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追求與共鳴日誌

追求與共鳴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拖着微跛的身體在黃昏裏踽踽獨行,那瘦小的身影似乎被晚風吹得微微有些顫動。我被這副悽美的夕陽圖深深地打動了,那是我的父親,一位殘疾的退休工人。

追求與共鳴日誌

父親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他的生活波瀾不驚,但他卻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他用這種方式傾訴,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感悟、生命的虔誠和熱愛。與他結下不解之緣的就是當地民間流傳的三棒鼓(當地人稱“花鼓”)。一面廉價的鼓,一面小鑼,加上三支木棒,就可集聚衆人興奮而享受的目光。爲了讓節奏敲得好聽些,父親往往會在鼓棒上鑽幾個小孔,然後串上幾枚銅錢,那樣伴奏就有“鏘鏘”聲。花鼓開始前,只見他慢條斯理的呷一口紅糖水潤潤嗓子,然後胸有成竹地敲出“鏘、鏘、鏘鏘齊,鏘鏘齊齊鏘鏘齊,鏘鏘鏘齊,鏘鏘鏘齊,鏘鏘齊齊鏘鏘齊”的節奏,便甩開嗓子唱到:

“老少莫開言,”“鏘鏘鏘”

“聽我來唱一段,”“鏘鏘鏘”

“包公怎麼來斷奇案,”“鏘鏘鏘”

“大家,大家聽倪端。”“鏘、鏘、鏘鏘齊,鏘鏘齊齊鏘鏘齊”

父親的唱腔特別圓潤,甚至拖的尾聲節奏也非常準確,還適當地運用了些許顫音。嗓音純厚又不失磁性。父親深深地陶醉着,我知道,他沉醉的原因是能夠把快樂帶給大家,而他顆不屈而驕傲的心也能找到着落的地點。每每這時,擠在人羣中的我就會自豪地向旁人說:

“瞧,那是我爸爸。”

父親沒有多少文化,據說只上過高小,但他卻爲花鼓詞的`創作不斷的努力。在父親充滿煙霧而灰暗的小屋裏,我看到的是一張張香菸包裝盒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那凝聚着父親的整個心血,刻畫着他的世界。我小心翼翼地拾起那些碎片,眼睛溼潤了,我輕責自己的粗心,怎麼就忽略了給父親買稿紙。父親寬厚的笑笑:

“我有筆記本吶,這些只是草稿,沒關係,我這有本整理好的你拿去看看?”

然後他熱心地介紹每件作品的出處、背景以及編寫的過程。我跟父親有了第一次長談,長得我們都忘記了時間。父親從來就不曾料想會有子女欣賞他的作品,一時手足無措,我記得他認真得像個學生拿着作文纏着老師修改,開心如一個孩童。從來沒見過父親這麼高興。捧着父親沉甸甸的重託,我掀開了那筆記本,猶如走進了他的另一個世界。他編的花鼓詞押韻準確,通俗易懂,唱起來更是朗朗上口,內容大多是《三國演義》、《包公》、《岳飛》等積極向上的故事。父親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華,那一行行文字,不僅僅是描繪着書中的故事,而是刻畫着一位民間藝人樸實無華的精神和執着的追求。滲合着菸草味及汗味的筆記本給了我刻骨銘心的驚喜與感動,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不敢相信一個幾近是文盲的老人爲何能有如此高深的文學修養和塑造力。他對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熟悉,對中國民間文化的深刻了解令我這個所謂文科生目瞪口呆。我重新認識了父親,兒時曾經的代溝在此刻化作了共鳴。我輕蔑自己的淺薄,竟然沒有發覺身邊有這樣一位淵博的老師。在父親眼中,我算是文化人,而今我感到無地自容。父親的作品很多,如《四下河南》、《包公斷案》、《牛頭山救駕》、《海瑞擺官》、《過五關斬六將》等等,我一口氣將他的作品讀完,有一種想做點什麼的衝動,我堅定地對父親承諾:把這些作品印成鉛字發表。父親高興又有幾份羞澀地搓着手笑着:

“發表就不用了,裝訂一下送給親戚朋友們看看,看看……”

父親的單位不景氣,病休在家一直未領過完整的工資,拖着殘腿和多病的母親帶着五個孩子過着艱難的日子,他的整個身體似乎變得更加瘦小,但他從不抱怨,不知疲倦地創作,很投入地輕聲吟唱。中國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同浩瀚的宇宙,父親置身於其中,渺若螻蟻,但他本着自己對民間文化深刻的愛而不辭辛勞地奉獻着,他更與其他民間藝人一樣窮困潦倒卻堅定不移的在追求,他的執着、他的精神固如磐石!我終於明白,中國的民間文化除開她自身的偉大,更離不開同父親一樣的民間藝人的不懈努力。而民間文化的亙古流傳,不正是對這些癡情的“藝術大師”們最好的回報嗎?!

今夜,我靜靜地坐在電腦前,想着父親飽經滄桑的容顏,想着煙紙盒上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想着父親一生的癡愛與追求,我的淚不覺又一次溢滿了眼眶,有多久了?我活在這擾擾俗世裏,忘記了我曾深愛的音樂與文學,忘記了心靈的表達方式,我這佈滿塵垢的心靈,被父親的追求與癡愛,擦拭了一晚,我的心,如百合一般靜靜綻放在這雨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