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畫龍點睛典故

畫龍點睛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畫龍點睛典故1

畫龍點睛典故

張僧繇是樑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爲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南北朝時期的樑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爲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爲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爲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答應給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着衆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點過第二條龍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 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 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爲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爲張僧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畫龍點睛典故2

【畫龍點睛的典故出處】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畫龍點睛的典故釋義】

爲畫好的龍點上眼珠。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也比喻做事在緊要之處着力。

【畫龍點睛的歷史典故】

南北朝時期,樑朝張僧繇是吳地人,他擅長畫龍,而且畫龍的藝術技法,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奇怪的是,這四條白龍都沒有點上眼睛。許多觀看者對此不解,問他:“先生畫龍,爲什麼不點上眼睛呢?是否點眼睛很難?”張僧繇鄭重地回答:“眼睛是龍的精髓所在。點睛很容易,但一點上,龍就會破壁乘雲飛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回答,紛紛要求他點睛,看看龍是否會飛躍而去。

張僧繇一再解釋,龍點了眼睛要飛走,但大家執意要他點睛。於是他提起畫筆,運足氣力,剛點了其中兩條龍的眼睛,就烏雲翻滾,雷電大作,暴雨傾盆而下。兩條剛點上眼睛的白龍騰空而起,乘着雲霧飛躍到空中去了,而那兩條未點睛的白龍,仍留在牆壁上。大家驚得目瞪口呆,全都傻眼了。

【成長心語】

龍的眼睛就是整幅畫的關鍵,無疑,張僧繇抓住了其中的奧祕與精髓,就如同掌握了童話故事中神祕的咒語一樣。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人聽課的時候,毫無選擇,將老師講的每一句話,全都記下來,這樣無疑會將老師提到的重點忽略掉。學習中的知識點是要掌握的,但提升能力關鍵在於方法。把握重點,掌握點石成金的“咒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