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胡服騎射典故

胡服騎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胡服騎射典故1

胡服騎射典故

【出處】《戰國策·趙策二》。

【釋義】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扮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這個典故告訴人們不要故步自封,應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

【歷史典故】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趙國的國君,他是一位很有遠見的國君,面對周邊的諸侯國日益強大,便考慮着趙國的發展前途。國家要強盛,就必須改革一番。

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於是,爲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提出“着胡服”、“習騎射”的主張,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

可是“胡服騎射”的命令還沒有下達,就遭到許多皇親國戚的反對。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爲由,拒絕接受變法。趙武靈王駁斥他們說:“德才皆備的人做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採取對策的,怎樣有利於國家的昌盛就怎樣去做。只要對富國強兵有利,何必拘泥於古人的舊法。”趙武靈王抱着以胡制胡,將西北少數民族納入趙國版圖的決心,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攔,毅然頒佈了“胡服騎射”的政令。趙武靈王號令全國着胡服,習騎射,並帶頭穿着胡服去會見羣臣。胡服在趙國軍隊中裝備齊全後,趙武靈王就開始訓練將士,讓他們學着胡人的樣子,騎馬射箭,轉戰疆場,並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

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教習下,國民的生產能力和軍事能力大大提高,接連打敗了臨近的中山、東胡等國,向北開闢了上千裏的疆域,趙國日益壯大起來。

【成長心語】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次大變革,被歷代史學家傳爲佳話。其實,人的一生中,不論在任何領域,都會遇到各個領域的強者,面對這些強者,最重要的是“把起點放低”,取長補短,在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有人覺得努力學習很苦,但當你看到自己的進步,理想逐漸實現的時候,即使再辛苦,心裏面也會長存一分甘美,終生回味。

胡服騎射典故2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爲的國君,他爲了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內容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蟬爲飾的武冠,金鉤爲飾的具帶,足上穿靴,便是騎射。爲此,他力排衆議,帶頭穿胡服,習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而能西退胡人,北滅中山國,成爲“戰國七雄”之一。現在胡服騎射這個建築位於河北省東環路與邯大路圓盤處,就是來馬臺村東南處,附近村莊經濟繁華,人們安居樂業,一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這個建築屹立在一個大轉盤中間,所有的車輛經過此處時都要繞過這個大轉盤,這樣防止發生車禍意外,它屬於我們邯鄲吉利的象徵。

相傳,邯鄲市西的插箭嶺就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

戰國時,今河套地區屬趙之雲中郡九原縣地。傑出的社會改革家趙武靈王,曾一度君臨北至陰山西達高闕塞的西北邊疆地區。

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中山那樣的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佔。趙國眼看着被別國兼併。

趙國地處北邊,經常與林胡、樓煩、東胡等北方遊牧民族接觸。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他對手下說:“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是當今之快速反應部隊,帶着這樣的部隊馳騁疆場哪有不取勝的道理。”

爲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提出“着胡服”“習騎射”的主張,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騎射”的命令還沒有下達,就遭到許多皇親國戚,“華夏文明本位論者”的反對。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爲由,拒絕接受變法。趙武靈王駁斥他們說:“德才皆備的人做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採取對策的,怎樣有利於國家的昌盛就怎樣去做。只要對富國強兵有利,何必拘泥於古人的舊法。” 趙武靈王抱着以胡制胡,將西北少數民族納入趙國版圖的決心,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攔,毅然發佈了“胡服騎射”的政令。趙武靈王號令全國着胡服,習騎射,並帶頭穿着胡服去會見羣臣。胡服在趙國軍隊中裝備齊全後,趙武靈王就開始訓練將士,讓他們學着胡人的樣子,騎馬射箭,轉戰疆場,並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

公子成等人見趙武靈王動了真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就在下面散佈謠言說:“趙武靈王平素就看着我們不順眼,這是故意做出來羞辱我們。”趙武靈王聽到後,召集滿朝文武大臣,當着他們的面用箭將門樓上的枕木射穿,並嚴厲地說:“有誰膽敢再說阻撓變法的話,我的箭就穿過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覷,從此再也不敢妄發議論了。

