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薦]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5篇

[薦]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日誌吧,需要認真地爲此寫一篇日誌了。日誌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日誌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研修日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5篇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

在培訓中,無論是每一次聽課學習,還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都讓我感受着新課程理念的和風,沐浴着新課程改革的陽光,我異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因爲他們爲我提供了寶貴的教學案例和資源,讓我從自身出發尋找差距,反覆地琢磨和專研,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對我來說,不論是從理論還是教學上,這都是一個讓我進步的有良時機。在交流過程中,我也能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聆聽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從每次的學習中,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藝術友得到了一次發展,讓我對教育教學又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以前的教學,我們幾乎都是強行灌輸。課堂上往往都是老師在唱獨角戲,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及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我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我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爲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教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有句俗話,叫做“心動不如行動”,親臨了這些教育教學專家們的'精彩傳授,學員們私下裏熱烈交流討論,人人坦言收穫甚豐。我覺得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對教育工作的宗旨認識、數學教師肩負的育人責任、新課程理念的探索與思考、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實踐、科研課題的立項與實踐、師生和諧關係的協調都應該有更高的追求。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2

小學數學國培學習在緊張而又忙碌中即將結束了,這兩個月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一路走來,細數研修生活的點點滴滴,我每一刻都在欣喜和收穫中度過,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啓迪都值得我細細回味消化。

通過兩個月的學習,使我感悟到:學習內容的廣泛與充實,同伴成就的顯著與輝煌,讓我越來越感到自身的緲小、自身的不足,也促使着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規劃自己今後教學的新藍圖,爲祖國的教育事業出分力。

聆聽一個個專家分別介紹各領域學術研究最新動態和研究成果,增強了我的小學數學教學業務知識。這一系列的專家講壇,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一扇通向世界最新的數學教學研究成果的窗。在所有的課程和專家講座中,他們注重的是研究、探索,最重要的不是憑空想象,而是用事實證明,用數據說話。在他們的課堂上沒有浮華的語言,沒有這樣那樣的花樣,更多的是引導我們積極的思考,讓我們在教學中去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挖掘我們思維的深度。想想自己平時的教學,或多或少的有虛的成分。比如,我們的教研活動,多數是注重參與,過多的注重了形式,而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效果重視程度還不夠。特別是評價與反思,都是沒有認真去探討,對學生的學也沒有很好去思考,大多是完成任務就是了。尤其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今後,我要力求每節課目標明確,容易達成,追求課堂教學紮實,教學研究務實,做實實在在的教學教研,要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理論素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能力培養。

有時我在思考:和名師相比,我們的差距爲什麼那麼大呢?認真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包含的創新精神太少,重複性的東西太多,懶於思維,疏於創造。我想:創新要從轉變思想做起,不僅有學科知識還要涉獵其他,不僅教書還要育人,還要走出校園,加大與社會交往的力度,從社會交往中感悟教育的真諦。思想的開放,觀念的轉變,會使你發現教育的真正魅力和真正的人生。的確存在很多方面的弊端,就是按部就搬執行教科書確定的課文內容及其目標,從沒有認真去想想。在認真聆聽和學習專家的講座後,知道不同的老師會在教學過程當中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進行自己的教學,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讓我真切的懂得在以後怎樣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獨特感受,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這些專家的諄諄教誨更讓我認識到了教師讀書的重要性。無論是從提高個人素養方面看,還是從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看,教師都必須要不斷地讀書。

爲期將近兩個月的培訓研修,使我在有序的忙碌中度過了今生值得永遠珍惜和回味的這段時間。也是我人生的一次寶貴經歷。我領略了山城的靜諡與生機;感受了專家博大與精深;我體驗了個體成長的充實與快樂;也萌生着強烈的發展願望和激情…

我要乘國培的春風,向教育的制高點邁進。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我會把這次所汲取的營養消化吸收並傳播,要不斷學習,儘快提高。我將在屬於自己的教育原野裏,立足課堂,辛勤耕耘。按照國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承載“種子”教師的使命,深紮根、早發芽、開出最美的花、結出最大的果實。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3

