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通用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通用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①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及內容。

②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

緊扣課題、談話引入

①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中華民族曾創造了令世人驚歎的中華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畫家、思想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北宋時期的大畫家張擇端。

教師板書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②齊讀課題,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自主閱讀,理解內容

①平時我們遇到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學法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到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②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閱讀要求自學課文

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①“我來告訴你!”

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

(注意:相同內容不重複交流)

②“我要請教你!”

還有什麼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①教師啓發思考:爲什麼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②學生自由讀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準備讀給大家聽。

③展示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說)。

課外作業

把近期瞭解到的我國傳統文化整理一下,準備與同學交流。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課是人教版課程標準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介紹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的略讀課文。作者先對清明上河圖做了簡單的介紹:圖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目前保存的情況。短短的幾句話,所含信息量卻很大。後面的幾段,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容。先是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後講畫上的街市熱鬧非凡,之後,選擇了一個小的場景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最後,簡單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情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瞭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瞭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自讀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難點:由於《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畫,三年級學生對畫的鑑賞能力有限;課文是略讀課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對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成爲本課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課件,資料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進入新課。

1、激趣導入:走進第五單元,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認識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賞了美麗的古代神話,走進了雄偉獨特的趙州橋,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幅古畫,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板書課題)

2、揭題質疑:引導學生解讀“名揚中外”。讀題。讀了課題你想提什麼問題?

3、明晰課型:課題序號的右上方有個星號,表示這是略讀課文。我們今天就根據閱讀提示來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聯繫本單元專題導入新課,精練高效,既聯繫舊知又導出新疑,激發了學習課文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明晰課型爲自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明確學法,初步感知。

1、出示提示:讀了自讀提示你知道了什麼?(閱讀方法:看圖讀文。)

2、自由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藉助拼音讀得通順。

3、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麼?(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根據中年級略讀課文的要求,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初讀解決基本問題。)

三、賞畫讀文,交流彙報。

1、引導看圖。

師:請同學看看書上的插圖,畫面的都有些什麼?(板書:人物、街市、橋北。)默讀2、3、4自然段,看看課文裏是怎麼寫的。

2、學生彙報。

內容預設:

a、第二自然段。(人物豐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詞句,願意大聲把這五百多個人物向大家做個介紹嗎?感受張擇端畫這幅畫的時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熱鬧)

街市上有什麼?什麼最值得你來讚一讚?感受畫家畫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傳神)

最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情景:看,橋頭到了(出示圖片)

自己讀課文,圖文對照,看看課文裏描寫的場景,你能在圖中找到嗎?

小小解說員:給大家講解這個生動的畫面。

教師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3、教師小結:《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畫中瑰寶,不愧爲:讀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設計意圖:根據略讀課文“粗知大意”的教學要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方法,引導全班交流討論。在交流時,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去朗讀課文中的相當段落與文本再接觸。)

四、整理資料,總結課堂

1、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填寫資料卡。

資料卡

畫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畫面內容

歷史價值

2、交流資料卡,總結。

(設計意圖:瀏覽課文填寫資料卡,既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濃縮,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的指導。交流填法,進一步瞭解畫的內容和價值,突破難點,達到粗知大意的閱讀目標。)

五、全景賞畫、昇華情感。

1、播放《清明上河圖》全景圖。

2、解說誦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記住這幅名揚中外的畫。

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態衆生相,盡在綿綿畫中間。

名揚中外震國威,驚世之作傳萬年。

3、作業樂園。

無論是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還是勞動人民智慧和才幹的結晶趙州橋,還是現在我們正在沉浸其中的清明上河圖,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的珍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走出課堂後,讓我們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瞭解更多的中華傳統瑰寶!

把《清明上河圖》介紹給你的父母。

推薦書目:《古代神化》 《古代經典故事》

《中華傳統大全》 《上下五千年》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全圖賞畫。直觀生動,配以教師解說,激發學生對這副名揚中外的畫的讚美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引導課外閱讀,爲本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打好基礎。)

板書設計: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人 物——豐富

清明上河圖 街 市——熱鬧

情 景——傳神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保存、官吏”等詞語,能運用已學的方法理解“一乘轎子、傳神、驚擾”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運用已學的方法讀懂每一個自然段和整篇課文的

意思。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運用已學的方法理解詞語,讀懂每段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叩響了祖國傳統文化的大門,拜訪了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認識了神話傳說中的英雄盤古;還欣賞了建築藝術珍品-----趙州橋,今天學習的課文將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繪畫。

板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這幅畫的了不起?“名揚中外”能換個意思相近的詞嗎?

名揚中外的畫一定讓人驚歎,讀題,讀出這種感覺。看到課題想了解什麼?

