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1

一、學習導引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編入學校教材;解放後,他的文章更是頻頻出現在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課本中,併成爲經典篇目。可以說,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國人,無不是在魯迅思想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

的確,魯迅作品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大多如“無花的薔薇”,而在這薔薇叢中唯一開着花的,當數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二、課文重溫

討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阿長與〈山海經〉》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

三、發人深思

有一句校園民謠: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意思是說,學生平時學習語文,對魯迅的作品的閱讀理解,感到困難較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在哪裏?

1、專家說

大家普遍感覺到魯迅作品比較難懂。那他難懂在什麼地方?通常的說法是認爲魯迅作品的時代背景比較複雜,我們不太瞭解,這樣就很難進入魯迅作品。其實我覺得這不是閱讀魯迅作品的障礙。魯迅作品之所以難懂,難懂在你很難知道他真正在想什麼,真正想說什麼,這一點非常難把握。魯迅先生關於他的作品,說過兩句話:我所想的和我所寫的`是不一樣的,我爲自己寫和爲別人寫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要真正瞭解魯迅作品的真意,是很困難的。

——北京大學教授、魯迅研究專家錢理羣

“閱讀魯迅的雜文,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許多他講述的人物和事情如果不是專門瞭解過,單從魯迅雜文中找答案,的確不甚了了,即使對事件的背景和線索有一定了解,但對魯迅信手拈來式的諷刺文字,或引文或議事的片言隻語式的論戰方法,也非得有相應的註解才能明瞭。”

——閻昌明《魯迅與陳西瀅》

2、魯迅說

魯迅說自己作文是“好作短文,好用反語,每遇辯論,輒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頭一擊”。(《兩地書》一二)

“自己呢,又做慣了晦澀的文章,一時改不過來,初做時立志要顯豁,而後來往往仍以晦澀結尾,實在可氣之至!”

《兩地書》二十四)

以上觀點,也許並不是針對《朝花夕拾》這一散文集而言,但如果我們稍作探究,就不難發現,無論是整體的創作風格,還是具體的作品內容,其實如出一轍。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朝花夕拾》回憶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壯年時期的生活,大多與故鄉的人和事有關聯。中央電視臺有一個關於魯迅的專題片,其中開篇就說:對於故鄉紹興,魯迅一直懷有一種複雜而又矛盾的心情。在他的一系列作品裏,魯迅對故鄉表現出熱愛、崇敬,甚至終生的眷戀,而另一面則又充滿了憎惡、決絕,甚至詛咒。這和他最初感受的悽風苦雨和人情冷暖,緊緊聯繫在一起。這一點,我們在“小引”中,也可以看到。而這種複雜矛盾的感情,勢必傾注在他的作品裏,或隱或現。

四、事件鏈接

綜上所述,魯迅作品的閱讀障礙,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比較明顯的,一是創作背景,二是生活經歷(其實也是創作背景的一部分),三是創作視角,四是目的方法。對此,我們選取以下幾個具體問題,作一下大致梳理:

1、創作時間1926年。具體說,從1926年2月起,至11月止,時間跨度不足一年。

2、經歷事件主要有:

①女師大事件;

②與“現代評論派”的論戰;

③“三一八”慘案;

④赴廈大任教;

3、創作視角在寫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已46歲了。最初發表時配有副題,爲“舊事重提”。這樣,就自然產生兩個問題:一是“提哪些舊事”,“提它作什麼”的問題,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來講述故事,還是以成人的立場來回憶舊事的問題。作者曾說:“帶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夠。”因此,作者更多是根據現實的需要,對舊事進行取捨,以成人的視角,來進行“反顧”。

4、文體特點雜感

小結:“由女師大風潮所引起的魯迅和‘現代評論派’的論戰”,“不僅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學史,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而且在魯迅自身思想的發展上,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場論戰引發了魯迅的很多思考,使他產生了一系列的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的後半部,以及《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裏的雜文,實際上構成了魯迅創作的一個高潮。”(錢理羣)

五、選文例析

閱讀導讀選文《五猖會》,討論:

《五猖會》主要記述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短文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

《五猖會》前半部分在談迎神賽會時,主要談及哪兩件事?

