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5篇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搭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5篇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

四年級語文上冊《搭石》一課,截取了農村生活中幾個非常平凡的鏡頭,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教學《搭石》一課時,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我便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目的。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助人爲樂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請學生分別畫出有關語句或段落,並試着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然後在小組內及全班交流,解決疑惑,完善認識,昇華情感。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簡單的事情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散發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現在認爲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裏也可以找到美?”隨着我的話音落下,學生思考後各抒己見。

“我是值日生,當我想起擦黑板時,發現不知誰已經把黑板擦乾淨了,這也是美!”

“老師爲了我們,經常忘我地工作,就連中午吃飯的時候也在管我們用餐,這種盡職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學了,我天天給她送作業,給她補課,給她講學校裏發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這種同學間的關心也是美!”

……

美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美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美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學生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在教學中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並學習了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2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3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學中我主要以兩個方面展開教學: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自然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現在認爲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裏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能力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己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雖然教學中注重了感情朗讀的指導,但是學生的朗讀效果、朗讀的.層次感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讀指導方法上自己還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過教學,我感到自己設計的一些提問過於細碎,總感覺自己在課堂中一個勁地在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一節課下來,自己沒少忙乎,可學生的情感總是處於一種很平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情感方面是我這節課很薄弱的一個環節。

4、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我總是一味地牽着學生學習,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方面做得很不夠。

5、板書設計也有所欠缺。設計板書時只注重了簡潔,對看不見的美“謙讓美、奉獻美、敬老美”等沒有在板書中凸顯出來。如果能將這一點表現出來,會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6、本課教學中忽視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沒有爲“學生寫生活中的美”做好鋪墊。

其實,教學中暴露出得問題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與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4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

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借用了知名特級教師王玲湘的`巧妙設計即創造出似“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在這節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學語言還未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板書與講解有時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5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在教學中我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讓學生帶着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既爲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爲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着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爲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

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

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

3、爲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爲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

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小練筆”臨時改成了課後練習,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6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21課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寫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和諧美。

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倡導個性閱讀,珍視獨特體驗。以“美”作爲學習這個自然段的主線,貫穿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段

這篇課文文字雖然淺顯,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在學習第3自然段開始,讓學生讀書,談談自己的感受,有學生談到了這個自然段很美,像畫一樣,我立刻抓住這個“美”字做文章,讓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閱讀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着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爲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這一行走搭石的人,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抓住關鍵詞句感知美

在教學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師生合作讀,想象人們“走搭石”的畫面;讓學生敲擊桌子發出的“踏踏”聲,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聲音,從而形象地感受了課文中描寫的“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引導學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想象畫面,感受那藏於文字之中的美。通過學生的回答人們走搭石沒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靈美。從而整段的音樂美、畫面美、心靈美渾然一體,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得到昇華。

三、多種形式地讀

感受美這是一篇美文,語言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和語言的積累。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如自由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齊讀,想象畫面讀等,讓每個學生都有讀的機會。關注朗讀的'層次性,通過評價性的語言,教師的引導,層層遞進。如開始通過朗讀找出體現美的句子,再抓住重點詞理解體會搭石的美,讀出美感,最後通過想象拓展提升學生的情感,朗讀更富有激情。讀出了畫面的美,音樂的美,詩歌的美。

在教學本課後,我覺得自己在關注全體學生方面做得還不夠。關注全體學生不能只是掛在口頭的一句空口號,不管是在備課時,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頭腦中時刻要有關注全體學生的意識。如在備課時就要想好這個問題我該請哪位學生回答,我爲什麼要請他回答這個問題,通過這個問題我想提高他什麼能力。再如,在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都要有所關注,不能讓成績好或表現積極的學生獨佔課堂,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卻一無所獲。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7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從“老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兩人面對面走搭石”和“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等平凡的鄉村生活場景着筆,表現了搭石上“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本課教學嘗試,以教材爲依託,以習得方法爲重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整體感知:習得方法,舉一反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第二學段的重點訓練目標,然而,日常教學中,教師卻往往忽視這一環節,或是不分文體、不分內容地泛泛而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導致學生不着邊際地亂說一氣或隨意拼湊課文內容。

【片斷回放】

師:知道了什麼是搭石。我們來看,課文圍繞搭石寫了那幾個生活場景?

生: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師:你找到了這個場景。(板書: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生: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

師:還有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場景。(板書: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

生:一個人跟着一個人走搭石

師:一個人跟着一個人,用文中的一個詞說,那叫——

生:一行人

師:對(板書:一行人走搭石)

生:還有修搭石

師:要注意把話說完整,把意思說明白。

生:老人修搭石

師:(板書:老人修搭石)看着板書,說一說課文寫了什麼?

