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1

在本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深刻的句段暢所欲言,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其中,重點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及語言的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有學生說母親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體現了母親在生命垂危時還掛念着自己的兒女,根本都沒考慮自己,這就是母愛。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都可以說出來。最後,讓學生進行討論:課文中的母親是怎樣的'人?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本堂課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之處。例如:課堂上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調動了學生自己自由地解讀文本,課堂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較高。但是,從課的完整性上看,結尾時對“秋天的懷念”的主旨分析略顯不足,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上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還有待於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有所提高。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2

“課堂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依賴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來完成的,但是實際的課堂還是教師引導的比較多,不敢完全放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比如在自讀課文,初步感知階段,我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的答案與我事先準備好的答案是一致的。我覺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在自讀課文,真情感知這一環節上,完全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儘管最後也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但我就覺得有些控制不住課堂了,就象放風箏時我手中的線無法自如地控制風箏。學生回答時根本不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而是那個地方感動就說那個地方。這中間沒有貫穿始終的線索,顯得有些凌亂。怎樣把啓發和探究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這是我將繼續思考的問題。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3

《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在母親逝世後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講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幾乎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身患重病的母親用體貼入微、深沉無私的愛,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從網上觀看了竇桂梅老師將這節課的視頻,我被竇老師這種語文課堂所感染,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受着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感情朗讀着,孩子們就是在與文本對話。我認真的聽着,認真的記着,我想讓我的課堂也能有這種效果,所以,在整理好教案後,我上了這節課,我帶着自己的感情上了這節課。

反思執教的過程,我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瞭解背景,走近作者,體會內心。

課前,我佈置學生從書籍、網絡中,瞭解史鐵生的相關資料。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史鐵生的有關資料,當學生得知作者癱瘓才21歲時,我馬上讓學生揣測一下:當一個人的花樣年華都要在輪椅上度過時,會產生什麼想法呢?孩子們馬上體會到作者有死的`念頭不足爲奇,言語中,孩子們流露出對作者的惋惜與同情。從而爲下文感受母愛埋下了情感鋪墊。

二、走進文本,感受母愛。

《秋天的懷念》一文主要是通過對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緻描寫來刻畫形象的。於是,教學本文時,我就從這些細微處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撲”“抓”“忍”動作背後母親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作者那種深沉的愛。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興”“敏感”等詞語,讓學生反覆品讀,分析母親心情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到母愛是小心翼翼,母愛是善解人意,母愛是一種擔心,母愛是一種堅持,母愛是一種力量……於是學生終於明白,原來母愛就是平凡中的偉大。在課上,我學竇老師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感情送進去,再讀,通過多次朗讀,孩子們也融進了文本,感情也自然流露。

三、走出文本,學會感恩。

本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到母親的無私和偉大,從而激發他們感恩之心。課文的結尾我安排了這樣一個說話的環節,讓學生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題,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在學生們一字一句的傾訴中,課文的情感目標得到了深化。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4

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時,爲了讓學生深切體會到那種偉大無私的母愛,老師應該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在說中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

(一)各抒己見。

對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句或段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之處。學生說最喜歡第一自然段,因爲“我”因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對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失去信心,砸東西,可是媽媽卻忍受了這一切,她不但沒有怪“我”還等“我”恢復時說要帶“我”去北海看花。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因爲那裏寫出媽媽再一次的要帶“我”去北海看花,幾乎是在央求“我”,媽媽之所以央求“我”是爲了讓“我”開心呀!有的同學說,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因爲,媽媽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我明白媽媽的話,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起面對生活的困難,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學說,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因爲這裏講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這樣”。說明媽媽有病,且因爲過度的操勞,病已十分嚴重了,這不都是爲了我們兒女嗎?還有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也正體現媽媽在生命垂危時還掛念着自己的兒女該怎麼辦,根本都沒考慮自己,這就是母愛。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說出來吧!

(二)深入交流。

對於覺得有更深入的內容需要袒露的同學,也可以給以補充說,如:《秋天的懷念》一文的教學中,有位同學站起來補充說,自己也很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原因是作者寫了後來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開得爛漫,作者寫菊花這種能在寒風中開放的花,就說明菊花能戰勝惡劣環境,依然開放,自己也要像菊花那樣,與生活中的'困難鬥爭,勇敢活下去。

(三)標新立異。

對同學的看法有不同體會的學生可以說說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感染其他沒有發覺的學生。如:《秋天的懷念》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位同學說,在媽媽離開後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看到“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覺得作者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這就正如她的母親對子女那種純潔高尚、無私的感人摯深的母愛。聽了這個學生的獨到的見解,我很震驚,在我翻閱的許多教學用書中都沒有提到這一點。學生卻從讀文中感受到了,這也許就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所寄託的感情吧!