導入:同學們的求知慾真強!不過,今天的課文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它要求同學們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學習方法自學課文,有信心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課件)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正確認讀以下詞語,並說說劃線的詞語的意思。

汴梁 保存 撐船 攤販 官吏 作坊 形態各異

悠閒 溜達 驚擾 拽住 毛驢 傳神 一乘轎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什麼?你能把每段讀成一句話或一個詞嗎?(你是用什麼方法讀懂這段的意思的)

3、這篇課文介紹了清明上河圖哪些方面的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誰能帶讀這些詞語?能找出其中含多音字的三個詞語嗎?

溜達 作坊 一乘轎子

2、先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課件:學習小貼士:理解詞語的方法:查字典、結合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找近義詞、對照圖畫)

你理解了哪個詞語的意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導入:同學們已經能正確地認讀詞語,並能運用恰當的方法理解這些詞語,真是了不起!那同學們能不能運用已學的方法讀懂一段話的意思呢?同樣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如何讀懂一段話的意思呢?(課件,自學小貼士:要讀懂一句話可以運用一下方法:把這段話中的每個句子讀成一個詞,再把這些詞加以概括或用適當的語言連接起來;把這段話的意思讀成一個詞或一個句子,這個詞或句子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從文中找中心詞或總起句 。)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讀之前,請同學們數數有幾句話(4句)那我想請四位同學分別來讀這幾句話,誰願意?讀之前,提個要求:你讀這句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什麼意思呢?該怎樣讀才能把這個意思告訴大家呢?

每位同學讀後,師問:你想告訴大傢什麼意思?大家聽出這個意思了嗎?(相機板書:年代 作者 大小 畫名 內容 歷史)

對照板書,小結:瞧、同學們把每句話讀成了一個詞,現在只要把這些詞連成一句話就是這段的主要內容了,誰來說說?老師還可以吧這段的意思概括成一個詞-----總體介紹。(板:總體介紹)

接下來就要對畫面內容進行具體介紹了,那具體介紹了哪些內容呢?

指名分別讀2-4自然段:想想,這段寫什麼?你用什麼方法讀懂這段的意思的?(相機板書:人物衆多 街市熱鬧 情景有趣)

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這段寫的是什麼?(歷史價值)這還是對畫面內容的具體介紹嗎?

迴歸全文:剛纔同學們正確流利地朗讀了課文,而且把每一段話的主要意思讀成了一句話甚至一個詞,真是了不起!現在同學們能不能運用剛纔所學的方法,把這篇長長的

課文也讀成一句話呢?

指名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總結提升

這節課,同學們運用掌握了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詞語,瞭解了文章大意,“學貴有疑”,此時,在對課文有所瞭解的基礎上,你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師梳理問題)讓我們帶着問題走出課堂,好嗎?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教學目標:

1、運用圖文對照學習法,瞭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瞭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歷史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爲什麼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是我們上節課留下來的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探討。

二、賞圖激趣

(課件)播放配樂的《清明上河圖》的全景圖,有什麼感受?

導入:乍看這幅畫,就已經讓同學們驚歎不已,細讀課文,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慨。讓我們在自學提示的引導下走進文本,品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課件)自學提示:

從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對照圖畫細細品讀,完成以下表格:

內 容

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你有什麼感想?

人物衆多(第2自然段)

從人物的行業的角度入手,運用列數據 、排比句的寫法

街市熱鬧(第3自然段)

從人物的形態入手

情景有趣(第4自然段)

抓住神態、動作進行細緻描寫

四、反饋交流

第二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人多?作者是怎樣寫的呢?

“五百多個”,這是運用什麼說明方法?

“有……有……”這是一個什麼句?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三百六十行,都寫出來了嗎?藏在哪了?你能接着用“----------的---------”形式說說還有哪些行業呢?

囊括三百六十行的五百多人,都被濃縮在這不大的一幅畫裏,此時,你有何感受,想說什麼?

請讀出你的感受。

第三自然段:從哪些句子感受到街市的熱鬧?

重點引導理解“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

這句也是寫人多,但作者是從那個角度進行描寫的?(人物的形態)

可見,寫人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以寫人物的行業,也可以寫人物的形態。

導入:這麼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要擠在一張長528釐米,高24、8釐米的畫裏,因此畫中的人有的不到一寸,最小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比劃“一寸”有多長,展示實物黃豆)儘管是這麼小的人物,但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信,請同學們看看畫的另一端,看看每個人都在幹什麼呢?你能從人物的形態的角度說說嗎?

有的-------------,有的-----------,有的---------------

如此精細的畫筆有誰能比呢?此時,你不由想說什麼?

第四自然段: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有趣?