通過學習小學數學第二學段“統計與概率”的教師國培研修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我對這一部分的教學目標和建議有了重新的認識,統計教學是以學生爲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而實踐活動就是“做數學”的具體體現,它在呈現形式上絕不是單純的調查活動,它可以表現爲課堂內的經歷探索;也可以表現爲課內外相結合;還可以是完全置身於社會這個大環境下的調查活動。它是靈活、開放和形式多樣的。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因此,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正是一種符合兒童天性的學習方式。他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在經歷着數學過程,也在體驗着數學思想,教師應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做數學”的過程中,而不是學數學,說數學。

比如在統計教學之後,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班會活動,目的是增進同學之間的互相瞭解和交流。首先讓學生們自己選題,希望瞭解哪些信息:“同學們每天怎麼來上學?”;“同學們喜歡讀哪類圖書?”;“同學們的愛好是什麼?”;“我們最喜愛的運動是什麼?”;“我們最喜愛的動物是什麼?”……然後讓學生們分組去調查收集數據,用表格歸納整理,並且製成統計圖。比如從統計圖中瞭解到喜歡動物故事的同學最多,根據這個統計結果,班裏可以組織一個動物研究會,辦一個動物圖片展覽,還可以把各種圖表製成牆報、手抄報等,整個活動就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

知識源於生活,同時又能改善生活。統計教學活動的內容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說“統計與概率”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親近生活的過程。如:一年級下冊的統計教學之後,可以向學生提出要求:這些內容在生活中什麼地方可以用到?請你提出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問題,並用剛剛學過的統計知識來解決你所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仿照教材中的例子來聯想到自己生活的一些問題,如一個月的天氣變化情況(晴、陰、雨)、全班同學家中電器的擁有情況(冰箱、彩電、洗衣機、空調)、全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每次考試的分數段等等。又如:二年級下冊的統計教學之後,有條件可以要求每個學生回家參加“種豆“的實踐活動,每天觀察豆的生長情況,並作好記錄。一週後讓同學們把大豆端到學校比一比“誰的大豆長勢最好”,然後根據大豆的生長記錄製成統計圖;並給優勝的學生照相留影,這樣大大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同學們深深體會到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統計的知識來解決,而且大家在合作的過程中並不感到有什麼太大的困難,這樣的問題就比較切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在統計和概率的教學中,我們應努力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看、說、想、動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4

3個月的國培學習很快就結束了,聆聽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班內的一線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聽課5025分作業7篇自薦作業1篇沙龍10條培訓總結3篇協作專題13條日誌2篇登陸75次資源1看課58次留言22條收穫頗多,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蘊的不足,可以說這次國培對我一個從教28年的一線教師來說:意義效果影響深遠。作爲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下面談談收穫:

1、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

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2、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爲習慣等。

3、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自學能力對小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能力,但在實際上多數同學仍然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在數學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數學知識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們對難題就有了挑戰性,就會積極主動進行學習。

真正的合作學習是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啓發,相互點撥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能與大家分享思維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體驗和收穫。這就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活動前的合理安排與適當的引導。這樣,纔有利於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加強學習,改進教法自覺走進新課程。

作爲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教師多聽取學生和同事的各種意見。積極學習,遠離傳統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爲固定的教學模式,新教學理念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煥發學生的潛能,與此同時,通過網上研修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爲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通過國培我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理念,老師要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新要求。

讓學生學得更輕鬆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通過努力,我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爲主,讓數學課的範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積極地承擔學校的數學公開課任務,積極參與交流活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通過國培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爲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通過學習我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理念,老師要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5

最近我參加了西雙版納州中小學全員繼續教育遠程培訓項目,已學了《備課實務與新技能》和《教案的反思與研究》兩門課程,通過兩門課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備課的新技巧及教案反思的重要性。備課是整個課堂教學工作的起點,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中的遊刃有餘。那麼,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有效備課呢?

