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行孝需儘早日誌

行孝需儘早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去老人安養院辦事,看到牆上有一篇文章裏寫道:“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釦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

行孝需儘早日誌

看着這篇文章,禁不住眼睛潮溼,浮想聯翩,是啊,其實人老了真的很可憐,尤其那些逝去了另一半的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一個人呆着空曠的房子裏,有誰知道他們內心的孤獨和寂寞,誰能想象和理解這種心情裏包含的無盡的失落呢?

記得今年春節一家人團聚,我們都在沙發上說說笑笑,忽然我發現婆婆站在一旁,伸着脖子,側着耳朵,很費勁的聽着我們說話,此時沒有人注意到婆婆的表情,也沒有人去跟婆婆聊聊天。心裏忽然一陣酸楚,才發現過去在家裏一直起着頂樑柱作用的堅強的婆婆確實老了。是啊,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怎又能不老呢。這才意識到婆婆在我們說話時,欲言又止的表情,婆婆老的遲鈍的思維和行動已跟不上我的年輕的思路,搭不上話。甚至可能最後連她自己要說什麼也一併忘記了。

這是多麼讓人心碎的——美麗和繁華的生命的衰退啊!

今年74歲的婆婆,公公在10年前就去世了,婆婆曾經也是個精明的.商人,膝下三個兒女都做生意,婆婆體力好的時候,經常幫助他們,把一大家子人的日子安排得有條不紊,但隨着婆婆年齡慢慢大了,精力腦力都日漸衰退,兒女們不再讓她插手生意,便徹底閒居在家。開始大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給婆婆照看,而有更多的時間去忙各自的事情。就這樣有時我們還嫌她行動反應慢,思想老套,說的話我們不愛聽……對於我們的埋怨,她從不反駁,也不生氣,一如既往的爲我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漸漸的我們的孩子都大了,家裏徹底只剩下婆婆一個人了,我們每次回去婆婆總是把已經講過很多遍的故事,再講一遍,我總會假裝很認真的聽着。可老公是個急性子,有時會很不耐煩的說:“別講了,你已經講過一千遍了”。我看着婆婆很難堪的笑了笑,我的心裏也很難過,因爲家裏人多,我不能當面說老公,回去勸老公:“老人的時間不多了,她還能在你面前嘮叨幾年啊!不知道哪一天,她也會像公公一樣,突然離我們遠去,那個時候,你哭的聲音再大也沒用了。”

此後,每當婆婆顛三倒四的講着她的故事便沒人在打斷,大家雖然各忙各的,但做出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婆婆很受用。到後來,我們回去的時間越來越少,婆婆最快樂的日子就是給兒女們買買菜,每天做些好吃的,期待着與兒女跟婆婆團圓。可惜兒女都忙,好多的時間根本顧不上回家吃飯,她常常自己做一大桌子菜,然後自己吃上好幾天。

寂寥的世界裏,唯有電視的聲音,但電視的聲音稀釋不了她世界裏無邊的寂寞和孤獨。

當有一天,我對自己的孩子重複又重複說着自己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沉醉在自己的回憶中時,我突然明白婆婆心裏擁有的那份美麗情懷——一個孩子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每天不厭其煩的絞盡腦汁,去回答孩子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十萬個爲什麼;責無旁貸的爲孩子扣上釦子、繫好鞋帶;默默地清洗孩子弄髒的衣服。這是她平凡的一生最偉大的傑作,她又怎能不感到驕傲呢?而回報這一切的,只需我們多一點點的耐心,只需一個老人爲我們付出的時間,不到萬分之一的相伴的時間。

也許是女人更瞭解女人,我對婆婆多了一份理解。也理解了常言說的老人和孩子一樣的道理,他們也像小孩子一樣需要別人傾聽他們的嘮叨,照顧他們的生活,需要呵護她和理解。因爲他們都活在夢境裏,對生活力不從心。所以在她有生之年,我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她。

“有父母的感覺真好。”這是很多失去父母的人的肺腑之言。爲什麼總要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呢。趁着我們的父母還健在,珍惜這份幸福的時光吧!不要留下自己對父母的遺憾,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惆悵裏悔恨一生。

孩子是老人的希望,我們沒有理由讓他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