作者爲什麼能把它寫得如此有趣?(觀察仔細,抓住動作進行細緻描寫,畫本身傳神生動)

是呀!作者能寫得如此細緻傳神,首先是因爲畫家的傳神之筆呀!因此作者由衷的讚歎:----------(齊讀)你看,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面對如此傳神的畫面,你又有怎樣的感慨呢?

四、再賞名畫(

(一邊播放課件,一邊解說)是呀,這麼一幅畫怎不令同學們感慨萬分呢?在這五米多長的畫卷裏,共繪了550多個不同身份、不同形態的人物,除此之外,還畫有13種動物、170多棵數木,56匹各種牲畜,二十多輛不同車轎,二十多艘大小船隻,還描繪了數量衆多的房屋建築。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此宏大的規模,如此高超的畫技,讓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板:

總體介紹

人物衆多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畫面內容 街市熱鬧

情境有趣

歷史價值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爲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這篇略讀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作者先對清明上河圖做了簡單的介紹:圖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的內容,目前保存的情況。短短的幾句話,所含信息量卻很大。

後面的幾段,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容。先是概述畫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之多來表現的;然後講畫面上的街市熱鬧非凡,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之後,選擇了一個小的場景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最後,簡單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 對照畫面,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內容及其歷史價值。

3. 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 —提出疑惑---合作探究---總結學法—拓展知識

教具準備:《清明上河圖》畫面。

教學過程:

一. 緊扣課文題目,談話引入:(大約2分鐘)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思想家、畫家。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北宋時期的一位大畫家---張擇端。

張擇端簡介:他出生於1085年,去世於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天山東省諸城)人。北宋末年畫家。他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後學習繪畫。宋徽宗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其擅長繪畫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爲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河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的《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爲我國的古代的藝術珍品。這兩件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今天,我們來欣賞他的其中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清明上河圖》。

板書課文題目: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簡單介紹《清明上河圖》:

聞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不朽珍品。此畫爲絹本水墨淡設色長卷,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

3.齊讀課文,讀完之後緊扣課文題目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小組代表彙報預習收穫和疑惑。(生生、師生互動解決。)(大約8分鐘)

方法:運用多種途徑來學習、理解。

1.生字詞語正音:釐米,汴梁,保存,撐船,攤販,官吏,作坊,形態各異,毛驢,悠閒,溜達,一乘轎子,拽住,驚擾。

2.解釋詞語:

【名揚中外】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氣。

【汴梁】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曾建都於此,素有“七朝古都”之稱。開封與北京、南京、西安、洛陽、杭州、安陽合稱七大古都。它在建都朝代上僅次於西安和洛陽,居全國第三位,這裏曾長期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撐船】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進。

【作坊】手工業工場。

【形態各異】指形狀神態各不相同。

【悠閒】閒適自得。

【一乘轎子】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爲一乘。就是一輛四匹馬拉的轎子車。

【驚擾】驚動擾亂。

【傳神】文學或者藝術作品中描繪的人或物,給人生動逼真的印象。

【風貌】面貌;景象。

3根據預習情況你能提出那些問題:1)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可以分爲幾個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麼?2)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什麼?3)這幅畫是誰畫的?這幅畫有多長?有多高?畫面的內容表現的是什麼?4)這幅畫距離今天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畫面上的人物大約有多少個?書上哪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哪些行業?5)哪個自然段描寫街市熱鬧場景的?最有意思的場景是什麼?6)爲什麼說這幅畫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三. 全班交流,理解內容,解決疑惑(大約20分鐘)

學法:(一)給五個小組分配問題探究。(大約10分鐘)第一組1)題;第二組2)、3)題;第三組4)題;第四組5)題;第五組6)題

(二)小組代表彙報探究結果(大約10分鐘):

1)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可以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年代、作者、畫的大小、畫面內容及其目前的保存情況等。第二部分(第二---四自然段)介紹了畫面上的內容。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說明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2)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清明上河圖》

3)這幅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長528釐米,高24.8釐米。畫面表現了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

4)這幅畫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裏。光畫面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留着長鬍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擺小攤的攤販,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花在上面了。

5)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街市熱鬧的景象。最有意思的場景是第四自然段描寫的橋北頭的一個情景。刻畫的這個場景很傳神。

6)揭示主題,因爲(一)這幅畫的歷史悠久,而且保存完整;(二),這幅畫長528釐米,高24.8釐米,在這樣的尺寸畫面上竟然描繪了五百多個人物,三六十行的人物都有,畫面情景很傳神,再現了古代都城汴梁當時的繁華景象。(三)這幅畫是舉世聞名,獨一無二的。

四.昇華主題,感悟民族自豪。(大約8分鐘)

1,帶着讚美的感情再次集體誦讀全文;

