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計劃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模板彙編五篇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模板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纔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模板彙編五篇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1

本學期面臨中考,學生老師的壓力很大。面對一年來與學生走過的風風雨雨,我感慨萬千。本學年我擔任九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現將一學期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牢固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念,確立學生主體觀,時時進行業務學習,注重新課程標準與新理念的有機結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重視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和發揮。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查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學期來我積極探索教學規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具體表現在:

第一、備課深入細緻,認真研究教材,準確把握重點,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第二、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爲主,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抓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聽課,評課。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運用到平時的課堂之中。

第四、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做到全批全改,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每一次的測試,認真閱卷,尋找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問題,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做好後進生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初三(4)班是一個走讀班,學生基礎差,學習自覺性不強,但我堅持不放棄每個學生的原則注重對他們的轉化工作。具體表現在: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讓他們看到“後進生的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會更好”。另外,以平常心態對待,享有同其他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稍有進步便給予肯定。

四、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由於集文字、聲音、圖象、動畫於一體,有很強的可觀賞性和趣味性,所以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效果良好,我利用課餘時間認真鑽研、努力、學習上網下載優秀課件或自己製作,提高課堂效率,讓語文課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研究中考試題,提煉解題規律。

加強個人學習,研究中考試題基本形式、考查方向、考點等,規範學生答題,指導學生方法,加強與備課組內老師的交流合作,向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學習、探討,在溱潼區開設《說明文閱讀理解》研討課,爲學生中考做一系列的準備。

六、教科研和繼續教育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我還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得失,做好教科研工作,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級獎。積極參加省市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時光流逝,回想一年來自己的點點滴滴,我感慨萬千,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改進自己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使自己在業務素質上不斷進步,爭取更大的成績,爲喜愛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奉獻自己的一切。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整體思路:

本學期在講授新課的基礎上,將進入全面複習階段,爲了讓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我將依照中考試題類型先認真梳理複習六冊語文書上的知識點,包括基礎知識中字詞的積累、古詩詞的背誦默寫、文言文的複習鞏固練習、現代文閱讀的複習、綜合性學習、名著閱讀的複習以及寫作的訓練指導。其中在現代文複習中要穿插一些文體知識,具體操作時可分專題複習,按照中考指南進行系統複習。

二、教學進度:同備課組進度。

三、備課設想

本學期,時間顯得尤爲珍貴,所以每節課的準備都要力求紮實有效,這就需要我必須自己提前認真吃透教材,在此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明確每節課的知識點,梳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做到重點、難點、關鍵點都瞭然於胸,這就要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尤其是課前的複習、預習內容的設計、處處都應以複習知識、鞏固知識、提升運用知識爲準。同時努力使課堂教學目標更簡單、教學內容更簡化、教學過程更簡潔、教學手段更簡易、作業練習更精練、學生基礎更紮實、學生思維更靈活。

四、培優轉差

學生的語文成績依靠課堂時間很難立竿見影,但爲了突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採取有效措施設計課堂上的關鍵環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作文教學,要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把握中考方向,嘗試互批共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內、外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作業的佈置、批改要有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五、教學總結及反思

教學過程中,做到及時進行“雙思”,教師反思教學,學生反思學習,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分析並予以矯正,對學生成功的學習方法、獨特的見解,及時加以肯定並予以推廣。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開拓創新。讓教學總結與反思不斷循環,促進教學不斷進步。做好課堂的定向、內化、發展;認真提供資源、瞭解學情、弄清疑難、點難撥疑、反思教學、引導實踐。努力建立起“適合學生的教育”,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有所收穫。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爲指針,堅持以人爲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有所增強,學習能力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大部分男同學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增強,頭腦非常活躍,數理化解題能力很強,但對語文學習一直提不起勁兒。經過半年時間的引導、輔導,他端正了學習態度,認識到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並且掌握了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語文測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好,期末測試竟得到了102分的高分。 但本學期面臨着新的挑戰。一是時間緊。二是預計到學生會出現如下消極的思想狀況:

