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平天印象的日誌

平天印象的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在江南,湖泊如同散亂一地的珍珠,到處都是。但它們之間很少是獨立的,總有一根細繩串在當中。這細繩就是一條條相互貫通的小河山溪。

平天印象的日誌

平天湖就是這珍珠中又亮又大的一顆,它坐落在池州大地,水域面積達11平方公里。當我走近天湖,走進她身邊的醉仙湖、太樸山和元四章,我的腦海裏有了這樣的想象——

平天之“子”

朋友說到平天湖採風,從杏花村的醉仙湖開始。我有點詫異。他說,這是平天湖的子湖,就像進一座大院,先進入宅門,再過垂花門,到了前院,走過遊廊就進入庭院了。醉仙湖就算是前院了。朋友比喻還貼切。但將我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讓人對平天湖有了格外的嚮往。

醉仙湖在杏花村內,面積不大,如小家碧玉,在秋陽照射下,波光粼粼,顯出靈動小巧。其時已至秋日,可江南的秋就像一個戀家的女子,拖着步子緩緩而行。你看湖邊柳如煙,水如綢,荷如蓋,綠如春。我們繞湖而行,先到了“窺園”。那一道道石門,殘垣偎依,呈環形排列在湖岸,側望是框框風景,正看是環環洞天。“窺園”是當年歙州學博董子修在這兒研讀詩文處,昔漢儒董仲舒“學不窺園”,董子修仿效說:“吾以吾窺之,學吾祖不窺也。”看樣子他窺到了滿湖風光,也窺破了滿腹經綸。

這樣的人文傳說,就如醉仙湖沉澱的泥,打撈不完。這不得不說說杜牧了。當年杜刺史在一個淫雨霏霏的黃昏,青箬苙上的雨水還未滴盡,綠蓑衣還披在肩上,一頭瘦驢跟在身後,踢踢踏踏的,他一副落泊與無奈,一副失意與沮喪的形象,帶着一個暗淡顏色的背影,踽踽獨行在杏花村。慶幸的是,一觴酒澆化了他心中塊壘,一湖水清淨了他心中鬱積。一首《清明》詩,讓他與杏花村、與池州名滿天下。

我不知道醉仙湖的名字與杜牧有沒有聯繫,但我知道在醉仙湖邊的杜牧與杏花女留有千古佳聯。在杏花燦爛的季節,妖嬈如杏花的村姑,笑問客官姓甚名誰。杜牡卻道出了一詩:“半畝山林半邊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杏花女知是杜刺史到了,她瞧了一眼手中倒茶的錫壺,隨即出一上聯:“白錫壺腰中出嘴。”杜牧想不到此女子才貌雙全,竟心有旁騖,一時無法對出。善解人意的杏花女有意無意的擺弄手中的銅鎖,才讓杜牧豁然開朗,於是對出了“黃銅鎖腹中生須”。

這故事我總認爲少了點風花雪月,但在杏花村、醉仙湖俯首皆拾。在清代文學家郎遂編撰的《杏花村志》裏也能找到。如石埭的.杜荀鶴是杜牧的庶出子;宋朝奉議大夫郎文韶在元時隱居煥園;康熙皇帝的貼身保鏢武狀元貴池的曹日瑋在此練武……

真是一處歷史一處景,一處景物一人文。

我獨上湖邊的“望華亭”,想一覽杏花村的全貌,可真正的舊跡隨歲月漫漶,一切都無處可尋。但醉仙湖邊的修復的“人文景觀”,讓我們彷彿能穿越到從前——“吟詩臺”前,杜牧醉臥湖邊的身影似乎還在;“漁歌埠”裏,歷代文人的吟唱似乎能聞。軒照湖水水映軒,可水還是那湖水,軒已不是那個軒了。

繞湖一圈,美景如畫,人文如書。你不由得感嘆江南的水,不僅滋潤着江南的風物,也書寫着江南的特有人文。我已被醉仙湖的景色陶醉了,於是想,“前院”就這樣嫵媚動人,到了“庭院”,那將是怎樣的光景,我對平天湖的期待已不能自持了。

平天如“眼”

一個地方的美離不開水,就如一個人的美離不開眼。到了平天湖,才知道,她就是池州的那隻清澈的“眼”。

秋日的陽光顯得格外透明,從醉仙湖離開,沿着清溪河畔詩詞碑廊走過來,也不過十來分鐘。在車上我想着,這一河清溪水在陽光下閃着金光,它是不是平天湖的金環?若這樣,平天湖就是一塊“金鑲玉”了。

等你拾級而上,爬上那道坡,你眼前的湖,就如心中的海。遠眺浩渺無際,山影幢幢;近觀清風徐來,湖水微瀾。我頓時想到的,是“山是眉峯聚,水是眼波橫”的動人句子。平天湖真是一位靜佇的少女,立於池陽的山與城之間。她離人近,又似乎很遠;她離人遠,又似乎很近。她總給人以“迢遠而又深情”的高貴形象。水盈草木深,天藍平天淨。池陽的這片生態土地,以其超常的智慧,守護着這方水,守護着這隻眼。

聽友人介紹,平天湖比西湖還大一半,在不大的池城,有這樣一塊天然的氧吧,天然的肺,真是上天給池城人的福氣。湖水平天,福運齊天。這種聯繫,不是文人的胡謅,而是自然的因果。可池城人福氣不止於此,還有平天湖的文化遺存。李白當年從齊山上俯瞰平天湖,寫下了“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在平天湖如練的水面上,泊一小舟,捧一杯酒,在月光下,是何等的詩意。當然這朵“花”,是人照水,水照人,是風情萬種的藝伎,而不是水中的一朵蓮。

不過今天的平天湖裏,還真有一朵碩大而潔白的蓮,臥睡其中。這就是蓮花臺噴泉池。

蓮花臺高有兩米,離岸有丈許遠,平臺的底座上開出八隻花瓣,中間裝有音樂噴泉,平時不啓動,一旦到了節假日,這裏遊人如織,那時泉涌如蓮心,樂飄如仙境。我們沒碰到這樣的機會,有些遺憾。但你不能不說這樣的設計匠心獨具,做到了自然與人文的相融相洽。“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那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平天湖如眸的白蓮花柔美得那樣的“聖潔”,與境內佛地九華的蓮花仙座遙相呼應,不能說不是山水人文的圓融合一。

“文選爛,秀才半。”昭明太子一根竹竿釣盡了池陽的深潭淺水,到處都留有他垂釣的遺蹟,平天湖當然也有他的釣臺。其實他釣的哪是魚,他釣的是趨之若鶩的天下才子,他釣的是《昭明文選》中的詩文,還有那功垂青史的盛名。

我們繞着平天湖跑了一圈,湖心的龜山島,龜拜九華;湖邊觀湖亭,白鷺翻飛。岳飛抗金水師練兵處已無痕跡;湖上的親水沙灘到處是人。平天湖白天用最溫柔的水親吻着遊人的肌膚,晚上微風鼓細浪,用動聽的濤聲擁着池城人入眠……

這讓人猜想起平天湖的秋夜來,寒山清寺,孤燈照影;天河墜落,星輝滿湖。一羣青春少年,懸坐在木板碼頭上,憧憬歲月,仰望蒼天,任流星落入那烏黑的眼,清亮的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