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中國年老人請小氣愛情的情感日誌

中國年老人請小氣愛情的情感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我寫這樣一篇文章不是因爲我覺得我國光棍太多,想發出倡議造福大家,而是我覺得很多人理解錯了“戀愛”的意思,以致搞不清自己爲什麼要戀愛。可能是由於語言的關係,英語中表示“in relationship”的兩個人叫“lovers”,臺灣則將自己的另一半稱爲“牽手”,而中國把正在談戀愛的男女通稱“對象”。我們來想想平常都把“對象”一詞用在哪裏,受訪者叫做“採訪對象”,受害者稱爲“被害對象”,如果您硬要把您愛的女朋友稱爲“被愛對象”,好像是牽強了那麼一點。不過您要是覺得沒關係且您女朋友也不介意,那就叫吧。

中國年老人請小氣愛情的情感日誌

前幾天我表妹打電話跟我大大吐槽。她從華師大畢業後回到哈爾濱一所省重點高中當老師。由於我表妹已年界24,且有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好工作”,每天給她“介紹對象”的人踏破門檻,讓她不勝煩惱。但是看着周圍一起工作的同學都在忙着相親結婚裝修房子,她又感到壓力巨大,覺得過幾年自己就嫁不出去了。好笑的是,去年更有一位上海的同學追到哈爾濱,一再向她表示他是上海戶口且家裏在上海有三套房子,就是給他結婚準備的,我表妹如果能跟他,以後一定衣食無憂云云。

同類的“有房族求婚男”我的大學室友也遇到過。我自己也遇到過。我認爲這不能算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中國之大,我認識的人如此有限,就已經“發作率”這麼高。這些男生不高不富也不帥,學歷一般,工作一般,能力一般,他甚至都不是真的愛你,也不確定你愛他,他們唯一的籌碼就是“我家在上海有套房,是給我結婚用的”,並且堅信自己的籌碼足以制勝。

是什麼使他們如此自信?接下來的故事讓我找到了他們信心的來源。

我在上海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天,一個親戚家的阿姨給我打電話,問我知不知道上海郊縣的房價現在怎樣,我說阿姨我大學還沒畢業呢哪可能知道房價怎樣,不過我可以幫你問問。阿姨於是在電話那頭感慨說還是女孩子好啊。我有點發懵,問“郊縣房價”和“生女孩好”有什麼關係,阿姨說,女孩家裏不用給買房啊,男孩子就不一樣了,沒有房就沒有女孩跟你結婚啊。原來阿姨的兒子在上海工作,談了女朋友結果黃了,因爲他兒子沒房。我說阿姨您別理她,因爲沒房子就分手的肯定不是什麼好女孩,咱以後再找個好的。阿姨說現在女孩子都這麼現實,不能怪人家,怪我們自己沒先爲兒子考慮周全。然後阿姨又勸我說,你以後也得長點心眼兒,不能被什麼“愛情”衝昏頭啊,沒房子就沒有保障啊,一定得找個在上海有房子的'!

因爲房子和你結婚的女生愛的不是你,而是你的房子。然而很多男人有些本末倒置,認爲自己有房子就能博得女孩的愛。他們似乎也不想要真愛,他們要的只是一個“鎮宅之寶”。

我一直寫上海是因爲我的生活圈子就在上海,沒有別的地方可寫,並不是說只有上海才存在這種現象。拿哈爾濱來說,我的一個朋友,我們可以稱他爲“無房”,因爲他只是這個大集體中的一人,且足夠代表性。“無房”從黑龍江某縣來到哈爾濱讀大學,談了個女朋友,哈爾濱人,兩人相處得還不錯。“無房”的父母在縣城裏開一家小飯館——非常小,我去過,和復旦附近的“阿貓一條魚”差不多大。樓下開飯館,樓上住人。“無房”就在飯店的二樓小隔間里長大的。這也再一次證明了投胎和遺傳基因的重要性,父母就沒房,你還指望他們給你買麼!