(文章前半部分在談迎神賽會時,記述了兩件事,一是《陶庵夢憶及時雨》所載古時賽會的“豪奢”,二是小時見過的賽會盛況;)

《五猖會》爲什麼用將近一半的篇幅談迎神賽會?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沒有類似的寫法?

(從表面上看,是爲了突出賽會的盛況,強化了“我”對“五猖會”渴盼的心情;《阿長與〈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寫法。)

六、探究思考

《五猖會》中提到了哪兩處古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一是梅姑廟,二是五猖廟;殊與“禮教”有妨。)

文末說:“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你覺得僅僅因爲父親的阻難嗎?

(“我”沒有他們那麼高興,其中的原因與其說是因爲父親的阻難,還不如說是對五猖、梅姑的反感。作者刻意引用《聊齋志異》中的有關記述,藉以表述自己的看法,從而揭露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虛僞。這一點,聯繫前面寫到的“上海的旗袍”等內容,也是一致的。)

點評中說:“文章最後一句畫龍點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你認爲這裏所指的“封建思想習俗”指什麼?

(應該是指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虛僞。作者在《小引》中寫道:“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爲是或作或輟,經了九個月之多。環境也不一:前兩篇寫於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當時,“三一八”慘案發生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興起學潮,魯迅和一些學生一樣,被列入黑名單。在親友和學生們的敦勸下離家避難。從1926年3月底到5月初,魯迅住在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地方。期間先後寫成的《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等文章,都痛斥了封建道德的虛僞,只是前一篇直白,後一篇相對含蓄一點而已。)

結束語:《朝花夕拾》不是爲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同學們儘可以隨便翻翻。待他年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回憶所及,再來細讀,我敢說,你一定會溫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噓不已。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瞭解魯迅,瞭解他童年、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

2、學習用瀏覽、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閱讀書籍。

3、熟讀《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學習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瞭解魯迅,掌握全書內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瀏覽、略讀、精讀等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高爾基說:“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古往今來,有很多讀書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嗎?

師生交流讀書名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高爾基

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師介紹《新課程標準》推薦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

施耐庵《水滸傳》

魯迅《朝花夕拾》

老舍《駱駝祥子》

吳承恩《西遊記》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高爾基《童年》

羅曼·羅蘭《名人傳》

笛福《魯濱孫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

(二)、介紹葉聖陶談讀書。

1、靠自己的力量閱讀

2、閱讀要講究方法

(三)、讀書要講究一定方法,老師介紹三種讀書方法。

瀏覽:就是我們所說的“隨便看看,隨便翻翻”。即自主的、沒有很強目的性的大略閱讀。對一本書不是從頭到尾讀下去,而是對該書的的部分內容有選擇地閱讀。如作者、前言、內容提要、目錄和大小標題等。

《朝花夕拾》寫於哪一年?是本什麼集?共多少篇?

1926年間。回憶性

散文集。共10篇。

這十篇分別包含:

《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範愛農》

《藤野先生》

小結:瀏覽之後,要做進一步閱讀,介紹第二種讀書方法。

略讀:略讀法就是用盡快的速度,抓住幾個要點把書讀一遍,對全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他是一種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覽大意的閱讀方法。(不是逐字逐句的讀,而是快速的觀其概貌)

(默讀是略讀的一種方法。默讀時,要做到:不發聲讀,不動嘴脣;不用手指着讀;還要邊讀邊思考。)

你最喜歡哪篇文章?略讀課文,概括內容。

《狗·貓·鼠》——作者追憶了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記述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作者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

《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封建教育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

《無常》——記述了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並藉此對“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諷。揭露了“鬼有情,而人無情”的社會現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抒發了作者對兒時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以及對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父親的病》——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爲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修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瞭解中國女人裹腳)

《範愛農》——回憶了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好友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教師總結:通過剛纔的略讀,我們對《朝花夕拾》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當然,要挖掘作品的內涵,領略作品的藝術魅力,還需精讀。

精讀:就是正常的較慢的閱讀速度,利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深入鑽研全書內容,尤其是重點內容,集中精力精細地讀。

精讀的方法:

勾畫圈點式:閱讀時利用一套自己能夠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義的符號,在文章的字詞句段上,在書頁上劃出文章的重要詞句,標出文章的段落層次,點出疑難之處等等

賞析式:可從字詞、修辭、結構、語言等角度欣賞

比較式: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或不同文章異同的比較

摘錄式:摘抄喜歡的句子、段落等

精讀你最喜歡的文字?寫出喜歡的理由。

小結:以上我們用瀏覽、略讀與精度相結合的方法閱讀了《朝花夕拾》,你對文章中哪一人物印象最深?