A、我不想讀書了,搞不搞好複習無所謂。

B、我基礎差,反正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乾脆放棄算了。

C、我的語文在小學沒學好,也一直沒興趣,現在學也來不及了,還不如用這些時間去做我喜歡的數學題等。

因此,在日常教學與複習中,一定要配合班主任,多找這些學生談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與複習中,爭取取得滿意的成績。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下冊在整個初中階段教材體系中屬於最後一階段。本冊課程學習結束後,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應全面完成,學生的語文素養應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學生面臨初中畢業會考與高中選拔考試。因此,本冊教材在內容選擇方面有它的特點:內容以文學作品(詩歌、小說、戲劇)爲主,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安排了兩個單元的文言文,爲先秦時期諸子散文與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於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並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與評論歷史人物。

四、具體實施:

1、在閱讀教學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活動,做到人人蔘與,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們在課下多讀書看報,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積累,並定期在班上舉辦摘抄本展覽,並從中推選出優秀的文章和摘抄,積累本在班上朗讀,展示。

2、在各課時,把學生活動做爲重點內容來安排落實,使學生最大限度處於動態之中,動腦想,動手寫,動口說,動眼看,動耳聽。

3、還注重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講評中來。讓較好的學生對作文進行自我評價,然後廣泛地徵求所有同學的意見,相互評價,最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使學生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問題。課後進行必要的修改,建立了民主的教學風氣,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係。

4、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從培養興趣着手,用圖片,實物,多媒體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習慣。

2)課後複習習慣。

3)課文背誦習慣。

4)作業習慣。

5)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

6)上課作筆記習慣。

6、對古詩文無法過關的學生採用“一幫一”,“人盯人”辦法,並與家長取得聯繫。

7、深鑽教材,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認真篩選作業;及時反饋每一次考試。

8、注重進行學法指導,本學期準備給學生舉辦兩次專題講座:

1)如何寫隨筆

2)修辭總彙。

因此,我對課文做了處理,有 篇閱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課外自讀完成。同時,在授課與複習時,必須充分利用每一堂課,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4

馬上就又開始一個新的學期了,我將繼續帶領我的班級開始學習。這個學期,我將繼續教我之前教了兩年的班級,在經過了2年的磨合期以後,我想在初三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做得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學生馬上就要面臨中考,語文作爲佔中考分數很高的科目,必須要學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材簡析

本教材分爲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書後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和附錄等內容。其中閱讀分爲以下六個專題,即戰爭、愛、建築、科學、古詩文、自然山水;綜合性學習也有六個專題,分別是:世界何時鑄箭爲犁、讓世界充滿愛、說不盡的橋、走上辯論臺、蓮文化的魅力、怎樣蒐集資料等。該教材有以下突出特點:

(1)立足學生實際

(2)體現現代意識

(3)弘揚人文精神

(4)突出開放性

(5)注重策略引導

二、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通過初一學年的教學,從整體來看,所任教兩個班級的學生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八年級共有學生44人,大多數同學愛好語文學習,有十分之一的同學語文基礎較好,語文成績優異。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學語文基礎較差,成績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不能正確地理解所閱讀的文章內容,不敢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寫文章詞不達意,材料成舊,抓不住要領,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是十分濃厚。

三、教學目標

1、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打下基礎。

2、學習目標: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單元說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瞭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四、教學措施

1、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常練習字,養成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的習慣。

2、除課堂的大作文外,鼓勵學生平時多練筆,從句段開始,多寫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來,使學生寫作能力能漸漸地得以提高。

3、多給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如讓學生自己辦手抄報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5、本學期的重點放在基礎較差學生身上,做好轉差促優的工作,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帶動中等生,鼓勵後進生,儘量縮小差距,使其與優秀的距離有所接近。

6、課堂結構和時間的把握需進一步提高,向單位時間要產量。

7、引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比如古詩詞,可按作者、按類別、按主題分別進行分類,形成經緯交織的網絡。

8、根據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在講解新知識的同時注意對舊知識的回顧。

9、經常督促學生養成一些學習語文的好習慣,並使之不斷鞏固、加強。如要求學生學會課前預習、學會對課文中關鍵字詞進行圈點句畫;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儘量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心理等。

10、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因此,平時將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詩詞等。增加學生的日常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儘可能多接觸一些課外讀物,多關心一些時事,多看一些報紙雜誌、時文,以拓展學生的眼界。