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教習下,國民的生產能力和軍事能力大大提高,在與北方民族及中原諸侯的抗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起,趙國的國力就逐漸強大起來。後來不但打敗了經常侵擾趙國的中山國,而且奪取林胡、樓煩之地,向北方開闢了上千裏的疆域,並設置雲中、雁門、代郡行政區,管轄範圍達到今河套地區。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次大變革,被歷代史學家傳爲佳話。特別是趙武靈王以敢爲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數民族看作“異類”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聲浪中,力排衆議,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撓,堅決實行向夷狄學習的國策,表現了作爲古代社會改革家的魄力和膽識。趙武靈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後人紀念和效法的傑出歷史人物。

胡服騎射典故3

胡服騎射的意思

[釋義] 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胡服騎射的成語典故

胡服騎射”是戰國時期,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採取軍事改革措施,學習西北方遊牧和半遊牧民族的服飾,學習騎馬射箭,史稱“胡服騎射”。

卻說趙武靈王一心想着發奮圖強,他對謀士樓緩說:“我趙國東面有齊國、中山國,北邊有燕國、林胡,西邊有秦國、韓國和樓煩部族。如果不發奮圖強,加緊軍事裝備,武裝國防軍 隊,隨時會被鄰國偷襲過來。要發奮圖強,就得采取軍事改革措施。我覺得咱們穿的服裝,長袍大褂寬袖口,幹活打仗,都木太方便,不如胡人短衣窄袖,腳穿皮靴子,行動方便靈活。 我打算仿照朗人的風俗,把服裝改一改,你看怎麼樣?”謀士樓緩聽了很贊成,他說:“咱們仿照胡人的服飾,就能學習他們打仗的本領。”趙武靈王說:“對呀!咱們打仗全靠步兵,進攻衝鋒緩慢,就是打敗遊牧族騎兵,在追擊的時候,他們騎馬跑得快,很難追上他們;即使馬拉城車,道路不好走,也是追不上他們;但是,我軍又不會騎馬打仗。要想學習胡人的服飾,就得學習朗人那樣騎馬射箭。”這個改革議論一經傳開,就有不少大臣反對。趙武靈王只得再找軍事將領肥義商量,說:“我想用胡服騎射來改革咱們國家軍隊的服裝和裝備,可是,有人反對,怎麼辦?’明巴義將軍表示支持,說:“服裝與裝備的改革關係到國家的安危,要辦大事不能猶豫,猶豫不決就辦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認爲這樣做對國家有利,何必擔心幾個人的反對?”趙武靈王聽了很高興,說:“我看譏笑改革而反對我的是些蠢人,明白道理的人都會贊成軍事改革的。”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趙武靈王身穿胡人的服裝,大臣們見到他短衣窄油,穿着胡服,都嚇得了。趙武靈王把改穿胡服的設想講述一遍。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好看,有的說不習 慣,有的說不穿本民族的服裝,豈不是丟臉麼!有一個頑固派老臣,名叫趙成,是趙武靈王的叔父,帶頭反對服裝改革。他是趙國一個很有影響的老臣,頭腦守舊,十分頑固。他不但反 對,而且在家裝病不上朝了。

趙武靈王知道要推行軍事改革,首先要打通叔父的阻攔,就親自上門找趙成,對他反覆地講解改穿胡服騎射的好處。趙成終於被說服了。趙武靈王趁熱打鐵,立即賞給他一套新式胡服。次日朝會上,文官武將一見老將趙成也穿起胡服來上朝了,都沒有話說,只好改穿胡服了。

緊接着,趙武靈王又號令兵士學習騎馬射箭。不到一年,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次年春,趙武靈王親自率領騎兵隊打敗鄰近的中山國,又收服了林胡和西北方的幾個遊牧族。到了實行胡服騎射後的第三年,中山、林胡、樓煩都被收服了。趙國從此興盛強大起來,可以對付當時的霸主國了。