讓學生人人都說,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穫。改變了課堂教學以往情形以教爲主,以學爲輔,變學生被動學爲主動學,以動帶靜,以優促差,全班同學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了。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無拘無束的說的過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何樂而不爲?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5

這節課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教學氛圍良好,師生平等探究,尊重了閱讀主體個性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教學設計對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及實施效果來說還是不錯的,基本實現了預期的目標。

1、這節課的設計是從“人文”着手帶動對文本形式的領悟。我抓住了學生的感動點,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在其入情入境的'情況下,再進行語言的學習、推敲,進而促進了學生情感的昇華。

2、選擇好閱讀的切入點,達到教學實施的最優化。我這節課以“讀”爲切入,以“品”引感悟。這樣做重視了閱讀主體的實踐活動,尊重了閱讀主體的個性理解,挖掘了閱讀主體的獨特體驗,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語文學習應該不斷引入教學活水,將課堂與課外有機結合,拓展閱讀空間,使閱讀成爲人精神成長的必需品。

需要改進的地方:

1、這是一節錄像課,學生比較緊張,教師課前的心理疏導不夠,學生沒能放下包袱,暢所欲言,所以課堂略顯沉悶。

2、由於過分考慮課堂教學的完整性,所以引導學生品讀文本時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也沒有給予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

3、對於學生語言的訓練只採用了口頭表達形式,應讓學生動筆寫出來,這樣學生會更好的錘鍊語言,展現思維過程,真正實現語言訓練的目的。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6

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採用多種方式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說的時候要着重抓住“我”和“母親”的情緒做對比:“我”因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砸東西,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母親”不但不責怪“我”,反而等“我”情緒恢復平靜後撫慰“我”,還說要帶“我”去北海看菊花。經過對比,學生懂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也更體現出 “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學生說感受:“‘我’暴怒時。‘母親’卻偷偷的躲在一旁流淚,使我想到我平時也是那樣對待我的媽媽的,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好好愛自己的親人。不能等失去了他們後纔去悔恨”;“當‘我’答應‘母親’去公園看菊花時,她卻突然暈倒送去醫院,從此與‘我’訣別,臨終時都沒能和‘我’說上一句話。體現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表達‘我’對‘母親’的愧疚、懷念之情” 渲染氣氛,創設情景。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我說:“又是一個深秋或清明節,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親’的墳前,你會對‘母親’說些什麼呢?”學生紛紛演說,真情流露。最後一個舉手的是平時很少發言的男生,我們都知道他父親去年纔去世。此時全班同學都把目光移向了他,我也給他投去溫和和鼓勵的眼神,他站起來沉默了約5秒鐘後才說:“媽媽!我來看你了,是妹妹推着我來的。又是一個深秋,我帶來了你喜愛的菊花,我終於明白你堅決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原因了,但晚了,還沒出門,你就暈到被送去醫院,我沒想到你的病已經變成這樣,誰知道這一去竟是訣別,連你臨終的話語我也沒能親自聽到,媽媽,可我清楚你要對我說什麼,你是要告訴我要像菊花那樣堅強的活着,好好的帶着妹妹活着……”說到這,他已泣不成聲“我也想對我死去的爸爸說:爸爸,你放心吧!我和媽媽也會堅強的活着的`……”同學們聽到這已經是淚流滿面。我也被深深的打動了。

本文情感深摯,輔導學生用心的讀,用情地讀,就會被“母親”對“我”的愛所深深的打動,你會跟着“我”一起痛,一起哭,一起懷念,一起在愛的支持下,堅強地 面對人生

作者通過一些細小的情節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從而也使我想起作者史鐵生苦難的一生,“沒有經過苦難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嗎?沒有經歷過痛苦的人生是幸運還是不幸?……我想感受那些經歷過大苦大難的人所體味到的人生況味和所獲得的人生價值”這是宋秋雁在《走過苦難-----記我無比敬仰的作家史鐵生》一文中的節選。使我想起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貫穿情感性教育和挫折性教育是有必要的。

史鐵生在《合歡樹》一文寫道:“我坐在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喚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喚她去了。“我似乎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穿過。”讀着這些蒼涼的文字,感受到他經歷的磨難和痛苦是不可理喻的,沒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是寫不出那樣凝重悲壯的文字來的,也永遠感受不到在那蒼茫的底色下汩汩滾落的熱流!

通過對《秋天的懷念》的閱讀,讓學生受到了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接受了一次“愛”的教育;還提高了學生的自讀能力。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7

《秋天的懷念》這篇略讀課文是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史鐵生寫的,主要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的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本課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無論是從能力還是情感上,都是學生學習的一篇優秀課文。

我着重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以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的能力。在交流評價中讓學生多次說:你認爲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母親,以此來感受母愛的偉大。

本課主要採用“初讀—精讀—感情朗讀”三步讀書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對話、動作、神態這些細節的刻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並在最後讓學生在音樂的烘托下,對母親真情述說,進一步感悟母愛的偉大,使學生受到愛的教育,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水平。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8

秋天,是桂花飄香的季節,在校園裏行走的你,不經意間會闖入桂花的香氣,你會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一下,那香氣沁入心脾,讓你頓時心曠神怡,我喜歡聞桂花的香味,濃而不豔,淡而芬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香水的味道,沐浴在陽光下,浸在香氣中,耳聽蟋蟀的歌聲,你會覺得是最幸福的人!