教師首先在思想觀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創新。可以說,沒有教師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的一生髮展和幸福負責。教師如果真正樹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只有將新課程理念記在心上,教師們在備課中才能更好地給自己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其次,教師要上好課,必須知己知彼,深入瞭解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預想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及預設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這樣就能防止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因此,備學生我們應該做到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個性特徵、學習基礎、對教學方法的反應、個性品質、動態變化。

最後,教學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具有反思習慣的教師,纔會迅速成長。因此,教師上課以後必須要進行反思。課堂中教

師是否教得輕鬆,學生是否學得愉快?這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是否都討論透了?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率如何?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學生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哪些表現在教師的預料之外?爲什麼會這樣?學生的練習中,有哪些是屬於基礎題,有哪些是屬於提高題?學生解答得怎樣’如果這課再上一次,怎麼修改教案能使課上得更精彩?等等。課後反思,是最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通過網上研修學習,我接觸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蘊的不足,因此,可以說這次網上研修來的很及時,網上研修內容很深刻,網上研修的效果將影響深遠。作爲一線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6

透過這段時光的遠程研修學習,我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數學作爲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學行爲、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的變革,同時也引起我對數學教學教研的強烈興趣。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和諧的發展”爲新課標數學的總體目標。

基礎教育強調誠心誠意的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應當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止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啓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願意接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我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發展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2、對教師的主角有了新的定位。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的確立、新課程的及時推出,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教師的主角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式下,教師還應當扮演的主角有:(1)學生學習的促進者(2)學生探究的合作者(3)學生髮展的引導者(4)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

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爲學生的後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帶給保障、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長,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明白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忙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常常是以智者長者的身份、以自我的知識和經驗、以自我的洞察力和決定力在爲學生的探究活動帶給指導、帶給幫忙、帶給服務,扮演着指導者和服務者的雙重主角。

這就要求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放下架子,摒棄“我只有教你纔會”的思想和牽着學生走的教學路子,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有不懂的問題時能夠暢所欲言,進行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當提出問題之後,要給學生必須的思考時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好處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3、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景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我們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搞笑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潛力。

透過這次學習,進行實踐反思,學以致用,是我這次培訓最大的收穫,在今後的教學教研中我還將更加努力,力求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課堂,優化課堂,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3):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7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於中年級學生,夥伴之間通過傾聽、分享、交流、互助與反思,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裏獲得信息和啓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促進學生順利地自我構建知識和創造知識。但要注意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不能簡單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實質性的東西。新課程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我曾經做過這麼一節課,內容是《年、月、日》爲了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就充分發揮合作學習,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年曆,從20xx年---20xx年的都有,看看每年的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多少天,四、六、九、十一月分別有多少天,再看看二月有多少天,難點就是找出二月的特殊之處,結果本不太難的內容讓不恰當的合作學習弄複雜了,學生吵鬧,看似合作學習,下課提問時卻一臉茫然,我就知道目的沒達到,師生卻忙壞了。課後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學生討論的要求我知道,學生不明確呀,小組成員亂吵一通,並沒有歸納、總結,沒有抓住重點,更別說突破難點。我認爲這就是一種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得讓學生明確主題,抓緊討論,得出結論,而不是亂髮言,沒有結果。課堂教學中積極爲學生創設各種情境,使課堂成爲生活性、趣味性、活動性的課堂,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去發現、去創造,真正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有這樣一個情景: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路上得到一個西瓜,貪吃的豬八戒開始分西瓜,師傅吃這塊西瓜的八分之一、自己吃這塊西瓜的十六分之一、沙和尚吃其中的四分之一、孫悟空吃其中的二分之一,結果分下來,自己的最少,孫悟空吃的最多。便宜沒撈着還吃了虧。用這樣學生熟悉的列子引入新課,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8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中以學生爲學習主體,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我眼前一亮,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讓他們通過對學習資料,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把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面我想在此分享一下此次新課標培訓中的一些感受:

