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自律的本質是什麼?怎樣變得自律?

自律的本質是什麼?怎樣變得自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一、前提

自律的本質是什麼?怎樣變得自律?

首先,自律、自制力、毅力等只是一個僞概念,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自制力這回事。

在大衆觀念裏的自制力,通常是指:一個人能夠比一般人更好的控制他的行動與情緒,更夠更好的執行他所做的決定,並且能夠抑制住自身那些負面和消極的慾望,情緒,和行爲。這個詞帶有積極的屬性。

但問題就在於這裏,「自制力」這個詞只是對人類的一些行爲及狀態的總結的命名,而大部分人卻囿於文字的概念,對此產生了錯誤的理解。

自制力並不是並不是一種可以學習和提升的品質,自制力並非是對自己非常的剋制,硬逼着自己去做到你原本堅持不了的事,也不是你拼命忍耐讓自己不被慾望左右,不被外界事物誘惑。


所謂的自制,它只是那些擁有符合「自制力」的定義的人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的狀態而已。

一個沒有自制力的人,如果僅僅想從自己的外在行爲和表現上約束自己,努力讓自己的拒絕誘惑,努力讓自己咬牙堅持,那麼他將幾乎不可能擁有自制力。

因爲他的出發點已經是錯的了,在這個基礎上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僅僅只是在令他的行爲去符合自控力的定義而已。

但是所謂的自控力只是人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爲表現,這種行爲表現是因爲有他內在的「對世界的認知,思考習慣,思維邏輯」等內部因素的驅動,所以那些在沒有自制力的人看來十分困難的『 堅持投入的做有價值的事,推遲滿足感,抑制住慾望』等,他才能夠做到。甚至是輕而易舉、自然而然的他就抵制住了誘惑,推遲了滿足感。

並且一個有自制力的人也根本不會思考什麼是自制力,怎樣擁有自制力,怎樣纔是有自制力的表現等這些問題,他只會正在做那些有自制力的事,她正在抵制美食對她的誘惑而努力鍛鍊,他正在全身貫注的做着自己的事業,他正在一絲不苟的看着書。

他所做的這些事的確是符合「自制力」的定義,但他卻不是爲了讓他自己成爲一個有自制力的人,爲了令他自己的行爲符合自制力的標準而去做,他所關注的是事情的本身,而不是爲了去符合文字上的定義和令他自己成爲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如果想探究自制力的本質,應該思考的是那些擁有自制力的人爲什麼能夠自制的真正的、深意識層面的原因,在他們的思維模式,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在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等一些內在因素中去尋找答案。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自制力的本質,那麼我們自然而然就能夠到達自律的狀態。」

然而大部分人卻往往一葉障目,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捨本逐末。

他們妄圖通過外在的努力、堅持之類的看起來很勵志,並且也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妄圖通過『逼迫』自己去『習慣』做自己本身不想做的事,然後把自己在『習慣』和『適應』後的『麻木』當成是自己『真正』的成長與改變。

這種思維方式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十分的愚蠢。

大衆所謂的正常,其實許多都是一種病態的平庸。

人們傾向於去相信努力,堅持,專注等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看起來能夠解決問題的答案,因爲這些答案的確符合邏輯,並且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也的確是對的。

但問題就在於,一個不努力的人如果不改變他的思維觀念或者受到重大的壓力和刺激很難改變,一個沒有自制力的人更不可能知道了有自制力是好的他一下子就變得有自制力了。

所以有許許多多的文章,許許多多的回答,都只不過是看起來有道理,看起來能夠解決問題但卻不會有絲毫實際效果的屁話而已。

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是那些告訴你怎樣令你做到努力,怎樣令你變的專注的解答。

但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反而不願意去接受那些真正能夠解決他的問題的解答。因爲但凡是真正能夠解決你的問題的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十分的複雜,十分的麻煩。

比如:你這次考試沒有考好,真正的原因在於你英語聽力是弱項,你對於很多單詞拼寫有錯誤,你語文課文都沒有背熟,有好多生僻的字還不會寫,數學的二次函數一塌糊塗,物理不會被最基本的定理,歷史記不住人物和年表。