三、佈置作業:完成讀書卡片。(要求:書寫清楚,內容準確。)

結束語: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苦思的剎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讀書;

工作再忙也要談書;

收入再少也要買書;

住處再擠也要藏書。

讓我們與書爲伴,暢遊在多姿多彩的書海中,讓閱讀成爲我們一生的承諾。

板書設計:

課外閱讀

瀏覽

略讀

精讀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2、培養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

3、引導學生聯繫作品,分析人物。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

2、引導學生聯繫作品,分析人物。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2、引導學生在對人物進行分析的同時引申到對社會、人生的深入思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學準備階段

1、師方面:蒐集資料,編寫課件腳本,製作課件,製作與課文有關的片段;

2、生方面:利用課外時間讀《朝花夕拾》這部書,瞭解本書中重點寫了哪些事,哪幾個人,是如何寫這些人的。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把生命獻給中國,讓世界爲之景仰。矮矮的身軀,創造出崇高的事業,瘦削的肩膀,承載着千年的使命!從狂人的眼睛裏,我們讀出了歷史的沉重;從阿Q的身影中,我們體會到變革的艱難;從墳頭的花環上,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從鐵屋的吶喊中,我們聽清了奮進的聲音!你在孤獨中吶喊,你在市聲裏彷徨,採一片朝花爲自己送行,荷一杆長戟向黑暗進攻!大星隕落,天地同悲;鉅著行世,千秋共仰——我們知道任何獎項也不足以涵蓋你的貢獻,但謹以此菲薄的禮品獻給你。

這是一段頒獎詞,大家認真聽,看是寫給誰的,爲什麼

二、追述那些事

學生複述書中感興趣或者記憶較深刻的一個故事

三、追憶那些人

1、說說那些人:學生說說你讀完《朝花夕拾》後,印象中的那些人是什麼樣的人,每人說一個。

2、聯繫作品,分析人物

①師生一起回顧學過的分析人物的方法,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先生爲例

好句賞析: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爲讀到這裏,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賞析:運用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傳神的寫出了壽鏡吾先生讀書時的認真專心。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賞析:運用語言神態描寫,寫出了壽鏡吾先生對學生的要求嚴格。

②學生自由發言:聯繫作品,分析人物(主要是阿長,藤野先生,範愛農)

找出在全書中你認爲認爲描寫得最好或者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並且交流對文中人物描寫的句子的賞析或者是批註。

四、學生談收穫

五、教師寄語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苦思的剎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讀書;學習再忙也要讀書;讓我們與書爲伴,暢遊在多姿多彩的書海中,讓閱讀成爲我們一生的承諾。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尋找共鳴、知人論世、探究疑問,消除與經典的隔膜。

2、引導學生學習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領學生提高讀整本書的能力。

3、引導學生閱讀過程中豐富人生感受和體驗、思考人生問題、增強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逐層深入閱讀名著,結合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導學生並引領學生提高閱讀整本書的能力。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敢於質疑、學會簡單賞析評價文學作品。

教學策略

本課設計爲讀後交流課,因此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結合作品特點進行讀書方法指導。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導語:羅大佑的《童年》雖然是一首老歌,卻經久不衰,我們津津樂道地不僅是歌曲輕快的節奏,更是貼近我們童年生活的歌詞,使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難忘的學生時代。播放歌曲《童年》,並出示歌詞,學生談從歌詞中聯想到的自己的經歷。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聽衆的喜愛,在於我們能夠在歌中發現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學名著能夠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往往也是因爲書中有我們曾經或現在、擁有或渴望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朝花夕拾》,去書中尋找我們的童年。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共鳴。

二、瞭解內容,尋找共鳴

1、教師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錄,引導學生回顧作品內容:

