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杜鵑啼血的詩詞典故

杜鵑啼血的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比喻深切的思鄉之情,常形容十分哀痛。典出《華陽國志》。

杜鵑啼血的詩詞典故

戰國時,四川蜀王名杜宇,號望帝,教導百姓循農時植莊稼,深得百姓擁護。後因大臣開明治水害有功,杜宇感激開明,遂主動禪位於開明,自己離國隱居。恰逢暮春,鵑鳥從早到晚苦啼不止,聲調悽切,與“不如歸去”的`語音很相近。蜀人聽了感到悲哀,都說鵑鳥是杜宇的魂魄所化,以示思念。因而人們把鵑鳥叫杜鵑,又名杜宇、子規。西晉·左思《蜀都賦》:“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歷代詩人多借杜鵑啼血之說,抒發懷國思鄉的情感。

“杜鵑”又是一種花名,又名映山紅。傳說在很早以前,杜鵑花並沒有名字,含苞卻久不綻放,杜鵑鳥整日圍繞着它歌唱,一直唱得嘴中流出血來,花兒終於開放了,人們便稱它爲杜鵑花。李白詩云:“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白居易也有詩句:“杜鵑啼時花撲撲”,“一聲催得一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