生:課文主要圍繞“家鄉的搭石”寫了老人擺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兩人面對面走搭石和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場景。

小結:對於篇幅較長、內容相對分散的文章,可以用這種“分開加標題,再把標題連起來說一說”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

該片斷是檢查完預習之後,切入文本品讀之前的整體感知環節。既概括出了文章的四個場景,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指導了這種分段加標題的概括方法。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習得了整體感知此類文章內容的方法,收到了舉一反三,通曉一類的效果。教學有實效性。

二、詞語教學:詞語世界,別樣精彩。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是第二學段閱讀目標中的重要一環。詞的教學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承擔着奠基石的職責,要入情地朗讀課文,離不開字詞教學,要透徹地感悟課文,更離不開字詞教學。但在日常教學中,詞語教學往往“蜻蜒點水”,流於形式。

【片斷回放】

生:我從“協調有序”這個詞讀出了美。他們走得很有順序。

師:能試着結合文中的句子來理解嗎?

生:“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這樣的動作就是協調有序。

師:擡起腳來,緊跟上去,擡起腳來,緊跟上去,有沒有人踩腳,有沒有人跌進水裏?

生:沒有

師:有沒有人跌進水裏?

生:沒有

師:這樣的有序,這樣的默契,這樣的動作就叫——

生:協調有序

師:聯繫上下文就讀懂了這個詞。還有誰從其他的詞句讀出了美麗的風景?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兩個詞,讓我感覺到水一盪漾一盪漾的,人的影子在水面上倒映着。

師:這是你的想象,非常棒。大家看,生字“綽”字,老師在字典中找到了它的三種解釋。(出示:“綽”的意思選項)看一看,在人影綽綽一詞中,應該是第幾種意思?

生:第二種,指人的影子姿態柔美。

師:同學們,這兩個詞就是一幅畫。輕輕地讀,展開你的想象,你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幅美麗的畫面。

生:我覺得是:那水非常非常的清,微風颳過水麪,有一點點波浪,人的影子倒影在水裏。

師:那多美呀。微風拂過水麪更恰當一些,是嗎?

生:清澈的水上漾起了粼粼的波紋,人的'倒影隨着波紋一動一動的,像跳起了柔美的舞蹈。

師:多麼美麗的畫面,帶着你的想象讀讀這個句子。

生:(配樂朗讀)

師:大家一起走進這如詩如畫的風景中。

生:齊聲朗讀

【教學反思】

“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本段的三個關鍵詞。引導學生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鄉親們“協調有序”的動作美,既理解了詞語,又訓練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的能力。“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兩個詞語不僅具有朗讀的節奏美,還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先通過查字典理解重點字“綽“,再創設情境引發學生驅遣想象,從詞語中讀出一幅畫面,進入作者描繪的意境,並嘗試描述想象到的畫面,既指導了“抓關鍵詞理解內容”的讀書方法,也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同時還進行了語言表達的訓練。

三、閱讀教學:拓展對比,入境悟情。

節選入我們教材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精神世界裏開出的一朵花,教材編者賦予了它作爲“教材”的特殊使命,但它的根依然盤曲錯節的伸向作者的精神之土中。所以,我們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和文本相關的作者的其他作品是不容忽視的。

【片斷回放】

師:劉章爺爺在這個山村生活了13年,曾幾何時,這些事情,這些場景,在他的眼裏也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可是,後來離開家鄉,進入城市生活,這一幕幕在他的記憶中變得珍貴起來。(出示劉章《寫搭石的前前後後》一文,指名讀)

師:當我在城市的馬路上看見(出示擠公共汽車的圖片)這樣的情景,我會想起家鄉的搭石,此時浮現在我眼前的是——

生:“兩個人相互謙讓走搭石“的場景。(出示兩人走搭石的句子,生齊讀。)

師:當我在汽車上看見(出示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的圖片)這樣的情景,我又會想起——

生: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出示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句子,生齊讀。)

師:我的記憶不僅於此,當我看到馬路上的磚頭、樹枝,人們寧可繞着走,也不彎腰撿起的時候,秋涼中爲大家擺搭石的老人又會在腦海中久久浮現;當看到人們無序的橫穿馬路時,我還會想到那一行人人協調有序走搭石的場景,踏踏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

師:此時此刻,搭石在你的眼中僅僅是一道有聲有色的風景嗎?

