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一雙鞋的溫暖的日誌

關於一雙鞋的溫暖的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地地道道的農村根。

關於一雙鞋的溫暖的日誌

小時候,無論家裏條件多差,到了冬天母親總會提前納好千層底,天一冷就會做好棉鞋,以免我們受凍。腦海裏最深的印象,是母親在煤油燈下納鞋底的情景。

做千層鞋底的過程是很繁瑣的,首先要找來破舊的布,人們穿過的破衣服,襯衣襯褲,只要是布的就行。然後卸下門板,以前農村的屋門都是帶門軸的。找來白麪,和成漿糊,在門板上刷一層漿糊,再把破布粘上一層,再刷一層漿糊,再粘一層破布,大概粘五六層破布,把門板放在太陽底下暴曬,直到粘在一起的布幹了爲止。人們把這種布叫“葛布”。

把葛布鉸成鞋底的大小,鑲上布邊,五六層摞起來,用蓖麻的皮搓成繩,便可一針一線的納起來,密密麻麻的針腳使鞋底更加結實。一雙鞋底,最快也要三四天才能做好。母親現在眼神不好,我想應該是做千層底時,熬夜熬的。

到了春秋該換季的時候,母親又會用千層底做好單布鞋,而我從不珍惜,認爲壞了,母親還會給我做,從沒想過母親做鞋的辛苦。穿着母親做的千層底,一直升入初中,到了中學,雖然母親做的鞋,穿在腳上既暖和又舒服,而我覺得太土氣,看着同學都穿着買來的'球鞋,家裏條件不好,還是逼着母親去買,沒辦法,母親只好賣了雞蛋,去給我買鞋。母親的難,我從來不曾想過。

母親常說,“別盼着孩子大,要擔心自己老”二十幾年的光陰,在母親的眼裏,也就是轉瞬之間。我參加了工作,結了婚,雖然租房,但畢竟有了自己的家。在母親的眼裏,兒子長得再大,也只是孩子。

工作很忙,沒時間回家,母親惦記着,就從八十里地的老家,坐車來到我工作的小鎮看我,到車站接母親,母親大包小包拿了很多我愛吃的。第一眼我便看到了母親穿着一雙黑色皮鞋,不知是哪一年買的,很破舊,用兩根綠色的鞋帶繫着,很扎眼。

我有些生氣,“媽,你就不能買一雙新皮鞋碼?”“這雙還能穿,花那份冤枉錢幹啥!”母親回答。

到了家裏,天生愛面子的我,生怕同事看見母親的穿着,就拉着母親到街裏,給她買了一雙皮鞋。母親執意不要,說:“太貴了,要花掉一百五十元錢呢!夠買兩袋大米啦!”

看我堅持要買,母親只好穿上了,對着鏡子照了半天,眼裏有些溼潤。穿上新鞋的母親,像個孩子,在鏡子前左照又照。那是我參加工作以後,第一次給母親買東西。此後每年回家過年,都會給母親買穿的,因爲母親第一次穿上我買的鞋的情景,總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只是一雙鞋而已,母親竟會那樣感動。

一生中,我們穿過無數雙母親做的或是買的鞋,從來沒有過感動。

我們穿着母親做的千層底,踏踏實實闖天下,也應該回報母親一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