一、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學習與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教學中特別是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二、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更需要我們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用不同的教學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益友的經驗爲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啓發式和因材施教,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通過有效的措施,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爲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還記得在新課標中的一個很大的新變化就是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當中,除了以前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還新增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個新變化對於目前我所執教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也同樣受用。小學一年級的看圖寫算式也就是所謂的讀圖應用題是低年級數學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此我在課堂上,遇到此類題時經常會請孩子描述一下在圖中你都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然後讓孩子根據已有的數學信息學會去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從而根據這個問題再引導孩子去分析問題,看看是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整個教學思路也傳授給了學生在自己獨立做這種類型的題時利用此方法去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是我覺得新課標對於我教學中最大的一個指導,根據此理念,我們班的孩子現在的讀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過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和需要不斷完善的細節,所以繼續深入學習新課標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通過目前的新課標學習,我想在以後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做到:教學目標要放長遠,從高處往遠處看;教學內容要關注數學本質,使學生學透知識本身;教學活動要給學生多留空間,讓學生儘可能地去施展自己的數學能力!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9

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列表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我們將問題的條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把它列舉出來,往往能對錶徵問題和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嘗試調整的策略:嘗試的策略,簡單的`說就是你不知道該從哪開始的時候,可以先猜一猜,來進行嘗試。猜測的結果,應該是比較合理的,但是並不符合要求,還需要把猜測的結果,放到問題中去考慮,進一步調整尋找答案。

模擬操作的策略:模擬操作是通過探索性的動手操作活動,來模擬問題情境,從而獲得問題解決的一種策略。學生是通過自己探索的過程,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爲一個已知的問題來進行推導性的研究。通過這種開發性的操作的策略的訓練,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問題的解決,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0

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在研修日誌寫道:通過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爲其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其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並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通過參加遠程教育培訓,在此期間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動時間學習,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穫。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質,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覺得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積極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應該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通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通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積極研修,深刻感悟

通過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爲我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我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不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向有經唸的教師請教。

四、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爲習慣等。

通這次國培學習,對我感觸很深。真真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多少沒學到”,簡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作爲跨時代的教師,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幾十年前你老師教你的知識和觀念去教育現在的學生,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嗎?我想一個當今的教師,應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師爲“育人”而學習,作爲教師,我們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於一個教育者的學習,我們最終的追求是育好人,爲“育人”而學習是教師的天職。我們應當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繼續教育,當不斷學習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成爲“源頭活水”更好地滋潤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

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增長知識,充分利用這些知識運用到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1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知識和技術不斷創新爲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的學習,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及業務能力等方面受益頗多。我深切地認識到,爲了更好的勝任新世紀的教育教學工作,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必須不斷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而現代教育觀念的樹立,正是教師的立教之本。

教學方式是直接影響學習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了學習觀念,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培訓促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

教師角色由過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導者、仲裁者爲現在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施與者轉變成引路者,從講壇走向學生中間,參與學習發生的全過程,體會共同成長的快樂。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臺上,教師的絕對權威已不復存在,因而教師作爲終身學習的首當其衝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從前倡導的換位思考、思維平等、理解學生等觀念,在今天自然地成爲教師的行爲。

教學策略慢慢轉爲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模式羣,開發、利用教學資源,爲學生學習提供平臺,探索長假、短假、平時作業形式的改變,爲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學生的作業從昨天的複習知識、鞏固加深這一學習的延伸階段變成產生疑問、探求解答這一貫穿學習全過程的活動。

教學方式適應重情景、重民主、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課堂給學生,讓課堂成爲學生探索的殿堂,這是現在教師們追求的一個境界,即使一個細節也不放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達:可以用詞語描述;可以用動作表演;可以用實物演示等等。這種教學設計,拓展了孩子的思維,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爲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了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進行培訓,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基於信息技術的網上學習已經成爲衆多教師探索的課題,因此可以創造了豐富多樣的課型。常識課堂的開心詞典等都是生動有效的形式。