五、科研課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大讚賞的力度。

2、廣泛徵集資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寫大作文目標細化成一個個小目標。

4、少搞命題作文,儘量自由寫作,評改適度。

六、本學期個人提高方面

1、業務提高計劃

(1)定期參加聽課活動以及教研組的各項活動,蒐集優秀的課例進行研究。

(2)寫好教學反思、教學日記並及時進行整理,昇華爲隨筆和經驗。

(3)上好每一節課,精心的科學設計、思路創新的探索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實際。

(4)課堂結構要嚴謹有序,絲絲入扣,生動有趣,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5

人教版作文訓練的思路大致可分爲三個階段。初一階段通過作文讓學生懂得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認識作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二階段着重進行了記敘文、說明文兩種文體的練習,初三階段增加了議論文的練習。我們要對本學期的作文訓練作一計劃,就需對對九年級上下冊,寫作訓練的內容做一個統觀的瞭解。看看文本爲我們設計了哪些內容:

九年級上冊

一單元:通過“雨的訴說”抓住某一季節中突出的感受寫一篇抒情文章。

二單元:練習寫演講稿,分別以“笑對失敗”、“善待他人”、“競爭與合作”爲話題;

三單元:在“青春隨想”活動中以話題“兩條腿”寫一篇作文;

四單元:在“好讀書,讀好書”活動中撰寫關於讀書的作文。

五單元:學寫調查報告。

六單元:在“話說千古風流人物”活動中,以“風流人物”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九年級下冊

一單元:以“土地”爲話題,寫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詩。

二單元:選取一個與小說有關的話題,寫一篇作文(包括小說)。

三單元:以“在社區活動站的日子裏”爲題寫一篇作文。

四單元:聆聽一段樂曲或一首流行歌曲,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五單元: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爲題,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600字左右,注意立論要有根據。

六單元:以“歲月如歌”爲題寫一篇文章,體裁、字數不限。

總結兩冊的作文內容設計。我們瞭解到九年級作文訓練從體裁上有記敘文(側重抒情散文)、議論文、詩歌。從命題形式上有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從數量上:寫抒情性文章3~4篇;寫話題作文5篇;寫議論文1~2篇;寫命題作文2篇。

根據這些內容設計,我們就可以制訂出我們這學期的訓練計劃。

按照這學期的時間,按兩週一次大作文的安排,學生大概能做10篇左右的文章。我們的訓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體裁上,進行議論文訓練。第二階段,在擬題上,話題、命題等形式上進行作文訓練。

下面我就着重談一下議論文訓練的一點想法。

第一階段:議論文的訓練

它是本學期的我們作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我認爲議論文的教學和議論文的寫作訓練應同步進行。從培養議論能力的過程看,包括四個訓練階段,即:感性準備階段──初步訓練階段──全面訓練階段──鞏固熟悉階段。

1、感性準備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議論文。但是文本又不都是規範的議論文,直接講文本內容,學生很難一下就掌握議論文的基本模式套路,那麼我們不妨在教學中先給學生幾篇規範的.議論文。如舊教材中的《談骨氣》《理想的階梯》《想和做》等,讓學生對規範的議論文的結構和思路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2、初步訓練階段。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文本設計的寫作內容,做兩次練筆。如九年級上冊中“笑對失敗”、“善待他人”“好讀書,讀好書”等話題。這樣有的放矢,應該能取得比較好的訓練效果。

3、全面訓練階段。全面訓練不是也不可能是鉅細無遺、面面俱到的訓練,而是抓住若干基本點,求其較爲牢固地掌握。那麼,我們在講完規範議論文之後,就可以講文本中的《敬業與樂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文章。增加學生對議論思路隨實際問題的變化而變化的認識。在這一階段我們同時還可輔以簡單的材料作文讓學生練習。

4、鞏固熟悉階段。這一階段也可以根據文本內容,如:九年級下五單元: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爲題,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600字左右,注意立論要有根據。

在議論文的寫作訓練中一定要指導學生注意:

1、要有明確的論點:

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或主張。論點必須要正確、鮮明。

所謂“正確”,就是要符合客觀實際,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真理;所謂“鮮明”,就是立場、態度要分明,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都要明白清楚,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論點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和論據材料的統帥,也是議論文得以存在的根本因素。議論文的主旨就在論證作者的主張。因此寫議論文,必須要有明確的觀點(即中心論點)。

