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不朽的介紹

三不朽的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立功、立德、立言,這三者稱爲“三不朽”。這個“朽”是永垂不朽的“朽”。一個人立了豐功偉績,其精神就會千古不朽,後世人都記住了他。一個人立了德,如堯、舜的德,那是千古不朽的,人們一直都以堯、舜爲榜樣。立言,如文王、孔子、老子……這都是立言的,以自己的言論而不朽。這三不朽是出自於《左傳》。《左傳》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史書,是由左丘明撰述的。

三不朽的介紹

《左轉》記載:魯襄公二十四年春天,魯國的穆叔出訪晉國,晉國的範宣子接待了他。範宣子問魯穆叔:“古人有句話說:‘死而不朽’,指的是什麼呢?”當時穆叔沒有回答他,也許是沒反應過來,也許是故意不回答。範宣子把晉國的祖輩傳承一代一代地往下敘說了一遍,說:“大概所說的`不朽就是這個吧。”穆叔說:“這叫做世祿,不是不朽。魯國有個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後他的言論還沒有廢棄,大概所說的不朽就是這個吧!但這還不算,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立功,再其次是立言。這叫三不朽。”《左傳》中這段“三不朽”的闡述,記錄了古代人們對人格價值的最概括的評價。人格是不同於神格的東西,這樣的觀念在我國曆史上長期支配着人們的人生追求,也一直貫徹在教與學的理念之中。

今天,我們把這“三不朽”以“爲學日益,爲道日損,無爲以至於無不爲”這個次序來排的話,那麼,還是按“立功、立德、立言”這個次序來排較好。因爲一個人必須先是立功。做事、學習就是用功,功是功夫的功。第二個是立德,也是修心養性,有了功夫,功底厚了,功課也做得很好,但如果沒有德行,修養也就不行。之所以把立言放在後面,是因爲一個人真正想立言,想立的言千古不朽,應該以前面二者爲基礎。沒有功夫無以談功勞,沒有功勞人家不會認可你,沒有道德修養人家更不會恭維你,也不能被後人所稱頌。所以講立言應該是最難的。

  代表人物

服虔所認爲達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伏羲、神農。

立功:禹、后稷。

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

杜預所認爲達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黃帝、堯、舜。

立功:禹、后稷。

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

孔穎達除了認可服虔和杜預的觀點外,另外認爲達到三不朽的人物:

立德:禹、成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

立言:老子、莊子、荀子、孟子、管仲、晏嬰、楊朱、墨子、孫武、吳起、屈原、宋玉、賈逵、楊雄、司馬遷、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