生:搭石上有愛心

生:搭石是有情有意的風景

生:搭石上有鄉親們的美德

……

【教學反思】

“兩人面對面走搭石”和“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兩個場景的描寫,文字樸實。在學生讀懂兩個場景後,補充作者劉章的《寫搭石的前前後後》一文,並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反面圖片,進行對比朗讀,學生能更好地體會搭石上的真情。

“教材是學習語文的例子。”我們要讓“課文”做“語文”的搭石,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涵養學生的語文情感。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8

聽了徐老師《搭石》這一課,感受頗多。“搭石”是家鄉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徐老師的課亦是,也像“搭石”,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整節課,徐老師通過語言文字,帶領着學生、聽課的老師們一起在劉章爺爺筆下的搭石上徘徊。在理解走搭石時體現協調有序美時,徐老師創設了走搭石的情境,讓學生與老師反覆合作讀: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來——“擡起腳”,後面的'——“緊跟上去”……在語速逐漸加快的過程中,與走搭石形成通感,身臨其境的體會“擡起腳來,緊跟上去”的和諧美,體會沒有人踩腳,體會沒有人跌入水中的默契,體會好象在無形之中有人在指揮般的和諧有序。

王崧舟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它有一道檻,越過這道檻是語文教學,沒有跨過這道檻就不是語文教學,這道檻是什麼呢?就是話語形式。”徐老師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以“美”爲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在短短的40分中,我們隨着徐老師的指導經歷了一次實實在在走搭石的經歷,也享受了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堂之旅。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9

【教材分析】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愛是理解,是寬容,還是力量。有關愛的主題在前六冊教材中已有所涉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再次安排了“人間真情”的專題,是爲了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捧讀《搭石》,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翻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輕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

【學情分析】

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爲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幾乎無人知曉什麼是搭石,讀悟、探究的興趣應該更濃厚。

學生在本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強化了“邊讀邊想象,從作者生動的描寫中想象畫面”,即“變話爲畫”的閱讀方法。教學本課,應注意繼續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刻體會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聯繫自己讀過的和身邊發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動。同時,四年級學生已會運用查字詞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教學本課,應引導學生通過體會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導入新課

師:老師在黑板上寫個詞,大家來讀一讀。

板書:

搭石

生:齊讀:搭石。

師:搭石這個詞,我們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通過課文,瞭解了搭石,誰來說一說,什麼是搭石?

生: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裏橫着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邊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噢,原來搭石就是鋪在水中,供人方便行走的石頭。如此普通的搭石,爲什麼會吸引作者,並以此爲題,寫下這篇文章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1課《搭石》(板書)。

二、通讀全文,體會作者對搭石的情感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3頁,自由地朗讀課文,看看作者眼中的搭石什麼樣子?把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畫下來,體會作者對搭石的情感。

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同學們讀的很認真,誰找到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了?

生:我在第一自然段找到了,進入秋天──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也找到了,──

生:在第三自然段也有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

生:課文的最後一段也是──

師:同學們找的很準確,老師把大家找到的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多媒體出示)同學們把這幾句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看看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怎樣的情感?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的讚美,我是從這句話體會到的: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的喜愛,我也是從這句體會到的。

師:那我們就帶着對搭石的讚美、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句,一排排搭石,起!──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作者在描寫搭石時寫了這樣一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我們都到風景區遊覽過,誰來說一說,什麼樣的景色才稱得上風景?

生:名勝古蹟,有觀賞價值的纔是風景。

生:很美的景色,使我們很陶醉的纔是風景。

生: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我們看着很舒服、很美的景色是風景。

師:只有美的,可供觀賞的景色才稱得上風景。而搭石只不過是鋪在水中的石頭,它美在了哪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讓你感覺到了美?

三、細讀課文,感受美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使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

四、彙報交流,體會美

師:同學們學的很認真。我們來交流一下,邊交流邊體會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誰來說一說,課文的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讓你感覺到了美?

生: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秋涼以後,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惟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這裏的人懶惰。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招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個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一段打動了我,我覺得這裏的人很勤勞。

師:這一段是描寫人們幹什麼?

板書:

在這段人們擺搭石的描寫中,作者用了一個很長的句子,(多媒體出示:老人擺搭石的句子)怎麼把這麼長的句子讀好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哪些詞要重讀?

生: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讀一讀?

(指兩名同學讀。)

老師發現了,你們把這些詞重讀了,(多媒體閃爍重讀的詞),同學們觀察一下:這都是些什麼詞?

生:關聯詞。

師:作者一連用了幾個關聯詞,把老人擺搭石的動作連接起來,使文章順暢自然,條理清晰,結構嚴謹。表現了老人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習正確使用關聯詞。

請同學們把打點的詞重讀,看看從中你還能體會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自由讀)我還體會到了這是一個勤勞的老人。因爲他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就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生:我覺得他還是個做事認真的老人。因爲他把合適的石頭搭上後,還要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知道滿意了才肯離去。所以我覺的他很認真也很仔細。

師:是啊,這真是個勤勞、善良、做事認真的老人。老人的`行爲的確讓我們感覺到了美!你還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覺到了美?