這個時候如果要解決你的問題,你就要一項一項的、去練習英語聽力,多背單詞,背語文課文,練字,做方程,背定理,揹人物年表。

但是這個真正解決你的問題的方法對你而言太麻煩了,更多的原因在於你討厭英語聽力,討厭背課文,討厭物理定理,所以你更願意去相信『努力就有回報』『堅持就能成功』這樣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

因爲這樣事情就變的簡單了起來,這樣你就不用面對你真正頭疼的問題,你就不用去練習你討厭的英語聽力,不用背令你頭暈的人物年表。

你只需要做出努力和堅持的樣子就可以了,你只需要熬夜看幾遍那些你早已掌握的、再看多少遍也不會對你有幫助的知識點,你只需要連做50道你擅長的數學大題,然後你就可以告訴自己已經付出了努力了,你已經很堅持了,所以接下來問題就該解決了。

但是自始至終你都沒有去面對你身上真正的問題,自始至終你都沒有付出切實的有效的努力,你只不過是在用『努力就有回報』『堅持就能成功』這樣的道理來掩飾你自己的懶惰,以此來欺騙自己,感動自己罷了。

在大衆心理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類似於以上的這種集體自欺的陷阱,我上面舉的這個例子是爲了幫助你從集體自欺中清醒過來。如果你現在明白了我說的這個「清醒」是什麼意思,請繼續向下看。

二、什麼是自制力?

如果非要給自制力下一個本質的定義的話,其實它是指一個人對自身與現實的卓越的認知能力。重點在於『卓越』。

比如:

一個學生大學每天早上六點鐘起牀去圖書館學習。這是因爲他很清楚他的目標是考研,所以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而圖書館的座位是有限的,他必須早起才能搶到座位。

而不是因爲他覺得:啊!我是一個有自制力的人啊!我要努力啊!我要奮鬥啊!我要早起纔算是自律啊!

一個孩子在試驗中選擇忍耐半小時不吃手中的糖,半個小時後他得到了兩顆糖。他之所以能夠抵制住誘惑是因爲他清楚的認識到只要他忍耐這半小時,他就能得到兩顆糖,如果他不忍耐,他就只能得到一顆,權衡利弊後,忍耐比不忍耐獲得的利益更大。

而不是因爲他覺得:我要推遲自己的滿足感!只有善於忍耐才能成功!小不忍則亂大謀!

現實中的確不乏因爲覺得自己應該努力,應該忍耐,應該奮鬥而早起佔座,推遲滿足感的人。但是這種人的自制力只是建立在一種虛無的意義感之上,而在現實中沒有明確的實際的落腳點。所以他們的這種自制力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假象而已。

人類的一切行爲在最本質上的動力來自於趨利避害,一個人是否擁有自制力,也是在於他對於趨利避害後的衡量。如果他「相信」自律的『利大於害』,那麼根本不需要外界的強制,不需要他如何努力,他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去選擇自律。

而重點就在於兩點,第一,他選擇自律後的結果的確是利大於害。第二,他認同並且相信選擇自律後的結果的確是利大於害。

很多時候人們都能夠意識到選擇自律能給他帶來的利是大於害的,但問題就在於他並沒有認同、相信、並且接受這一點。或者在他的價值觀裏,他認爲自律所要付出的代價比不上選擇安逸,選擇懶懶散散帶來的舒適感。

原因在於大衆的短視,與急功近利。他們想要的是一旦付出馬上就能得到回報,他們對於未來是否能夠因爲堅持自律而得到回報沒有明確的答案,他們擔心的是即便自律了依然無法得到想要的回報。所以很多時候在一開始他們就放棄了自律。

所以我會說自律的本質是指一個人對現實的卓越的認知能力。

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於他自身和現實都有着清醒的認知,他就能夠正確的權衡利害關係,他就能清醒的認清自己的問題,他就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當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那麼自律就自然而然的降臨到他身上了,他會變得對自己負責,他就能毫不猶豫的付出專注和努力。