後來“無房”上大學了,他爸媽攢了8萬塊錢在縣裏買了個小屋子,從飯店搬去樓房住了。畢業以後“無房”在哈爾濱某國企找到了工作,頗受領導賞識,幹得風生水起。去年我回家的時候我媽跟我說“無房”被女朋友甩了,我說因爲沒房吧?我媽說對啊,現在沒房誰跟你啊。我說那女的真沒眼光,“無房”是潛力股,將來肯定是有權有勢的主兒。我媽說什麼潛力不潛力,人家幹什麼跟你一起奮鬥啊,直接找個有房有車事業有成的不是更省事麼。

現在“無房”的爸媽把那個8萬塊錢買的房子賣了10萬,又搬回飯店的小隔間裏住了。但是10萬塊錢還是不夠在哈爾濱付個首付的。於是“無房”的家又回到了全家無房的狀態。

我在新加坡的時候,發現新加坡的男女很無趣,他們談戀愛的時候就一起去夜店,去遊樂場,去看8塊錢一場的電影,去“All Chips”吃飯,一起賺錢存錢。談到差不多了,就去見見父母然後領證。領完證兩個人手牽手到政府部門去申請買房子。政府會給一點補貼,然後兩人付個首付再每月還貸款。

這是個最最普通的東方戀愛模式。但在很多中國青年男女卻是奢侈。我有個同學說“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已經不能奢談‘談戀愛’了”。而這個“我們的年紀”不過是二十四五歲。

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都在趕着結婚生孩子,搞得我也有點慌,又不知道他們究竟在急什麼。我有個女性朋友,她男朋友在美國讀博士。兩人一年才見一次面。她跟我說她男朋友每次跟她打電話都慫恿她辭掉工作拿F2簽證去美國,然後在美國生個孩子,這樣孩子就拿美國護照,這輩子就不用愁了。她說有時候我覺得他很陌生,都忘了他長什麼樣了。不知爲何他越來越現實,不像是以前談戀愛時候的他了。而他今年才25歲。我的朋友說,但是她媽告訴她,這說明她的男朋友開始成熟了,變得可靠了。

我們越來越習慣於把“成熟”等同於“現實”,等同於“算計”,等同於“掩埋理想”。

當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談結婚,談買房,談生孩子,談孩子生在哪,談房子買在哪方便孩子將來上重點學校。

是什麼讓二十多歲的我們變得如此“成熟”呢?

有人說,怨體制。怨市場。怨炒房團。怨富二代。

人們在怨體制的同時,又都去考公務員。人們在怨市場的時候,又緊趕着多買兩套房。人們在怨富二代官二代的時候,又時時遺憾自己的爹不姓薄。

女孩子們說,中國的男人太不體貼太不知道替女生考慮了。

男人們說,中國的女孩太現實太功利了。

其實是怨我們自己的心態。如果每個人都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對待“戀愛”這個問題,其實它是個十分簡單的問題。“愛”就是志同道合,共同奮鬥。你們可以談人生,談理想,談工作,談學習。值得談的東西有很多。它無關乎房子、車,無關乎你爹是誰。

當然,我們可以談房子,談孩子,也一定要談房子,談孩子,但請不要讓它們成爲我們“戀愛”時的全部話題。

我相信沒有愛情只有房子和孩子的婚姻是走不長的。如果你硬要問我,你說了半天,那你能解釋解釋爲什麼外國離婚率那麼高,中國的離婚率卻低呢?

因爲外國人比較笨,腦子不轉彎,她發現對方不愛自己了,就選擇離婚。而我們,爲了名分,爲了房子,爲了錢,可以容忍自己的另一半在外面。她住在一幢大房子裏,她打,她吵,她鬧,她拼命拼命挽回,但她不離婚。然而這並不能代表她愛他。她愛的是什麼,誰也不知道。他愛的是什麼,她也不知道。

好像很久沒人告訴過我們,什麼是“愛”,該怎麼“愛”,怎樣才能留住“愛”,怎樣才能讓那份“愛”長久地保溫。我聽過一個笑話,說新婚之夜很多新人都是在牀上數紅包記賬中度過的。在一笑而過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想想,我們的心裏,到底缺了些什麼。一幢沒有愛的別墅是空曠的,精緻的牆紙和吊燈填補不了愛的缺失。

我忘了說,我表妹和那個男生的故事結尾是,表白的當晚,他和我表妹在哈爾濱一家“毛毛春餅”吃了一頓32塊錢的晚餐,然後要求和我表妹AA制結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