(1)教師簡要介紹《朝花夕拾》,提問:《朝花夕拾》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其中哪個故事讓你印象最深,你從中讀出了魯迅怎樣的童年?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閱讀的內容,並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並適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2、你有沒有和作者相似的經歷或故事?講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我們可以在閱讀中去尋找自己與作品的相同或相似點,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作品。)

【設計意圖】用講故事的方式回顧作品內容,並初步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尋找共鳴,換位思考

三、知人論世,探究疑問

1、教師引導:《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出版於1928年,當時魯迅先生已經47歲,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不僅僅是懷念自己的過去,因此,很多同學在閱讀作品時,有很多疑問,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嘗試着解決疑問。

2、教師引導學生介紹魯迅生平和作品寫作背景(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3、教師小結:《朝花夕拾》雖是作者把自己放回到童年來講述故事,但卻是以成人的思考來審視童年的生活,既有對往事的.溫馨回憶,又有對一些問題的理性批判。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通過了解魯迅生平和寫作背景,深入解讀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在指導中滲透閱讀方法──知人論世,探究疑問。

四、分析人物,深入理解

1、教師引導:《朝花夕拾》中,魯迅記錄了自己生命中出現的一些人物,你們對哪個人物印象最深?爲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瞭解學生對人物形象理解的深淺程度)

2、教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分析長媽媽。

問題設置: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雖然身份低微,但在《朝花夕拾》中反覆出現多次,梳理各篇中描述她的語句,分析其性格特點。

3、教師組織學生髮言,並進行點撥: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作品中你讀出了作者對長媽媽怎樣的情感?長媽媽是當時哪個體的代表?

4、教師總結:《朝花夕拾》承載的是魯迅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在人物身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魯迅對他們或褒或貶的情感態度,而這看似尋常的情感態度實則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社會的深入思考,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設計意圖】以長媽媽爲例,引導學生學習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導學生以人物分析爲突破口,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

五、課堂總結,暢談收穫

教師引導學生暢談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學習過程,強化閱讀方法指導。

六、佈置作業

細讀《五猖會》,完成學習任務。

結合《朝花夕拾》,理解“溫馨的回憶,理性的批判”,在書中進行批註。(必做)

《五猖會》爲什麼用將近一半的篇幅談迎神賽會?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沒有類似的寫法?(選做)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通過導讀《朝花夕拾》,使學生:

1、初步瞭解魯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

2、熟悉魯迅先生散文的基本特點;

3、理解並體會《朝花夕拾》中的感人故事和魯迅先生的觀點;

4、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

二、教學內容

1、魯迅簡介的介紹

2、散文的基本特點講解

3、教師選取散文給出導讀以及學生的讀書筆記

4、課堂上針對散文展開思考和討論

5、學生閱讀相關材料,並展開寫作、演講等活動

  三、教學過程

1、導讀魯迅簡介

教師在課堂上簡要介紹魯迅的生平和思想,着重介紹魯迅在文學上的成就,讓學生初步瞭解這位偉大的文化人物。

2、散文的基本特點

教師講解散文的基本特點,如言簡意賅、感情真摯、富有思想性等。通過課堂上的演示和閱讀,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特點。

3、閱讀或分析魯迅的散文

教師在課堂上選擇一篇魯迅的散文給出導讀,例如《我的母親》、《故鄉》、《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等,讓學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情感,思想和意義。

4、學生思考討論

分析完畢後,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就散文的情感、思想和意義等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後,學生需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還要寫下閱讀筆記。

5、文學相關活動

學生閱讀相關材料,寫出自己的文章,或演講等等活動,充分展現學生成長和優秀的`文化素養。

四、教學評估

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筆記、討論結果、寫作和演講等文學活動結果對學生進行總體評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將進一步增強。

五、總結

通過以上的授課方式,無疑能讓學生對《朝花夕拾》這一名著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共同感受到那信息到處流動的年代的滄桑和神祕,同時也能瞭解到魯迅先生的時代思想,爲學生成長奠定更堅實的文化基礎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魯迅以其獨到的散文藝術展現了時代的滄桑和人民的苦難。通過對其散文的分析和討論,學生們進一步瞭解了魯迅先生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和閱讀能力。教師的設計和引導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氛圍濃厚,教學效果顯著。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閱讀經典散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歷史,感受文化,增強精神修養,成爲文明社會的重要一環。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朝花夕拾》的背景、主要人物和情節;