但在這背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部分人對於「利」與「害」有着錯誤的認知。

利與害,其實分爲心理上與現實中的利害,長期的與短期的利害。

心理的利害是指:你感覺的好與壞,符合還是違揹你的價值觀,你獲得意義感還是虛無感等等。往往帶着主觀的因素。

比如,同樣是和美女上牀,對於一個好色之徒而言這無疑是極大的好事,這對他而言是一種“利”,所以他會很愉快。

但假如是小明很喜歡小紅,他這輩子決定只和小紅上牀。那麼和這個美女上牀對於小明而言其實是一種“害”,因爲這違背了他的價值觀,損害了他的個人感覺。

現實中的利害是指那些客觀的,可衡量的,所有人都能分辨清楚的。

長期與短期的利害是指:你選擇做一件事,他給你帶來的益處和害處是會在短期內兌現還是會在很久以後兌現。

人總是對短期的利害很敏感,而對長期的利害不敏感。

我們在幼年時通常沒有受到太多的磨練,也沒有做過能長期給予我們回報的事,因此導致我們對於長期的利害沒有經驗,我們童年時有父母的照顧,不需要憂慮自己的生存。因而即便我們養成了好吃懶做,逃避責任,不願付出之類的壞習慣,也不會馬上就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與害處。

所以我們在潛意識裏會習慣性的以爲自己是安全的,會相信自己的墮落與壞習慣並不會毀了我們,所以我們會變得短視,變得拖延,變得沒有自制力。

但大部分人對於利害的認知僅僅停留在你給我帶來實際的好處就是利,你損害了我實際的利益就是害的層次上。

然而人作爲擁有主觀意志的動物,我們的許多行爲其實是首先基於內在價值觀、思維習慣、心裏舒適度的利弊權衡之後再去考慮現實的因素。

你要明白,「人所做的一切選擇都是對於那個時候的他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趙四和劉能是大學室友,趙四選擇每天認真學習,作息規律,十分有自制力。劉能選擇每天打遊戲,逃課,晚睡晚起,極度不自律。

趙四選擇自律是因爲他能意識到他的做法會在將來帶給他回報,並且他相信他現在的付出是值得的,因此他能夠自律和努力,這對他而言就是最好的選擇。

劉能沒有選擇自律是因爲,他不認爲付出自律的代價能在將來帶給他足夠的回報,與其選擇痛苦的自律,不如選擇能帶給他舒適感和快感的放縱與安逸。所以對劉能而言,在他的認知概念和意識水平內,一時的放縱和安逸就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落實到個人的身上,無論是自律還是不自律這都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可能你主觀上想改變自己,但到了現實生活中你還是做不到。

你給自己定了計劃每天要跑步,可你堅持不了幾天就找藉口放棄了;你上班時強制自己不看手機,可你堅持了沒多久又忍不住打開了手機;你想改掉晚睡的習慣,可是一上牀打開了手機不知不覺就十二點之後了。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你沒有真正的權衡清楚利弊關係,你不知道自己自律的動力何在,你不知道你是想通過自律得到什麼回報。

三、怎樣做到自律?

不僅僅只是自律這一點,一個人的自我改變與自我提升都是建立在他自身對於『利害』關係做了權衡之後,他才能真正的意識到自己該做的是什麼並且真正的付出行動,真正的改變。

你首先要建立對自身,對現實的「清醒」的認知。

對自身:你得明確自己的價值觀,瞭解自己的真實想法,那些想法是你在自欺欺人,你想要的是什麼,哪些事情能夠給予你動力,什麼是你真正想追求的。

你要明白你自身的自由意志是決定你做還是不做一件事的很大的影響因素,你其實很難強迫自己做你不喜歡的事。你討厭數學課,那在數學課上你自然昏昏欲睡。你喜歡語文課,那麼到了語文課你自然生龍活虎。

但這並非是說你完全無法讓你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人生苦難重重,總有許多你不想做的事是你要去面對的。那麼真正支撐你、能夠令你心甘情願的去面對自己不喜歡做的事的、是因爲在更深的層次上是有一個更大的動機在支撐着你。

比如你很喜歡一個男生,愛他愛得要死。他承諾你只要期末數學能考90分他就願意和你在一起。那麼當你在上數學課時你就不會再抗拒了,你反而會很投入。因爲這個你原本討厭的東西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更大的、你喜歡的東西的一部分。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不瞭解自己的動力何在,且不說你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真正的自律,即便你能夠養成看起來很自律的習慣,那對你而言也是毫無意義的。

但是一旦你能夠找到自己的目標,你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那麼你根本不需要任何外界的激勵,你自然而然的會變得很努力,很自律。