課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我還是不敢放手,怕孩子不主動學,怕孩子講不好,課堂上我還是講的神采飛揚,但總覺得缺少的點什麼?難道是我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記,被動的接收老師灌輸的知識。我想改變,那就從學生開始吧,這次回家,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每人備課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返校後到學校講,當一回小老師!

然後到班裏第一次檢查,看着孩子們一張張的備課稿,我會心的笑了,細心的學生,還用了兩種顏色的筆,做了不同的批註,我考慮到一個一個講臺太浪費時間,就給他們佈置了20分鐘小組內交流,把每個人的備課稿綜合一下,選出一個代表在課堂上講。

第一個同學講了作者簡介,還有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這時,我提醒同學們要有問有答,重點的地方還需學生在課本上記下。

第二組的學生講了題目的含義,不僅是懷念母親,也正是作者的秋天,從挫折中走了出來。寓意深刻,可見學生在下面備課用心了。

第三組的學生王冰冰講得非常好,一上黑板解題,然後介紹作者,整體感知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兒,劃分了層次,捋清了頭緒,特別是講到爲什麼母親要帶作者去北海看菊花?一是爲了散心,二是要作者學習菊花的傲霜鬥寒的精神。

“同學們,看這個寒字,它不但指寒冷,還指作者的`病魔;人生的寒冷,這個鬥字就是鬥爭,戰勝的意思。”冰冰認真的說。

“他媽媽要他同病魔作鬥爭。”學生在下面嚷道。

冰冰嘴角上揚開心地笑了。

最後冰冰總結了全文,還畫圖清晰地分析了作者對母親的悔恨、愧疚和感激之情。

我高度評價了這節課,學生的思維方式真的令我很佩服。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只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集思廣益,學生的講解會更成功!

走出教室,一股清香迎面撲來,我貪婪的深吸一口氣,讓香氣永駐我心。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願我的學生收穫知識和思想,成長起來!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9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作者史鐵生。文中講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幾乎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身患重病的母親用體貼入微、深沉無私的愛,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我在備課時,根據課標、單元目標和教材內容、以及學情,確定了一下三條學習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讀文,理解重點詞語。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能說出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2、小組合作、品味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從細節描寫中感受母親濃烈而深沉的愛子之情。

3、聯繫生活,思考我們要怎樣“好好兒活”。

我根據學習目標,預設了四個教學環節

1、導入新課

2、整體感知。(學習字詞、瞭解內容)

3、賞析句子、解讀親情——“好好兒活”

4、感悟課文、思考人生——“好好兒活”

整體上,我完成了學習目標。現在我從一下幾個方面來具體反思我這節課的教學:

一、成功之舉

1、就是作者材料的引入,我並不是在整體感知時一股腦兒的把作者介紹完了事。而是在兩處插入。一是抓住文眼“好好兒活”這句話後,出示史鐵生不幸的遭遇。讓學生結合他悲慘的遭遇去理解文章中作者當時的心情——暴怒無常。二是在結尾,出示他取得的成就,來理解他明白了母親的話,自己“好好兒活”。兩處材料的引入,讓學生有助於理解“好好兒活”的含義。

2、我在抓住核心“好好兒活”這句之後,通過幾個漸進的問題來研讀課文:

當時“我”好好兒活了嗎?

母親活的好嗎?母親如何對待病中的`“我”?

一個人究竟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二、教學機智(課堂生成吧)

在理解最後一段話時,我讓學生先讀,看看能想到什麼,學生說到作者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提問:“我爲什麼現在懂得了母親的話?我是怎麼懂得的?”我引導學生再讀此段聯繫前句體會,有了效果。主要是有個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參與發言,我立刻請他起來,他說:“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都能開得那麼絢爛,母親也想讓兒子知道我們人也多種多樣,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我聽他說到這,我馬上提出表揚:“說實話我都沒想到這兒,說得太好了。”他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三、敗筆之處

通過對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緻描寫來刻畫形象的。我引導學生體會“撲”“抓”“忍”動作背後母親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作者那種深沉的愛。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興”“敏感”等詞語,讓學生反覆品讀,分析母親心情變化的原因。分析之後我指導學生讀時。我沒讀好,但也感到學生讀的不是太到位。

這是我的短板,我以後要好好練練朗讀啊。

初一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10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一、畫一畫:

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並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孃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二、說一說:

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說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說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後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說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說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同時,有的同學對以上同學的看法會有不同看法,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感染其他沒有發覺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