2.掌握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手法;

3.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和社會變遷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4.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主要人物,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和手法;

2.教學難點:引起學生對中國文化和社會變遷的關注,爲學生提供寫作方向。

  三、教學過程

1.預習環節

通過看圖、觀影、閱讀衍生作品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朝花夕拾》的興趣。

2.導讀環節

在導讀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背景知識和劇情梗概,引導學生進入小說世界。

(1)背景知識:介紹中國文化和社會變遷的主要背景,如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等。

(2)劇情梗概:簡單介紹小說的主要情節、人物和主題。

3.閱讀與討論環節

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和興趣,按照時間或主題等不同方式進行閱讀和討論。

(1)時間順序:從小說的時間線切入,讓學生以時間爲線索,理解小說的情節和人物。

(2)主題閱讀:依據小說的`主題,如家庭、友情、愛情等,引導學生深入探討。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思考問題,並指導學生如何陳述自己的觀點。

4.寫作環節

在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基礎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教師可以提供寫作題目或綱要,如《朝花夕拾》中的背景和人物如何反映中國文化和社會變遷、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和手法等。

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進行素材蒐集,把細節記下來;寫作時要注意結構、表達清晰、語言簡潔、觀點明確。

5.總結環節

在本節課的總結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並提出展望,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和思想運用到實際中。

四、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不僅是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以下方式進行評價:小組討論、個人總結、作品評選等。

通過導讀、閱讀、討論、寫作和總結環節的設置,本節優秀的《朝花夕拾》導讀課,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使學生對中國文化和社會變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並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優秀《朝花夕拾》導讀課的實施,學生們在教師的引領下,深入探討小說所涉及的歷史背景、人物角色及其特點,以及小說所傳達的主題等,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從閱讀中獲得了關於中國文化和社會變遷的更深入的理解。其次,在小組討論、個人總結、作品評選等評價方式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爲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反饋,並進一步推動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和實踐意義。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7

一、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1.簡潔的導入

2.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讀書方法和讀書的感受。

3.教師點撥:讀書三功:“誦”“疑”“評”。

二、走近魯迅瞭解創作風格(視頻)

1、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作者生平。

2、瞭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

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可刪

三、深入文本瞭解背景

本書爲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爲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和《後記》,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部務會議決定,小學生要讀經,自初小四年級起,每週一小時,直至高小畢業。北洋軍閥竭力鼓吹那些所謂“以正人心而厚風俗”的讀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圖全傳》作爲“家庭教育的好模範”的必讀本。《朝花夕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其用意,正如許廣平在

講到關於魯迅對待兒子海嬰的態度時所指出的那樣:“他自己生長於大家庭中,一切戕賊兒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記得最真,絕不肯讓第二代的孩子再嚐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謂禮儀,把小孩子教。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閒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成木頭人一樣,見了人都不敢聲響的拘拘爲仁”。魯迅希望兒童“敢說、敢笑、敢罵、敢打。”(《欣慰的記念》第183頁)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許多作品,是對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長制的無情鞭撻。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閒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四、合作交流概括內容

1.閱讀文本,把握整體內容;

《朝花夕拾》目錄:

小引

狗貓鼠阿長和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

後記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2.小組討論,暢談喜愛篇目。

3.代表演講,發表獨到見解。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8

一、聯繫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書中你認爲認爲描寫得最好或者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附:人物形象簡析: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爲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爲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爲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

二、賞析片斷寫出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長與山海經》

1.通過粗讀,瞭解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

2.通過精讀,認識阿長是一位怎樣的舊中國勞動婦女

3.通過品讀,瞭解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感情。

4.通過拓讀,學習感受生活,學會默讀他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師歸納:

1.“謀殺”我的隱鼠。

“切切察察的毛病”。

擺“大”字的睡相。

令人厭煩的“種種規矩”。

“長毛”的故事。

<<山海經>>。(重點)

2.阿長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愚昧無知、略帶粗野,但又爽朗、熱情、樂於幫助別人,她有着淳樸、寬厚、仁慈的美德。

3.文章是按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組織安排材料的。這種前後感情的變化,實際上就是:對長媽媽的感激和懷念之情。(見課文的最後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三、指導閱讀歸納手法

1.《朝花夕拾》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2.運用這些藝術手法的好處是什麼?

