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彙編(精品)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彙編(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導語:農村的發展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大力幫扶,駐村幫扶有利於農村工作的展開和經濟發展。下面是駐村幫扶工作日誌,歡迎閱讀與參考。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彙編(精品)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1】

  201X年X月XX日

今天是我和接對幫扶的貧困戶陳XX約定,看新房屋基平整的日子,老陳是XX村二組貧困戶,年前座談時,就一再提出,房子住不成了,得重建。我鼓勵他重新選址,並將政策做了說明。

一大早,我和同事驅車30餘公里來到村裏,又步行去新房選址的地方,走了不到10分鐘,就聽到轟鳴的機械聲,同去的村幹部告訴我,那是老陳請的挖機,在清除場地上的碎石和土方。

“得虧領導幫忙操心呀!”,老陳老遠看到我,趕忙迎上來,說些感謝的話。我回應到:“不要感謝我,要感謝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的好政策!”

“算了下沒,建起大概得多少錢?”我和老陳現場攀談起來。

老陳告訴我,平整屋基,加蓋起和裝修,估計得12萬元左右,還強調總得裝修一下再住進去。我支持他適當裝修一下是必須的,還表揚他是村裏第一個動工建新房的貧困戶,老陳聽了很高興。

“雖然有黨的好政策,我得積極配合,自己也想辦法拿點錢出來,把新房搞氣派點!”聽老陳這麼有信心,我點頭表示讚許。

隨後,我又和老陳在屋基四周轉了一圈,就豬欄、廁所的位置作了個初步規劃。

貧困戶陳XX向扶貧工作隊介紹正在平整的新房屋基

在臨時搭建的工棚裏,我又和老陳坐下來,問他房屋蓋起後的打算。老陳告訴我,蓋新房不耽誤種莊稼,另外再搞點養殖,豬欄建好了,買兩個小豬娃兒喂,再養個百把只雞子,一年收入個8000塊錢不成問題。我連忙稱讚老陳有頭腦,並又重複發展養殖業的政策,老陳開心的笑了。我還叮囑老陳,發展養殖業一定要搞好防疫,如果出現問題,及時給我聯繫,或者就近和鄉畜牧獸醫部門聯繫。

不知不覺攀談了個把小時,我得再去看另外一戶,正要起身離開時,發現老陳頭部受了點小傷,我問他怎麼回事,老陳告訴我,拆舊房時不小心被瓦片砸到了。我趕忙又坐下來,提醒老陳建新房一定要注意安全,個人的安全,施工人員的安全都得注意,房子建起了,生產生活也要注意安全。老陳非常感謝我的提醒。

在離開老陳去另外一戶的路上,我對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及時正確的政策宣傳很重要,要讓貧困戶知道做什麼,怎麼做;要想辦法調動羣衆自身脫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幹部無論怎麼幫扶,都還得他本人自己去實施,因此調動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重要,也就是要發揮內因的作用;幫扶幹部還要多關心貧困戶的生活細節問題,多拉家常,比如問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兒女婚姻情況等等,包括正確使用對羣衆說話的語氣,都很顯得很重要,注意這些細節了,幹部和羣衆之間就沒有了距離,他們會很信任你,感激你。我進一步認識到,還要將羣衆對幹部的信任和感激因勢利導,上升到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激,只有這樣,才能在廣大農村形成和諧向上的正能量。才能營造生產發展、鄉風文明的大氣場。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1】

  201X年X月XX日

今天是我們扶貧工作隊入駐紅場村的第十九周,精準扶貧各項工作也都有了新的進展。

村民合作社藍莓產業基地裏,四百株從山東引進的“大苗子”,在解決了排水問題後,終於掛果了,顆顆飽滿、剔透;貧困戶方正蓮跑過來說,她考慮再三,還是種牡丹和白芍,原來說好的一畝魔芋就不種了;單身漢陳春炎決定養牛,老早就去了趟龍潭峪,以八千塊錢買回來一頭牛崽;就連一向固執的.李德雨,也終於同意搬離他幾十年來獨居的樵溝,加入集中安置……

正如紅場村的劉書記所說的那樣,農村工作是跑出來的,“一回生,二回熟”,他信了你這個人,纔會配合你工作。

從機關到駐村工作隊,親近了土地,熟悉了農民和農村。紅場村有153戶貧困戶,380人。宣傳部14名幹部,聯繫31戶,91人。他們多數勤勞卻未能致富,他們憨厚而又現實。他們在意外面的世界卻依然安土重遷。那些大齡單身漢,因爲沒有組建家庭而缺少鬥志;還有那些礦工家屬,因爲失去家庭主要勞動力而又返貧……

今年,紅場村扶貧工作的重點是“大搬遷”。貧困戶們也開始爲自己家的房子謀劃起來。

代興龍家在等地基前的小橋修好,以便請人拉建房的木料和水泥。代興林則說得更急切:“產業發展的2000塊錢,還有搬遷的政策資金,我不要了,你給我五根杉樹杆子,我把門口的路修好。”我們告訴他林場的樹肯定不能隨便砍,但是可以幫他聯繫預製板和水泥,他自己再運些石頭,橋也是可以建起來的。

王霖家本來是決定集中安置的,但一想到安置區離自家的地太遠,又再三猶豫起來。農民是離不開土地的,糧食、蔬菜、飼料,都要靠自己的地。特別是對於年老而沒有其他收入的貧困戶,搬進新房後,擁有一點自給自足的土地是那樣重要……

“大產業”,“大搬遷”,“大保障”,任何一項政策都不可能預見所有的問題。如何使各項政策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精準扶貧幹部去思考,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紅場村的這個春天顯得格外熱鬧。駐村工作隊從小紅場搬到魯家灣後,31戶貧困戶和駐點的鄰居們都漸漸熟悉了縣委宣傳部的三個人:老李,老孫,小龔。50後,60後,還有80後。

最近,老李在勸說代興林發展產業,老孫在爲修路的事情奔跑,而我更希望王霖能夠早日搬進新居……在這裏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就像央視公益廣告裏的那句話:“夢想依在,人生正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