2.小組代表談談自己的體會。

3師總結:本文介紹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清明上河圖》,展現了北宋時期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 佈置作業(大約2分鐘)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你在學習和生活中一定也讀到過不少古代的詩詞歌賦,觀賞過一些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畫和其他藝術品。那就請你把自己喜歡的在課外活動時向同學們介紹吧。

六. 板書設計

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簡單介紹:年代,作者,大小,內容,保存情況

人多、行業多

畫面的內容 生動傳神

街市熱鬧非凡

歷史價值 再現歷史情境

藝術瑰寶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回顧舊知,導入課題:中國造紙術的發明,爲世界聞名的貢獻不可小視,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趙州橋,(單擊)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幅著名的畫——《清明上河圖》,也就是第12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單擊)孩子們,“名揚中外”的意思是什麼?形容名聲很大,中國、外國都知道他的名聲。請同學們做好筆記。(單擊)世界聞名、馳名中外都是它的近義詞。

2.我們簡單瞭解作者:(單擊)張擇端是北宋畫家,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相國寺是皇帝會去的地方,宋徽宗知道他畫畫厲害,讓他去了翰林圖畫院。1119-1125年創作了《清明上河圖》。

二、學習新知

(一)字詞

1.同學們,(單擊)張開嘴巴跟老師一起讀這些帶拼音的詞語,遇到不會的,多讀幾遍。

2.讓我們看看本課的多音字,第一個在第二行“都城”,另一個讀音“都是”“都在”。

(單擊)沒撞上那乘轎子的讀音,我乘車去我姑姑家的讀音,區分清楚了嗎?區分多音字的方法是查字典,根據詞語的意思組詞。

下水(氵)乘舟行不動,加上一點到汴州。注意汴的這個點不能丟。

(單擊)作,課文中作坊讀一聲,坊,要讀成輕聲。“我要寫我的作業了。”是四聲。“作坊”從事手工製造加工的工場。我們看看圖片,是不是很容易理解了呢?

攤販:指擺攤做買賣的小販。無固定經營門店,自由流動叫賣者。

汴梁:元朝至明朝初期對於河南開封的稱呼。

課文中的字詞,我們理解了,讓我們一起理解課文吧!

(二)理解課文

1.這個單元課文的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單擊)這篇課文可以分爲哪幾部分呢?第1自然段總體介紹這幅畫。第2-4自然段具體介紹畫面內容。第5自然段寫這幅畫的歷史價值。

2.首先我們來看第1自然段,請你找出畫名、作者、年代、大小、畫面內容。找出來請在留言區回覆1。(單擊)這樣的格式,其實我們參賽的時候也要寫清楚。瞧!一種羅列的格式,一種文字的描述,真是各有優點。

3.請你標出這幅畫名揚中外的原因:請你留言。對!冒號前面的這兩句話,概括出了其中的一個原因——人物衆多。我們一起來說說吧!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留着長鬍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擺小攤的攤販,有官吏和讀書人……這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你留言。的確,這裏運用了排比句。咦?以前我們可能採用3個“有的”+“還有的”寫話,爲什麼這裏用了7個“有的”?是的,這樣體現出人物衆多,後面還有個省略號呢!

4.第三自然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學生留言,同樣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哪個地方?(單擊)寫了街市,我們發現,這又是一個總分的寫法。有什麼特點?(請你留言)(單擊)同學們找的準確——形態各異,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形狀樣子各不相同。

(單擊)有的騎着馬,有的挑着擔,有的趕着毛驢,有的推着獨輪車,有的悠閒地在街上溜達。騎、挑、趕、推、溜達,這些動詞,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青島世博會的時候,將靜態的清明上河圖,變成動態,一起欣賞一下視頻。

這段視頻,這幾句話,表現了張擇端怎樣的繪畫水平?

5.我們繼續來讀第5自然段,這裏運用了細節描寫。人騎着馬,險些碰上對面來的轎子,牧馬人一下子拽住了馬籠頭,倒把小毛驢嚇得又踢又跳,看風景的人又來趕小毛驢。瞧!寫得多麼傳神!

6.學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它名揚中外的幾個原因了嗎?

(1)它保存完整

(2)人物衆多,有好幾百個

(3)畫中的人小卻很清楚,畫技高超

(4)生活情景傳神

(5)歷史價值【設計意圖】結合課件,結合生活情景,備課時的視頻資料以及課文中的修辭手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清明上河圖》名揚中外的原因,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

(三)課堂總結

1.拓展:(單擊)這十大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還畫有13種動物、170多棵數木,56匹各種牲畜,20多輛不同車轎,20多艘大小船隻,描繪了數量衆多的房屋建築。

2.佈置作業:【設計意圖】通過拓展本課課外知識,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這幅名畫的歷史價值。繼續佈置課後探究,讓學生對這幅的又有了多種角度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