給材料寫議論文,需要我們讀懂材料,抓住議論的話題或材料中的關鍵詞,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從而確定中心論點。

2、要選好論據,用好論據:

寫議論文,在提出中心論點後,必須使用論據加以論證。論據有兩種:一是事實論據,二是理論論據,無論使用哪種論據,都必須爲論證中心論點服務。寫作時要根據觀點的需要,審慎地加以選擇,力求觀點和材料的高度統一。任何材料,即便是典型最突出的材料,如果不能緊緊圍繞所要論述的觀點不是緊扣這個觀點的,一定要忍痛割愛,棄之不用。如寫《學然後知不足》一題,如果引用“歐陽修四歲喪父,家貧無紙,母親用荻畫地教他寫字”這個例子,顯然不妥,因爲它屬於勤奮成才方面的典型事例,卻不能成爲論證本文論點的材料。因而寫議論文所選論據一定要與論點一致而且要正確無誤,還要典型、新鮮。

寫議論文,不但要選好論據,還要用好論據,所謂用好論據,就是緊扣中心論點,對所用的事例論據進行分析,對所用的理論論據進行闡述。但很多學生不會用事例,簡單地認爲寫議論文就是提出個觀點舉幾個例子就行了。於是在文中出現的常是有“例”無“證”,以“例”代“證”,寫成的議論文是觀點與例子的簡單疊加。比如,有個同學就材料《愛因斯坦的第三隻小板凳》作文,他提煉的觀點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文章第一段引述材料,亮出觀點之後,第二段聯繫實際展開議論時,舉了以下事例:

① 愛迪生髮明電燈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最終成功。

② 二戰中美國海軍在珍珠事件中遭日本重創,後來反敗爲勝。

③ 哥白尼等人堅持以太陽中心說經歷數次挫折,最終還是被人世人認可。④英國名將威靈頓,在和拿破崙的較量中被打敗,後來又重新振旗鼓,在滑鐵盧一役打敗拿破崙。

⑤ 有同學在做數學題遇到難題,反覆思考,終於解出了這道題。

整篇文章不足600個字,中間論證竟用了5個事例,這5個事例敘完之後,基本未做任何分析,就用“由此看來……”結束了文章。這篇文章乍一看似乎論據充足,而實際上只是簡單羅列了一堆鬆散的材料,沒有找出事例隱含的道理或規律,也就是說這個學生選擇了論據,但未用好論據。

針對學生事實論據選好後,無法說理的現狀,教者應選擇幾種適合學生水平的分析方法,進行強化訓練。

① 例後評價法,即對所舉事例圍繞論點進行評論;

② 正反對比法,即舉一例再舉相反例子,以形成正反對照,然後再加一兩句分析的方法;

③ 反向假設法,即舉例後再向相反方向作假設的方法。

學生掌握了這三種方法後,就能擺脫論點、論據無法有機結合的狀況。

3、要合理安排論證的結構。

議論文一般是由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這三部分構成的。論點、論據、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一般放在文章的開頭部分即提出問題──引論部分。如《談骨氣》一文,開頭直接提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這一中心論點;有時也可在文章中間部分提出中心論點,如《事事關心》一文,從對一副對聯分析中提出“既要關心政治,又要致力讀書,兩方面要緊密結合”這一中心論點;也有的中心論點是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歸納總結得出來的,如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就是在文章結尾部分歸納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中心論點的。論證的過程主要安排在分析問題──本論部分。論證的過程根據需要,可以並列從不同角度來論證,即並列式結構;也可以逐層深入地進行論述,即遞進式;也可採用總分式、對照式等。不同類型的文章又有更爲具體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寫給材料的議論文,應該注意在論證過程中使用所給材料,其行文結構大致如下:

① 概述材料;

② 提出本文的論點;

③ 分析所給材料(緊扣論點);

④ 聯繫生活實際論證(緊扣論點);

⑤ 總結(緊扣論點,照應所給材料)。

這種模式與我國文章的傳統寫法──起、承、轉、合不謀而合。運用範圍相當廣泛,可用於讀後感、觀後感、影評等,掌握這種模式對學生來說是不無裨益的。

第二階段:在擬題上,話題、命題等形式上進行作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