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祝英臺是哪個朝代的

祝英臺是哪個朝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那麼祝英臺是哪個朝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英臺是哪個朝代的

祝英臺的朝代: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樑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髮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瞭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瞭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爲獨生女的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臺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誌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臺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爲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臺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樑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臺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爲,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爲:從宋鹹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臺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誌》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臺應是上虞人。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西晉時,汝南郡南30公里樑莊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紅羅山書院求學,路過一個叫曹橋的地方,就在路邊的`亭子裏休息。

離樑莊東十八里有個祝莊,莊上祝員外家有一女兒叫祝英臺,十分聰明,一心求學,說服了父母,女扮男裝,化名祝九弟,也前往紅羅山書院求學。二人相遇在曹橋亭,互問了家鄉、年庚,結拜爲弟兄,同赴紅羅山書院求學。

紅羅山學校四面環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祝英臺和同學們一塊玩耍,用石頭砸水中嬉戲的鴛鴦。祝英臺在扔石頭的時候腰閃了一下,同學叫道:“祝九弟象女人一樣”。祝英臺頓時滿臉飛紅。

師孃心細,發現了英臺的女兒身,就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牀中間立了塊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載也沒想到祝九弟是個女的。

英臺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臺作了許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後,祝英臺說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說與山伯,山伯答應了。來到祝家,英臺讓山伯在客廳等候,說讓九妹出來獻茶。

英臺換上女兒服裝端着茶走了出來。梁山伯詫異地說:“你不是祝九弟嗎?”英臺說:“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約終身。

北馬莊有一秀才馬文才,姥孃家是祝莊的,祝員外有心爲女兒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成親,就托馬文才的姥娘說媒,許英臺於馬家,英臺無奈,違心應允。

山伯如約前來議婚,英臺淚告已晚。山伯氣得當場吐血,歸家後一病身亡。家人遵囑將其埋在馬鄉官路的西沿,碑刻樑、祝姓名,黑紅兩色。

馬文才迎娶朱英臺,花轎至馬鄉村後,突起旋風擋路,祝英臺下轎哭祭山伯,墓忽然裂開,英臺撲入墓中,墓隨即合上。從墓中飛金黃、雪白兩隻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