱”敘舊事,好奇新事,由事遷隨風轉,隨人願。我奇攀,枝丫處,悲喜歡。蹙欣歡,於曲意圓盤,吵鬧喧譁者,奇異語動者,皆無意於欣悅。訪古蹟齋館,受益頗多,於夢縈迷繞,不消,怎消?墨跡筆記任吵鬧,琴繞吵鬧傍喧囂。

曲意墜落,無話可說,放波隨自流,裴樂多。哀默,行孤舟沙漠,聆安靜。笑霓虹閃爍,潮落,終體會沙礫錯落,此處無目,見習常,掩了教誨,掩了豔羨,掩了思念。隨物鈴風角,漂泊車造,惡萬校本,方罷確遺蹟。風吹雨打,山石巋然,我自欣伴,便嘗試戲語黃鶯,愉悅嬌鳴,心遂足。然間時究竟放緩,雜雜竊竊,赤面不吐半言。四肢僵直於四周朋坐。鎮璽於懷環,遂閃移三錢,脫乾坤常指下罷,微放懷杯,茶水翻涌。積鬱多久,於今終抱時放蓬,始終託,再系語。歲年幼,尚未嘗情歡,尚需雕琢。只道望念不傲。總律沿前,無驕無嬌,底漏庸平,無波瀾一浪,終靜始終。唏噓浪波未一斗,今依天溝風逸皺。且奏,於扉頁卷首,慟哭壓愁。

成長日記 篇10

爲什麼要聽媽媽的話,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得這段話。長大後我開始明白,爲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

——題記

我知道,從小到大一直有一位天使在我身邊守護着我;當我受到委屈或被別人誤解時,是她安慰我,使我的心靈得到安撫,同時也讓我懂得了寬容和大度;當我被老師批評時,是她教導着我,讓我知道世界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我跌跌撞撞的時候,是她一直在支持着我。她就是我的媽媽。她一直伴隨在我生活中的每時每刻,讓我時時感受的溫暖的氣息。

有一次期中考試,我的數學只考了六十幾分。我握着考試試卷忐忑不安地往家走去。我心想:“這回肯定完了,肯定會捱揍的。”不知不覺的就到了家,媽媽拿着我的卷子,皺着眉頭,我想她的心裏一定很失望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媽媽這次卻沒有打我,而是叫我繼續努力,這次不怪我,只要下次考好點就行了。我不知道爲什麼我的心裏比被媽媽打過還痛,媽媽爲什麼不打我呢?也許打我的話,我會沒這麼內疚。

在小時候,我得過一次很嚴重的感冒,久久不好,一個寒風呼嘯的冬夜我感覺頭暈、很不舒服,媽媽一摸我額頭說:“哎呀,這麼燙,肯定是發高燒了。”她看着我十分着急。那時侯我們是住在鄉下,去醫生家路很遠,去那裏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那天爸爸剛好不在家,但是她趕忙穿好衣服,揹着我去醫生家。不知過了多久,當我醒來時,看見媽媽那張焦急的臉龐,後來爸爸才告訴我,原來那天媽媽一直在我身邊陪着我打針,一晚上都沒有回去。

還記得在我五歲的時候,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經過一片很漂亮的油菜花地,我就在想:“假如我摘一些下來送給媽媽,她會有什麼樣的反映呢?”由於我強烈的好奇心,我就真的摘了一些下來打算回家再送給媽媽。於是我高高興興的.往家裏跑,回到家,我把那束花送給了媽媽,並對她說:“媽媽,送給你,祝你越來越年輕、漂亮。”媽媽聽後非常高興。她和藹地對我說:“佳麗,你又長大了,懂得對長輩盡孝心了,雖然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過一樣可以體現出來。”儘管那時候我聽不懂這些話的含義,但我至少知道這不是罵我的話,所以我朝媽媽笑了。

我的媽媽給我的愛是一種寧願犧牲自己也不讓我受多的苦的愛,是每位母親對孩子的疼愛,這種愛是最偉大、無私的。它是一種非凡的愛、一種特殊的愛。

如今,幼稚的童年時光邁着輕快的步伐悄悄地離我而去,我漸漸長大了,媽媽也漸漸的老了,她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而長大的我學會了與她頂嘴,惹她生氣;學會了自做主張,厭惡她的嘮叨。卻不知道怎樣去理解她、照顧她。

“媽媽的心她不讓你看見,溫暖的事都在她心裏面,有空就得多握握她的手,把手牽着一起夢遊。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這是周杰倫的一首歌曲,也是我唯一喜歡他的一首歌,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都會想起我自己的叛逆行爲,也許我真的要聽媽媽的話了。

當我遨遊在天際時,我真正要感謝的是我的媽媽。我一生都走不出她的愛,是她讓我知道了飛翔。媽媽,我想對你說:“謝謝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