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蔡文姬是哪個朝代的人

蔡文姬是哪個朝代的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蔡文姬,是一個才女,她總是高高地站立在那,手拿書卷,目送飛鴻,遙望着北方。白衣飄飄,如凌波的仙子。你知道蔡文姬是哪個朝代的人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蔡文姬是哪個朝代的,歡迎閱讀。

蔡文姬是哪個朝代的人

蔡文姬是哪個朝代的人?

東漢末年。

蔡文姬是誰?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大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蔡文姬便是成長在這樣的家庭裏,環境是毋庸置疑的優越。所以她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作賦,音律也十分了得。

蔡文姬一生的第一個男人:

蔡文姬的丈夫名叫衛仲道。蔡文姬17歲時,嫁給了丈夫,丈夫衛仲道是一個潤如玉的翩翩君子,兩人夫唱婦隨,臨窗畫眉般的琴瑟和諧,任外面的金戈鐵馬是多麼的紛繁嘈雜。

幸福總是短暫的,丈夫衛仲道的突然咳血而死,蔡文姬很傷心,只好決絕的離去。那個家已經沒有什麼可留戀的:心愛的君子已亡,也沒有子女可以承歡,留下來只能自取其辱,睹物思人。“夫亡無子,歸寧於家”,回去吧,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從哪裏來,還回哪裏去。只是她再也回不到以前的那個幸福的家了。

蔡文姬回家不久,父親就被人害死,母親也是剛烈的人,不肯獨活,狠心地撒手而去,任憑文姬自己一個人在兵荒馬亂的歲月裏顛沛流離。

因此,這就迎來了蔡文姬人生的第二個男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匈奴南下,搶糧搶肉搶財搶衣服更是搶美人,蔡文姬就是這麼不幸的被搶走了。到了匈奴,胡人之中有識得蔡文姬的,就把她獻給了左賢王,從此開始了她的異域生活。那裏沒有中原的霽月風光、詩書畫卷,有的只是天蒼蒼野茫茫。對於一個有着絕世才華的女子來說,最大的痛苦不是沒有錦衣玉食,而是沒有一個可以觸動自己心靈的.人。爲了打發時間,她開始背誦曾經讀過的書,邊背邊抄,用自制的筆勾畫塗抹,一遍又一遍,不經意間卻將故里窗前的那竿翠竹謄在了紙上。而蔡文姬在匈奴,一呆,就是12年。

12年後,蔡文姬終於盼到了東漢曹操派來的使臣,左賢王同意文姬歸漢,只是,文姬的兩個孩子必須留下來。文姬充滿喜悅的心竟如刀絞。一夜夫妻百日恩,和一個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的人怎麼會沒有感情?就算夫妻之間沒有感情,母子連心的骨肉之親又怎麼割捨的開?

我寧願相信左賢王是愛文姬的!只是礙於曹操的壓力,不得不答應讓文姬歸漢。他留下孩子只是爲了挽留文姬。可惜的是,文姬心裏明白自己必須走,這不是曹操的請求,而是命令。她無可奈何地拋下兩個孩子,跟隨大漢的使臣回到了闊別十二年的中國。文姬和孩子離別時的情狀不用遙隔千年去想象,只要翻一翻那首猝不忍讀的《悲憤》詩,一切都歷歷在目:

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癡。號泣手撫摩,當發覆回疑。

回去的路上,文姬的心中比被擄來時更加的百感交集。來時孑然一身,了無牽掛,如今既有迴歸故土的欣喜,也有對這段屈辱生活的悔恨,也有對歸漢之後的恐懼,更多卻是對兒子的不捨與關愛。

蔡文姬回到了東漢,自然迎來了她一生中的第三個男人:

文姬回到故鄉,以前那個家早已不在,剩下的僅是一片斷壁殘垣,曹操憐之,將她許配給了倜儻風流的董祀。此時的文姬嫁過二夫,年近四十,大漠的風沙磨蝕了她的容顏,幾次的劇變,更使她的精神有着巨大的創傷。自視甚高的董祀心裏自然是不甘的,但這是丞相的命令,不甘歸不甘,到底是不敢違抗。這樣的婚姻註定是一種痛苦,文姬雖然走進了董祀的生活,卻在董祀緊緊關鎖的世界面前,無能爲力。

對董祀的冷落,文姬不怨。婚後一年,董祀犯罪當死,曹操判其斬首。文姬得知,嚐盡了流離失所滋味的她,不願讓這得之不易的安寧生活再一次毀滅,她自己也不確定還能不能再承受一次殤變。沒有愛情的生活,雖然算不得美滿,但尋常的日子至少可以休憩疲憊的心。顧不得嫌隙,她蓬頭散發到曹操那裏求情,曹操心軟同意了。