通過校本培訓學習,使教師更新教育觀驗、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理驗和辦學特色,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通本期的計算機培訓,我的計算機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繼續努力,今後我一定會用信息技術處理教學工作。

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使我在教學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對學生能給予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認識的點撥,思想的疏導。並能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的需要,並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不遺棄,不淘汰任何一個學生,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礎。

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當前,面對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必要的觀念更新,課程改革是難以實現的.。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於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

教師必須提高了自己的師德水準。聆聽了專家的講座,使我感受頗深,受益良多。我深切領悟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無止境”的真諦。

教師必須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深化了本學科基礎知識,加強了對本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理解,掌握了本學科的一些發展動態,瞭解到本學科理論與技術的新發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學基本功和學科教學或教育實踐能力。

教師必須在培訓中提升完善自我。在學習中積澱理論,提升素養。因爲學習使我充實,因爲學習使我自信,因爲學習使我的生命振翅飛翔。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爲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閱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全國人大常委陶大鏞說;“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中考題體會其中蘊涵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同時也祝願每位教師都能成爲能夠歷經風雨的參天大樹,在課改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壯成長。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2

小學數學法,"如何使相對穩定的教材與不斷改進的教學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的問題。

傳統教學法裏有不少關於"如何備課"的經典之說,在現在乃至將來,仍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的認識、理解、與遵循。如: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把握相關內容的重點、難點;安排課堂形式、內容、結構等等。

在此,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如何備好數學課"。

衆所周知,備課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教學,教學的目的是爲了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是爲了進行有效的運用。

"運用"是一個能動的概念,它是由知識演變爲能力,進而發展成爲素質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也是不以一章一節內容爲劃分區域的全面綜合的過程。

由此可見,要想備好數學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瞭解知識體系因材施教

系統瞭解知識體系這裏所說的"系統瞭解",並非讓我們掰着手指數出某章、某節是何內容,而是要我們認真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反覆考察現有教材的知識體系(主要是指: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繫),國內外初、高等數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數學在其他邊緣學科、社會各個領域的實際運用情況、未來發展態勢等等。

認真探討內在聯繫我們知道:數學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對穩定性,幾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現象可以說是司空見慣。這爲我們更好地探討教材與教材、章與章、節與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提供了極爲有利的條件。沒有聯繫就沒有數學,縝密的數學體系,有着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內在聯繫:公式、法則的推導,定理、公理的引入,數與形的結合,立體感的建立等等無一不是普遍聯繫的經典之作。

仔細關注能力要求 "可持續發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數學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觀察、理解、記憶、運用等能力;專業能力包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證明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養往往須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

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想用一個教案來將所有的學生"九九歸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着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爲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

--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裏,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內容與方法的有機統一

合理安排、優化重組(內容)有道是:"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因爲各地文化底蘊有厚有薄、教學質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範圍統一,則意味着其針對性的減弱,所以課本內容只能作爲講課的主要參考依據,而非唯一標準。從教育的最終目的來看,學生要學的是知識體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種版本的教材。因而,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優化重組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爲本、按需分配(對象)孟子這樣認爲:"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參見《孟子》)學習的過程,是對原有知識體系進行整合、更新與擴容的過程,更是一個能動的、無法他代的艱苦的心理歷程。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一定要遵循"以人爲本、按需分配"的原則,找準"教"與"學"的切入點,激發、培養、並滿足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愉快教育、適度緊張(心理)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參見《論語》)。由此可見,教師備課的過程實質是"導演"利用多種"道具"形成多樣可觀可感的信息源的過程。唯有課程安排巧妙、課堂設置合理,才能給學生以多種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誘導,使其在愉快教育、適度緊張等心理狀態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方法)數學以其特有的"嚴密性"而著稱,而這種嚴密意味着其邏輯體系的"不可拆分性"。這一"密不可分"的特點,決定了數學教學過程的整體性、聯通性與有序性。任何"一勞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只有教師因勢利導,學生才能循序漸進。這個"勢"往往包括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社會年齡)、知識結構(同一科目的不同階段、不同科目的同一階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階段)、認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等;"導"的方法則有:點撥、啓發、暗示、互動、表揚、糾正等等。