教師歸納:⑴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爲一體,充滿詩情畫意。

⑵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

⑶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

⑷字裏行間處處蘊含着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

⑸運用對比手法。

附:《朝花夕拾》的藝術手法:

1、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爲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緻,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狗·貓·鼠》一文既有作者對童年時擁有過的一隻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記敘,同時揭示了現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實面目。

3、善長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如在《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於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僞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中,對庸醫的行醫過程細細道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裏行間處處蘊含着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如《五猖會》通過我前後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反感和批判;《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醜惡面目;《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拓展思維勇於實踐

以個人或小組爲單位,蒐集相關文本、圖片、音像資料,製作自己的網頁。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繼續指導學生提高讀整本書的能力;引導學生用粗讀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瞭解全書的內容,熟悉精彩片斷;

2、瞭解作品誕生的文化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內容。

3、瞭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能夠對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瞭解。

4、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提高其語言綜合素養。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2、教會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對人物進行分析的同時引申到對社會、人生的深入思索。

學情分析

1、農村孩子大多數無名著可讀,且不少學生不愛讀;

2、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還缺少正確的方法。

學法指導

自主閱讀、概括、講解、練習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提前二三週佈置學生到圖書室借閱《朝花夕拾》,瞭解本書的'寫作背景,並自主概括各篇的主要內容。

學生按要求閱讀,並根據老師要求和自己的喜好及感受做好相關筆記。

可能有部分學生不去閱讀,因此上課時可讓讀過的同學分享一下他們的閱讀收穫。

二、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1、根據已學課文引出《朝花夕拾》導入。

2、指導閱讀方法,並出示課件。

3、出示課件,引導學生了解該目錄。

根據課件,簡介作者及背景。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情況,做好新知識的筆記。

學生觀看並理解其作用。

學生回憶自己閱讀情況,並識記該書篇目。

學生了解並識記相關內容。新知識還要做好筆記。

(三)概括各篇主要內容及主題

1、先讓學生根據閱讀情況交流。

2、根據課件引導學生進一步概括熟悉各篇內容及主題。

學生交流閱讀收穫。

跟着課件進一步瞭解熟悉各篇的內容及主題。

要預防學生鬧着玩。

(四)感知人物形象

1、明確該書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

2、結合前面介紹,引導學生感知人物形象。

3、記住書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

4、根據課文內容和閱讀所瞭解的內容,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讓衆多學生參與。

作業:

1、掌握本節課的相關知識。

2、根據自己閱讀情況,歸納該書的藝術手法。

3、自行理解相關知識。

4、自主或合作,歸納該書的藝術手法。

三、第二課時

(一)歸納理解藝術手法老師結合各篇內容,引導學生歸納理解其藝術手法。

學生根據閱讀所瞭解的內容,積極參與歸納並理解其藝術手法。

要注意讓衆多學生參與。

(二)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達到熟悉鞏固的目的。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

對個別不主動的要點名讓其回答。

(三)中考連線

引導學生完成中考習題,以促進學生重視相關內容。

學生積極答題,並感受名著知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從而使自己重視課外閱讀。

(四)課堂練習進步讓學生熟悉鞏固相關知識,

學生認真完成練習,使自己對相關知識達到熟練之目的。

(五)課堂小結根據小結內容,激勵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在思想上要重視課外閱讀。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10

一、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語文新課標教學大綱推薦初中學生閱讀的經典名著之一,是語文版八年級上冊附錄一“名著引讀(四)”的一個篇目。在此之前,七年級教材已對《繁星.春水》、《名人傳》等名著進行了引讀,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繼續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經典名著,是對學生課外閱讀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這部名著共有10篇精美散文,內容豐富,而這節課僅是從作品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主題思想、藝術特色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也是想通過這節課教會學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名著相關知識。