事後的董祀開始重新認識文姬,慢慢嘗試着走進文姬的世界。原來,這個容顏枯槁的女子,承受了那麼多難以想到的打擊與屈辱。她雖然沒有反抗過,卻一直很堅強,有着強大的內心。但這種人格的強大不是她生來就有的,是她在惡劣環境中,爲了生存而一點點建立起來。具有再強大的內心,都需要有一個人能讓她依靠。後來,夫妻二人相摻相扶,看透世事,定居於洛水之上鳥鳴風舞林繁木茂的藍田,收集舊典,續寫《漢書》。

曹操與蔡文姬的關係

曹操與蔡文姬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兩位名人之間又有許多瓜葛,因此,二人歷來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有人認爲,曹操在霸業即成的時候,不惜金璧玉帛將蔡文姬贖回,二人之間一定存在着難以忘懷的情感;也有人認爲,曹操重情義,贖回文姬是對與有“管鮑之交”的老友蔡邕負責任;也有人說,曹操雄才大略,是爲繁榮他的“王國”的文化事業才贖回文姬的。

蔡文姬的故事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城頭變換大王旗。蔡文姬生於此亂世,原本不可掌控的命運,變得更加不可預知。她出身名門,是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兒,“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在蔡文姬年幼之時,父親因爲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今內蒙古境內)。董卓掌權時,蔡邕回到洛陽。年輕時,蔡文姬嫁給了衛道子,但不幸丈夫早亡,膝下無子,她又回到了孃家。此後,天下大亂。她的父親蔡邕因受董卓提攜,在董卓死後被王允一派投入監獄,後死於獄中。

家破國亂之時,蔡文姬跟隨着飢貧的難民隊伍流亡,遭遇了趁亂打劫的匈奴人,被劫掠到了匈奴。匈奴左賢王慧眼識珠,在衣衫襤褸、失魂落魄的難民堆中,挑出了蔡文姬。蔡文姬戲劇性地從俘虜變成了匈奴左賢王的妻子,開始了陌生的草原生活。在多年之後,蔡文姬日漸熟悉了這一切,也學會了一些匈奴語言,但是“身在異鄉爲異客”的內心情感恐怕卻是彌久愈深。而每當思鄉之時,她就會吹起婉轉淒涼的胡笳曲,即使是強悍的匈奴人聽了也會莫名傷感。

蔡文姬在匈奴呆了十二年,生下了兩個兒子。在這段時間裏,梟雄曹操已稱霸北方。曹操曾師從蔡邕,在穩坐北方之時,他突然想起了恩師,恩師沒有兒子,只有一名被匈奴擄走的女兒。爲了報答師恩,曹操派使者帶着千兩黃金和璧玉前往匈奴贖回蔡文姬。使者的到來,讓蔡文姬陷入了兩難境地,一邊是母子親情,一邊是故土家園。而最後,蔡文姬選擇了國家。“ 文姬歸漢”和“昭君出塞”一樣,成了日後文人墨客所喜歡的創作題材,一再演繹。漢代這兩名女子的一歸一出,是中國歷史上讓人難忘的兩個碎片,生動而悲涼。總是淪爲歷史註腳的女性,卻常常要搭上整個的命運去書寫。

歸漢之後的蔡文姬已三十多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嫁給了年輕的屯田校尉董祀。亂世中的蔡文姬一生三嫁,但每一次婚姻都無法自己做主。而雖然三嫁,卻入了《列女傳》,這也是少見。《列女傳》記載了蔡文姬救夫的故事。董祀犯法當死,蔡文姬跑去向曹操求情。當時,曹操正在招待公卿名士和遠方使節,蔡文姬蓬頭亂髮地出現,向曹操叩頭請罪,哀怨悽楚。曹操說:“我雖然同情你,但是文書已發下了,怎麼辦?”蔡文姬說:“您馬廄裏有上萬匹馬,有如森林般衆多的勇猛士兵,爲什麼憐惜跑壞一匹馬的腿,而不去救一條即將死去的生命呢?”於是曹操派人追回董祀,並赦免了他。蔡文姬勇敢救夫,挽救了最後一段婚姻。

蔡家原本藏書四千多卷,但在亂世流離中,毀壞殆盡,無所保存,甚是可惜。幸好蔡文姬博學多才,竟能背誦其中的四百多篇文章。在曹操的要求下,她把記憶中的四百多篇文章重新謄寫於紙上,沒有絲毫的遺漏和錯誤,而且書法精妙,這讓愛書的曹操如獲至寶。

人生經歷是最大的財富,亂世的辛酸,成了蔡文姬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她最重要的創作是《胡笳十八拍》,顛沛流離的亂世遭遇孕育了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除此外,蔡文姬還寫下了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悲憤詩》。而無論曲、詩,都是淒涼哀怨、婉轉斷腸。在個體的命運中,歷史的線索也變得生動鮮活,充滿感性。

後來,蔡文姬和董祀隱居藍田,過起了平靜安逸的生活。前半生的流離輾轉,使後半生的平靜彌足珍貴。如今,關於亂世佳人的故事仍在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