人的一切行爲在其潛意識裏都有一個真正的動機,你擁有了動機,自然就會努力的去行動。

但是如果你沒有這個動機,不管別人怎樣告訴你要努力,不管那些雞湯文怎樣激勵了你,你依舊會很難付出行動。

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先學會了解你自己,這纔是最重要的。

對外界:其實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並非是真正的世界,而是我們的大腦加工和處理後的結果。

同樣我們對於現實的認知也是經過我們個人價值觀、思維模式的篩選。

所以這造成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於現實有着錯誤的認知,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爲了令自己好受點,我們會安慰自己其實不小心一句話傷到的那個人不會恨自己的啦;爲了不用面對問題,我們會欺騙自己說沒事,反正過陣子問題會自己解決的;爲了不用付出努力和行動,我們會天真的幻想幸運和好事會自動降臨到我們的身上。

我們任何主觀意志對於現實的扭曲,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從長期來看都在損害我們的行動力和解決問題的執行力。

如果你能夠敢於去面對現實中真正的利害關係,那麼你就不會再心安理得的打着遊戲,你就不會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你就不會再用虛假的、無用的努力來欺騙自己。

你選擇接受現實之後你才能發自內心的願意付出真正的行動,你才能尊重現實的去解決真正的問題。

你的自律是建立在現實的利害關係之上,這樣的自律纔是有效的,自然而然的,不會被你輕易放棄的。如果你對於顯示沒有清醒的認知,你就會更容易自欺欺人和得過且過,你會目光短淺,沉溺於一時的歡娛和放縱,而忽視了你真正的問題。

你不可能通過「想讓自己變得自律」然後去做一些事情,按照別人教給你的一些方法你就能變得自律了,自律它本身就不是你能通過刻意的追求而達成的。

自律只是你在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動力之後的一種『表現』,最本質的問題還是在於你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動力,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

但是有些人會說他們的確通過一些方法而改變了壞的作息,也的確變的自律了起來。但是這種自律,在本質上只不過是你養成了一種習慣而已,它在某種層面上並不是你自己主動的、清醒的選擇,這也不是你真正有意識的選擇的結果。因爲你沒有一個真正的遠大的目標。

我不想貶低和否認這種「自律」,但這種自律只是一種橫向的改變,而非縱向的提升。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動力?怎樣找到自己的目標?怎樣知道自己喜歡做的是什麼?

三個字,多嘗試。

走出自己的心裏舒適區,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擴大你對現實的認知層面,這個世界這麼大,有那麼多的職業,那麼多的工作,但你真正瞭解接觸過的有多少?

很多人口口聲聲說活的迷惘,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但卻從不做出改變。

如果你一直保持現狀不變的話你將永遠不可能找到答案,也許你的使命是做一個畫家,但你卻在做着銷售;你適合當程序員,卻在髮廊裏剪髮;你喜歡寫小說,卻在事業單位裏寫着假大空的宣講稿。

你從不去嘗試,你從來沒有邁出那一步,你怎麼可能知道前方是不是有着正適合你的工作在等着你呢?你不改變自己,你憑什麼幻想着會有好運降臨到你的身上?

你說生活艱難,去嘗試要付出的成本太大了,你怕。

沒關係,這就是我前面說的人的一切行爲都是在他權衡利害之後的最好的選擇。你不敢去嘗試,你害怕,你沒有邁出那一步對於你而言是很正常的。

但我這樣說並不是爲了給你一個安慰自己的藉口,並不是讓你對自己不敢追求夢想心安理得,而是要你意識到,不管怎樣你永遠擁有着屬於你自己的主觀意志,你敢或不敢除了現實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取決於你自己怎樣看,怎樣想。你要明白你完全有能力邁出那一步的,未來和現實之所以可怕更多的是來自於你自己的想象。

但我也並不是在鼓勵你,不是的,我不是要給你打雞血,給你正能量,給你祝福。我一直相信那些會被心靈雞湯和別人的鼓勵變得更積極的人,也同樣會很輕易的因負能量和別人的否定而變得消極。

我只是在向你闡述一個事實,你必須認清這個現實,看到事物的兩面性。然後,你自己去衡量。

不要依靠別人,不要再相信什麼道理,不要再欺騙自己,你靜下來心認清現實,權衡利害。

這句話你可要好好思考:

「人的一切行爲都是在他權衡利害之後的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