二、學情分析

經過接近兩年的初中語文學習,大多學生對新課標教材的知授容與體系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能認識到名著閱讀是語文教與學中的一部分,但由於地域和學校條件的影響,學生們很少能真正接觸到這些名著作品,所以就不能系統的去閱讀,更談不上仔細欣賞了。所以教師有針對性的導讀或引讀至關重要,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上述教材的內容與特點及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作品誕生的文化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內容。

②瞭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能夠對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瞭解。

2、能力目標:

①指導學生用粗讀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引領學生提高讀整本書的能力。

②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提高其語言綜合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在對人物進行分析的同時引申到對社會、人生的深入思索。

依據上述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一些閱讀的基本方法,全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對人物進行分析的同時引申到對社會、人生的深入思索。

四、教法、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語文閱讀教學更要如此,《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結合本節課特點,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激勵法、讀書指導法、思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五、課前準備

爲了讓本節課教學內容更豐富,我除了認真研讀課本上的知識點之外,還查閱並蒐集了大量的課外資料,進行取捨,做成課件;同時,爲了讓學生能在課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課前先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朝花夕拾》這部作品及與其相關的內容。

六、教學過程

(一)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1、新課導入

(1)可以由以前學過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入。如:我們以前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選自魯迅先生的哪部作品呢?

(2)也可以歌曲《朝花夕拾》導入。本節課就是採用這種方式導入的.。

2、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讀書方法和讀書的感受。通過這個環節來引發全班學生對作品的回顧,起一個總領作用。

3、然後教師點撥度這類作品的常規方法,即“讀書三功”。

(二)考綱解讀

出示新考綱要求,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新的考試大綱,有目的和針對性的閱讀。

(三)走近魯迅,瞭解創作風格

1、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作者生平。(代表發言)

2、瞭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先讓學生交流,後出示課件歸納)

目的是檢查學生課外預習和蒐集整理資料的習慣與能力,促使他們養成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是爲後面進一步瞭解作品做鋪墊。

(四)進入文本,瞭解背景(課件)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課件展示,一是爲了控制課堂時間,二是讓學生了解更多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爲更好的閱讀作品並理解作品主題思想打下基礎。

(五)合作交流,概括內容

1.閱讀文本,把握整體內容,列出《朝花夕拾》目錄。

2.小組討論:(1)你讀過其中那幾篇?能慨說它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嗎?

(2)你最喜荒篇?並說說喜歡的原因。

3.代表發言,發表到見解。

4.課件展示“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朝花夕拾》具體有哪些篇目,並大致瞭解各篇目的主要內容與思想。讓學生談自己比較熟悉或喜歡的內容,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開學生的擴散思維,爲深入文本積蓄能量。對於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部分,以課件形式展示出來,然後讓學生讀(可以用齊讀的方式,也可以用個別輪流朗讀的方式),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達到了解認知的目的。

(六)聯繫作者,分析人物

請找出在全書中你認爲描寫得最好或者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先學生討論交流,後師生小結歸納。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掌握作品中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並教會學生如何從文本中概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特徵(從有關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神態等描寫着手)。

(七)指導閱讀,歸納手法

1、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爲一體,充滿詩情畫意。

2、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3、善長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

4、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

這一環節以學生討論交流爲主,教師提示指導爲輔,引領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突破重點、解決難點

通過(五)(六)(七)三個環節着重突破重點、難點。

(八)片段賞析,真題演練

緊扣新課標對名著閱讀的要求,切合新考綱,從作品中精選了四個文段作爲演練題:

1、《阿長與三海經》。

2、《五猖會》片段。

3、《狗貓鼠》片段。

4、《範愛農》。分別從作家作品、基本內容、人物形象、藝術特色、思想內涵及閱讀體會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鞏固性訓練,真正做到講練結合、即講即練的實效。

(九)佈置作業

回家後繼續閱讀《朝花夕拾》,選擇你感興趣的故事片段,並將它講給你的家人、朋友們聽。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把課堂的餘熱保留到課外,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增大閱讀量,開闊視野,積累更豐富的課外知識。

七、板書設計

依據板書設計要簡潔扼要、一目瞭然的要求,結合本課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朝花夕拾》

魯迅

目錄:主要人物主題思想

小引

《狗貓鼠》

《阿長和山海經》長媽媽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父親

《瑣記》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範愛農》範愛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