用胡服騎射造句

1) "胡服騎射"等,我們只要用心收集,會發現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2) “胡服騎射”不但使日漸衰弱的趙國得以振興,而且對於當時和以後的中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 反觀趙國,武靈王趙雍以“胡服騎射”大幅度提升國力之後,野心漸露。

4) 而觀趙國,趙武靈王自胡服騎射以來軍事實力大增,然而趙國後來經歷了沙丘宮變,趙惠王一直沒有時機推行趙國的二次變法。

5) 騎兵成爲獨立兵種,大概要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不過真正把騎兵應用到戰爭中並取得輝煌戰果的,是秦人。

6) 十四年前,趙國乘胡服騎射之威,北侵燕國,國力衰微的燕國做了三次順應民意的抵抗後,不得不割讓南部十六城與趙國,方纔止住兵戈。

7) 按照古代的說法,便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裏面的那種胡服。

8) 它不僅見證了“胡服騎射”的偉大變革,也恰好處在當時中國農作區和牧業區的分界線上。

9) 趙國是秦國的死敵,長平之戰的硝煙猶在,胡服騎射的趙人一直都被視作秦軍的強勁對手,作爲撲滅反抗力量的箭矢,章邯絕不允許王離的風頭蓋過自己。

10)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就拋卻了那繁重的全身戰甲,變爲輕便爲主,也打造出了無敵於天下的趙國騎兵。

11) 據統計,出自邯鄲的成語上百條。比如大家熟悉的“邯鄲學步”、“胡服騎射”等,我們只要用心收集,會發現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12) 因此可以說這種變革,已經形成我國傳統服制的又一次飛躍,是歷史上"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明顯的突變。

13) 思索間,時光隧道的兩邊的人影變換更加快速,現代裝、古代服裝,奇裝異服,胡服騎射,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14) 趙雍決定進行軍事改革,下令國人改穿胡服,習騎射,此即趙國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

15) 邯鄲作爲趙國的都城有些年頭了,一開始以髒亂差名聞天下,自從雄材大略的趙武靈王當國君後,推行“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典故4

合縱、連橫,動盪不定。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決定進行軍事改革,改穿胡服,學習騎射。

趙武靈王是一個眼光遠、膽子大的君主。趙國的大臣樓緩、肥義、公子成,全是他的幫手。趙武靈王想改革軍事已經想了很久。有一天,他對樓緩說:“咱們北邊有燕國,東邊有東胡,西邊有林胡、樓煩、秦、韓等國,中間還有中山。四面八方全是敵人,什麼是咱們的保障呢?自己要是不再發憤圖強,隨時都能給人家滅了。要發憤圖強就得做好些事情。我打算先從改革服裝着手,接着說可以改變打仗的方法。你瞧怎麼樣?”

樓緩說:“服裝可怎麼改呢?”

趙武靈王說:“咱們穿的衣服,袖子太長,腰太肥,領口太寬,下襬太大。穿着這種長袍大褂,做事多不方便。”樓緩把話接過去,說:“還費衣料。”

趙武靈王把袖子晃了晃,下襬兜了兜,說:“多費衣料倒在其次,穿上長袍大褂,不但做事不方便,而且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幹起活兒來就遲慢。因此,也就減少了急起直追的精神。全國的人全都這樣,國家哪兒強得起來?我打算仿照胡人(西北方的遊牧和半遊牧民族)的風俗,把大袖子的長袍改成小袖兒的短褂,腰裏系(jì)一根皮帶,腳上穿雙皮靴。穿上這種衣服,做事方便,走路靈活。你再想大模大樣、搖搖擺擺地走也就辦不到了。”

樓緩聽得很高興地說:“咱們仿照胡人的穿着,打起仗來靈便,是不是?”

趙武靈王說:“是啊!咱們打仗全靠步兵,就是有馬,只知道用馬拉車,可不會騎着馬打仗。我打算穿胡人那樣的衣服,學習胡人那樣騎馬射箭。那可多麼靈活!”