三、"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有限的篇幅與不漏的"天網" 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每一篇教案都應成爲一張無邊的"天網"。儘管從內容、形式上來看,教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從知識、能力、技巧、乃至品質等方面來看,她應是一張無所不在的天網。絕不能讓任何一個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機會,消失於教案的"盲點"之中。要想將這張"網"織好、用好,教師的"修爲"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師應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較強的組織能力、以及良好的預見、應急能力等等。

數學美與"作秀" "枯燥"是數學公認的特點,有"數學煩、物理難、化學玩"之說。或許數學有時真的有點"煩",但"煩"的背後,往往隱藏着一個又一個"數學的精彩"。這種精彩之所以不是經常爲絕大多數人所感知,主要是因爲人們在數學的某個方面的某些素養不夠所致。數學美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有時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罷了。如何才能將數學美淋漓盡致地展現給每一位學子?"作秀"!精美的包裝與適度的展現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數學美的同時,激發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因而,要能使學生"入局","佈局"--備課很重要。

數學模型與實際運用 "數學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題模式。模型的建立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已有知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爲學生能儘快地擁有儘可能多的知識、技巧與能力,做好內容、方式、方法上的準備。

形散與神不散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知識結構的差異以及難易程度的區別等等,同是數學這門學科,在備課時,教案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上也應有所變化:或突出性質、或強調圖形、或標註符號、或分析思路,各具形態,不一而足。有時一段畫龍點睛的文字、一個出神入化的圖形、一組不同尋常的公式、一條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爲一篇優秀的教案。這種提法也許不能爲大多數人所接受。事實上,教案的風采往往在她內在的"神韻",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們把目光僅僅放在"形"上,則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錯誤,得"形而下"的苦果。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認爲:"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當然,用有限的幾段文字來闡述"如何備好數學課"這一偌大的課題,實屬不妥。好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想將自己的觀點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只是想通過這一形式,拋磚引玉,以儘快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學水平。有不當之處,敬請賜教。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3

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做出價值判斷,其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美國課程理論家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改進。”這就是說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保持後續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因而,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經常利用口頭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並有效地促進學生朝着既定的學習目標邁進。如:一位老師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說“8”這個數。有的孩子說,明年我8歲;有的孩子說,教室裏有8個小組;還有孩子說8+2=10,等等。可是有一個孩子卻站起來大聲說了一句:“8是16的兒子!”教室裏頓時鬨堂大笑。按照以前的教育觀念,老師一定會認爲這個孩子自作聰明,譁衆取寵。可是這次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很感興趣地問他:“爲什麼8是16的兒子?”這個孩子回答:“因爲8是16的一半,所以8是16的兒子。”接着他滔滔不絕地說:“8的兒子是4!4的'兒子是2!2的兒子是1!1的兒子是0!”當時老師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真沒有想到,孩子的思維這樣特別,他們眼裏的數字竟是這麼有趣。老師表揚了他,並對他說:“謝謝你,你的發言總是讓老師吃驚。”

二、及時評價學生的“雙基”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雙基”目標的闡述是: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爲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三、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是指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孩子感到學習數學和動腦筋的快樂。態度是指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是指對人生的基本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價值觀與數學教學有密切的聯繫。任何一個課程、教學活動都有兩個層面,第一是顯性的課程,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第二是隱性的課程,既數學活動背後滲透的價值觀,滲透的教育。下面列舉個例子加以說明:1、一堂數學課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我要爲媽媽買一束花作爲生日禮物送給她,你們幫我選擇一下。在這個例子中,顯性課程是計算數學問題,隱性課程即滲透了一種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我們社會、我們民族所提倡的。

