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葉公好龍的典故

葉公好龍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葉公好龍的典故1

葉公好龍的典故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過了七天魯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僕人去,說:“傳說你喜歡人才,因此不怕路遠從千里之外過來,冒着風雪塵沙,不敢休息而來拜見你。 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覺得你所謂的喜歡人才倒是跟葉公喜歡龍差不多。據說以前葉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着龍,酒壺、 酒杯上刻着龍,房檐屋棟上雕刻着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來到了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罷了!現在我聽說你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里跑來拜見你,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來你不是喜歡人才 ,你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罷了。詩經早說過:‘心中所藏,什麼時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離開了!”

葉公好龍的典故2

典源出處

漢·劉向 《新序》卷五:“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伕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釋義用法

葉公子高喜歡龍,在他的住處到處畫龍,雕龍,而當真龍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卻嚇得失魂落魄。子張以此作比喻,指責魯哀公好士就像葉公好龍一樣。後以此典形容名義上喜愛某人或某事物,實際上並非真的喜愛。

用典形式

【葉龍】 唐·溫庭筠:“葉龍圖矢矯,燕鼠笑胡盧。”

【好龍】 清·黃景仁:“獻馬客多金長價,好龍人少畫銷煙。”

【畫龍】 唐 · 高適:“畫龍俱在葉,寵鶴先歸衛。”

【好真龍】 宋·辛棄疾:“鄭賈正應求死鼠,葉公豈是好真龍。”清 ·王士禛:“地下子高應一笑,世間誰解好真龍?”

【葉公好龍】 清 ·翁照:“葉公空好龍,見龍乃張皇。”

【牖下窺龍】 宋·王安石:“蕉中得鹿初疑夢,牖下窺龍稍眩真。”

【真龍反驚葉】 宋·王安石:“僞鳳易悅楚,真龍反驚葉。”

【描龍不葉公】 明 ·徐謂:“誰能相馬如薪者,若個描龍不葉公。”

葉公好龍的典故3

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着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伕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伕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伕去把子張請來。車伕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伕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爲什麼又走掉了呢?”,於是,車伕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

他在衣帶鉤上畫着龍,在酒具上刻着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裏,它把頭伸進窗戶裏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用葉公好龍造句

1、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猶如葉公好龍,無法接受現實的考驗。

2、辛亥革命的一系列起義最終將清廷打倒,並一舉建立起了民主國家;當觀看它的百年紀念活動之時,我想起了這個葉公好龍的故事。

3、這是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新編,是一個自以爲有良知、關注弱勢羣體的女性學者面對若干農村勞動婦女的困惑和反省。

4、在一開篇,我想要說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

5、他口口聲聲爭着上前線,今天一聽到槍聲就已嚇得面無人色,這種葉公好龍的表現,真是令人錯愕!

6、你不是說喜歡音樂嗎?真邀你去聽音樂會,你又推說沒時間,這與葉公好龍有什麼區別!

7、這些人成天叫改革,實際上只是葉公好龍,真要他們提出改革建議時,個個噤若寒蟬。

8、嘴裏天天說,"喚起民衆",民衆起來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葉公好龍有什麼兩樣?

9、曾參殺人,積非成是;葉公好龍,似是而非。

10、“葉公好龍”這個成語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實際上並不真正愛好。或者假裝愛好,實際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