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扇面划水的典故

扇面划水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食諺說:北以羊爲鮮,南以魚爲鮮,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爲北省氣候乾燥,又多崇山峻嶺,較適於羊的生長,故人們也多吃羊、做羊;而南省多靈川秀水,魚類豐富,故人們吃魚、做魚很多。古人造字也知道這個道理,“鮮”字就是由左邊的“魚”字和右邊的“羊”字組成的。

扇面划水的典故

北方人口味較重,做菜喜歡濃油赤醬,而南方人口味輕,講究清湯原味,所以要讓北方人接受南方的清湯魚鮮並不容易,倒是那些本屬南方的`魚鮮,而做法和口味又類似北方的菜頗受歡迎,淮陽菜中的扇面划水就是這樣一道名菜。

“划水”是魚身上的一段,以草魚爲例,一般說一條一尺長、重量在一斤左右的魚從頭至尾可分爲四段:魚頭、肚襠、划水、魚尾。扇面划水又稱紅燒划水,是淮陽菜的最高成就(即最有名的菜)之一。顧名思義,這道菜就是對划水這段肉施以紅燒的一道菜。由於這道菜肉質細膩又施以濃油赤醬的北派做法,所以很受北方人的青睞。扇面划水的味美已經廣爲流傳,在這裏無需細表,倒是做這道菜的其他“故事”值得一提。

衆所周知,魚身上的四段有不同的口味和烹飪方法:魚頭多用於做湯或涮火鍋;襠即魚胸、腹部的肉,這部分肉質油滑而刺少;魚尾則肉薄而刺多;唯獨划水這段肉質細膩,刺也適中,所以堪稱魚身上的第一“寶地”。由於一條魚的各段之間並無明顯的界限,所以製作扇面划水這道菜時,如何從一條整魚身上切下划水這一部分——即“取段”,就成了最難的一個環節。

“取段”位置過高,就會帶上肚襠,這樣雖然刺少,但吃家會因肉質油滑而不滿意;反之,如果“取段”位置過低,就會帶上魚尾,這樣雖然肉質尚可,但吃家又會抱怨刺多肉薄了,所以“取段”要恰到好處,要恰在魚尾之上、肚襠之下,正所謂少一步則不達,多一步則去遠。一般來說,一條尺長斤重的草魚,其划水也就在寸段之間。以一個九寸盤爲例,一盤扇面划水一般需要幾條草魚作爲原料。

“取段”難且數量少,扇面划水的價格自然就不低了。

一般來說,淮陽菜的最高成就除了扇面划水,還有各種鱔魚菜和鎮江“三頭”,即: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和蟹粉獅子頭,其實這每一“頭”都是淮陽菜的經典之作,都值得大書一筆。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這道菜好不好,還是得您親口嚐嚐,北京的淮陽菜館提得上名字的有幾家,我個人最推崇的是位於西城區三里河的“淮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