四、倡導評價主體多樣化

學生、教師、家長是參與評價的三大主體,我們要改變過去單一的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讓學生、家長及與學生有關的其他人員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新課程要實現“以人爲本”,教學過程就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爲主旋律,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學生感覺是最真實的。所以,學生的自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而數學學習又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所表現的各種素質(如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獨特的見解),小組內同學是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互評也是至關重要的。家長和孩子關係特殊,家長的評價影響孩子的發展。據說一位老師給五年級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假期,如果你們一家人去北京旅遊,請制訂三種旅遊計劃,分高、中、低三檔,其中火車票、飛機票、賓館住宿、各景點門票等費用,必須詳細列出,最後根據家庭經濟收入情況選擇一個最佳方案。顯然,這樣的題目很具有新課程理念,是讓學生動手動腦的、與生活聯繫密切的作業,結果很多學生不知所措,家長抱怨老師作業怪,結果有許多作業都是由學生家長包辦。在本案例中,家長如果對學校工作了解、支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給予評價,對學生學會學習是終身受益的。由此可見,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老師、家長三者缺一不可。

五、評價方法的合理選擇

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的,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評價是應結合評價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合理進行選擇。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1、課堂中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

這樣,通過評價學生知識的掌握、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等,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自信心,爲自主探究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值得借鑑。

2、平時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

學生的情感體驗、參與意識、創新意識等素質,需要教師平時仔細觀察記錄,才能給學生較爲公正的評價。有些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生較爲系統地學完一部分內容後才能進行考評,這就需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我的做法是:

3、筆試和麪試評價相結合

筆試是常用的評價方法,從筆試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的素質。但筆試的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在筆試中,學生有些想法、有些創意無法用書面表達,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不到體現,教師也無法從試卷中看出學生的思考過程。面試恰恰可以彌補筆試的缺陷。

4、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定量評價是目前教師習慣運用的評價方法,定量評價可採用百分制或等級制的方式,如做10道題,做對9道得90分。定性評價可採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進行,在評語中應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公正的全面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並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評價結果有利於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如對一些題目會做,但是作業卻不清楚的同學我在作業本上的評語是:優,如果字跡再清楚一點,你就可以得到一顆星了,希望你繼續努力,相信星會屬於你。果然在以後的作業中,這位同學的作業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4

參加了本次國培學習,透過短時光的網上學習,我明白了網上學習的重要和快捷。在國培學習中,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厚實文化底蘊、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在此我要感謝國培期間幫忙過我的同行老師們和辛勤授課的專家老師們,在此說聲多謝!

透過培訓,提高了自我的思想認識。由於工作在邊遠的農村小學,交通信息閉塞,沒有更好地瞭解此刻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狀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透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明白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我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能夠說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能夠說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能夠說網頁學習的互動性,有助於我和衆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15

近段時光我透過網上研修學習,接觸到了專家學者們的教育新理念,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班內的一線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收穫很多,也認識到了自我教學底蘊的不足,因此,能夠說這次網上研修來的很及時,網上研修資料很深刻,網上研修的效果將影響深遠。作爲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我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用心實踐新課改,新目標,新理論,鋪設好自我的專業化發展之路。下方我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淺析認識和做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理解知識的“容器”。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構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僅是在知識、潛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爲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齊玩,一齊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最後,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我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構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數學教學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占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用心性長時光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好處,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資料的好處和重要性,還能夠透過生活實例,明白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好處,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

三、巧施教學方法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用心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證明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競賽中,由於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驅使,他們總期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利用這種心理能夠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能夠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能夠全班比賽;能夠分男女同學比賽;能夠分小組比賽;還能夠將學生按潛力分組比賽,那裏沒有什麼分組原則,總之要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的成功,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小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所務必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係以後,我佈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繫,使學用緊密結合,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務必要不斷加強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類統計”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統計一週所要學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在學習“米、千米”的教學中,我領着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

總之,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都是想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要到達這個目的,我們要多多學習,多多交流,多多總結。

小學數學研修日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