樓緩聽得來勁,就去告訴肥義,肥義也很贊同。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趙武靈王、樓緩和肥義,都穿着小袖子的短戰衣出來。一般大臣們瞧見他們這個樣子,嚇了一跳,他們還以爲趙武靈王跟那兩位大臣犯了瘋病呢。趙武靈王把改變服裝的事宣佈了。大臣們總覺得這太丟臉了。這不是把中原的文化、禮義都扔了嗎?可是趙武靈王下了決心,非實行不可。他拿種種理由把他那個最頑固的叔叔公子成說服了。大臣們一見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只好隨着改了。

然後趙武靈王下了一道改革服裝的命令。過了沒有多少日子,全國的軍隊不分將軍士兵,全部穿上了胡服。在民間,有的人起頭覺得有點不像樣,後來因爲胡服比起以前的衣服實在方便得多,反倒時興起來了。

趙武靈王第二件向胡人學習的事,就是騎馬射箭。不到一年工夫,趙國大隊的騎兵訓練成了。軍事改革後,趙武靈王親自把臨近的中山國從魏國接收過來,又收服了東胡和臨近的幾個部族,接着打發使者去聯絡秦國、韓國、齊國、楚國。趙國就這麼強大起來了。到了實行胡服騎射的第七年,不但中山、林胡、樓煩都已經收服了,還擴張勢力,北邊一直到代郡、雁門,西邊到雲中、九原,一下子增加了好些土地。

接着,趙武靈王打算到秦國去摸摸底。國內的事由誰管呢?他見小兒子很能幹,就把太子廢了,傳位給小兒子,就是後來稱爲趙惠文王的,自己改稱爲主父。趙主父拜肥義爲相國,李兌爲太傅,公子成爲司馬,封大兒子爲安陽君。國內的政權佈置妥當之後,他要動身去考察秦國的地理形勢,還要去偵察一下如今在位的秦王,看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

趙主父打扮成個使臣,自稱爲“趙招”,帶了幾十個手下人,上秦國去訪問,沿路察看山水要道,畫成地圖。他到了秦都咸陽,以使臣的身份見了秦昭襄王,還向他報告了趙武靈王傳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問他:“你們的國君老了嗎?”他回答說:“還正在壯年。”秦昭襄王就問:“那爲什麼要傳位呢?”他回答說:“我們的國君叫太子先練習練習。國家大權可仍然在主父手裏。”

秦昭襄王跟這位“使臣趙招”瞎聊天。他說:“你們怕不怕秦國?”“使臣趙招”說:“怕!要是不怕,就用不着改革服裝,練習騎馬射箭了。好在如今敝國的騎兵比起早先來增加了十多倍,大約能夠跟貴國結交了吧!”秦昭襄王聽了這話,還挺尊敬他。“使臣趙招”辭別了秦王,回到驛館裏去了。

當天晚上,秦昭襄王想起趙國使臣的談話,又文雅、又強硬,態度又尊嚴、又溫和,倒是個人才。他還想跟他談談。第二天,秦昭襄王派人去請他。“使臣趙招”的手下人說:“使臣病了,過幾天再去朝見大王吧。”就這麼又過了幾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請趙國使臣,一定要他去。可是“使臣趙招”不見了,他的隨從人員也不見了,使館裏只留下一個人,自稱是趙國的使臣趙招。

秦昭襄王的手下人就把他帶到秦昭襄王跟前。秦昭襄王問他:“你既是使臣趙招,那麼上次見我的那個使臣又是誰呢?”

真趙招說:“是我們的主父。他想見一見大王,特意打扮成使臣。他囑咐我留在這兒給大王賠罪。”

秦昭襄王咬牙切齒地說:“趙主父騙了我!”立刻叫大將白起帶領三千精兵,連夜追上去。他們追到函谷關,守關的將士說:“趙國的使臣已經出關三天了。”涇陽君白跑一趟,只好回去向秦王報告。秦昭襄王沒有辦法,索性大方點兒,把那個真趙招也放回去了。

趙國的改革,也增強了合縱國的力量,對秦國也是一種威懾(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