生:我從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感覺到了美。經常到山裏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一個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覺得人們尊敬老人的行爲很美。

生:我也覺的這段很美。因爲這裏的人誰也不搶着走搭石,而是互相謙讓,讓對方先走。遇上老人,還要背老人過去,他們把這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人們都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什麼是理所當然?

生:就是應該做的事。

師:這裏的人們都把什麼事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把讓對方先過河和尊敬老人、愛護老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山裏的人把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尊老愛老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可見美好的品質已經深深地根植於人們的心中。我們怎能不被這美所感動?課文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使你感覺到它的美?

生: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人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我覺的這一段很美。

師:這段是寫人們幹什麼?

板書:

人們走搭石這段的確很美,你能說說,它具體美在哪麼?

生:我覺得它的聲音很美。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生:我覺得它的景色很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生:我覺的人們走的動作也很美:他們的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師:景色美、動作美、聲音美,這麼美的畫面,你能動情地讀一讀麼?請同學們先自己練一練,一會老師找人配樂朗讀。

生:(自由讀、個別讀。)

師:他讀的怎麼樣?誰來評一評?

生:我覺得他讀的很流暢。只不過他不音樂讀成應樂了

師:注意要把字音讀準確。你來讀一下:音樂。

(叫剛讀錯的同學。)

生:我認爲他讀的很好。很有感情。

師:一行人走搭石的畫面實在太美了!老師也想讀讀,行麼?(多媒體播放音樂)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想象這美好的畫面。(教師範讀。)

誰還想讀?這麼多同學都想讀?那請咱班讀的最好的同學來讀,好麼?

讀的可真好!聽了他的朗讀,老師頭腦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傍晚,夕陽西下,染紅了天邊的雲彩。一羣放學的孩子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飛奔回家。他們從搭石上走過,撒下了一路歡歌一路笑語──

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麼?能仿照老師的樣子說一說麼?

生: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一羣年輕的姑娘手拿籮筐,唱着山歌從搭石上走過。

師:你想到了年輕的姑娘,她們唱着山歌從搭石上走過,說的非常好!

生:早晨,太陽公公還沒起牀,老人們、年輕的小夥子們已經扛着鋤頭去幹活了。他們從搭石上走過,年輕的小夥子俯下身子背年邁的老人過河。這時小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唧唧地叫着,好象在說:你真是個尊老愛老的小夥子!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不但想到了年輕人背老人過河,你還想到了太陽公公和小鳥,非常棒!

搭石的畫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使我們感受到了山裏人純真、質樸,感受到了山裏人的和諧、美好。讓我們懷着這份美好,再來讀一讀這段。

生:齊讀。

師: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麼?

生:老師我不明白“緊走搭石慢過橋是什麼意思”,我想請同學們和老師幫我理解一下

師:誰來幫幫他?

生;“緊走搭石慢過橋”就是走搭石要快點走,過橋要慢點走。因爲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走起來難免會活動,所以你要快點走才能保持身體平衡,而橋是人們建造的很寬、很堅固的建築,走起來很穩所以不用那麼快,慢慢悠悠過橋就行。

師:你能聯繫課文後面的內容幫他解答這個問題,非常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內容也是學習的好辦法。你明白了麼?

看見了這麼多的美,感受到了這麼多的美,這美撞擊着作者的心靈,使他發出由衷的讚歎,齊讀最後一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生:我覺得作者是從兩方面來寫的:一個是寫搭石任人走,任人踏,無怨無悔,另一方面也寫這裏的人們無私奉獻、默默無聞。

師:說的太好了!至此,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明白了作者寫搭石的真正用意,作者是借搭石的默默無語,無怨無悔來寫山裏人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板書:

無私奉獻

文章的最後一句也正是點明瞭作者的寫作意圖,讓我們再來深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這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有提綱契領之功能,畫龍點睛之妙用,我們今後在寫文章時也要注意使用中心句。

五、發散思維,尋找美

師:顧全文,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所選取的都是生活中極爲平凡的小事,而正是這些讓我們看不起眼的小事,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使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所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吧!

生:生活中感受到的美以及自己做的好事。

師: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這些事雖小,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人間的真愛!讓我們繼續用我們的眼睛發現美,用我們的心靈感受美,用我們的雙手創造美!

【板書設計】

21、搭石

擺 走 讓

搭石 人們

無私奉獻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0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以讀帶講,讀中感悟。因爲本文文質兼美,字裏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家鄉人們的人性美的讚美,所以我在教學中是這樣來設計“讀”這一環節的。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個性朗讀,同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如初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你明白了什麼是搭石嗎用課文的句子來說說。”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在讀中找出“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裏橫着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頭踏過,這就是搭石。”

2.再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樣過小溪呢在書上找一找。”經過學生的理解朗讀,很快就能體會到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過小溪時很麻煩,從而明白了“脫鞋挽褲”的含義,明白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什麼過小溪。

3.品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們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進了作者的心裏。

4.抓住重點段落,經過朗讀昇華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述一行人走搭石的語句很優美,學生們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畫面美、音樂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詩。

二、讀練結合。讓學生當堂消化文章的寫作特點。這一目的我是經過仿寫來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經過不顯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讚美具有這樣的品質的人。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然後看作者是怎樣圍繞着這一句話來表達的。作者描述的這些都是因爲他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經過細心的'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寫的時候充分利用了自我的想象力。所以在這時我就勢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展開自我的想象說一段話。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於課堂的調控本事我還是有欠缺的。在本節課的最終,因爲學生的進取性太高,每個孩子都強烈地想表現自我,所以一度有點失控。

課堂調控本事是一個合格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1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體現了鄉親們淳樸的愛。

本節課以“走搭石”爲切入點,是因爲“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引導學生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教學中,我讓在初讀課文後,先了解什麼是“搭石”,再以課文中的關鍵短語“家鄉的一道風景”爲線索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體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謙讓美,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是家鄉的一道風景。最後以反覆誦讀最後一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結束教學。一節課下來,教學過程較流暢,重點也比較突出,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特別是在三個走搭石的畫面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較好地抓住重點的字詞去體會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也是劉章爺爺心中的一道風景。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一些重點詞語的教學還是動了一翻腦筋的,也運用了多樣的方法,有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繫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隨機地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義,比如認讀“俗語”一詞,讓學生說說文中出現了哪句俗語?讓學生明白什麼是俗語後再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俗語?在教學“協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是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結果學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並沒有我預想的那麼美。課後反思一下,生活實際中學生根本就沒看到過這樣的美景,也難怪想象不出,如果當時能有圖片的補充展示,學生一定會理解得更深。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的處理也是欠缺的,今後在研讀教材方面還是要多花工夫。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2

《搭石》這一課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應對面過小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學中我主要以兩個方面展開教學: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自然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此刻認爲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裏也能夠找到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可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本事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我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我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景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雖然教學中注重了感情朗讀的指導,可是學生的朗讀效果、朗讀的.層次感並沒有到達很好的效果,在朗讀指導方法上自我還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經過教學,我感到自我設計的一些提問過於細碎,總感覺自我在課堂中一個勁地在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一節課下來,自我沒少忙乎,可學生的情感總是處於一種很平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情感方面是我這節課很薄弱的一個環節。

4、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我總是一味地牽着學生學習,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方面做得很不夠。

5、板書設計也有所欠缺。設計板書時只注重了簡潔,對看不見的美“謙讓美、奉獻美、敬老美”等沒有在板書中凸顯出來。如果能將這一點表現出來,會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6、本課教學中忽視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沒有爲“學生寫生活中的美”做好鋪墊。

其實,教學中暴露出得問題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自我的教學本事、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本事十分欠缺。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與反思,使自我取得更大的提高。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3

前些天,我上了一節移植課《搭石》,校領導和全校的語文老師都來聽課。在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案,還花費心思做了多媒體課件,自認爲做到了全力以赴。一開課,我按照設計好的環節一步步開展教學,精美的課件和我富有感情的語言把孩子們漸漸引入情境,課上得非常順利。孩子們精彩的回答也獲得聽課教師們讚許的微笑。課堂上有一個環節讓我記憶猶新。當我抓住“理所當然”這個中心詞作爲本節課的訓練重點,通過理解詞語、品悟句子、感情朗讀等方式讓學生體會鄉親們默默奉獻、善良淳樸的品質就像搭石一樣美好,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之後,接着是思維拓展訓練:讓學生髮揮想象,除了課文裏寫的事,在搭石上還有可能發生哪些事也是被鄉親們看成是理所當然的'?當教學到這一環節時,我的心裏暗暗捏了一把汗,因爲平時我總覺得班裏的孩子思維不夠活躍,想象力不夠豐富,待會兒要是學生們回答不上來冷場了該怎麼辦呢?領導和老師們又會怎麼想呢?我在心裏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要是學生們都不舉手,我也只有自己把這個場子撐下來,我直接說出來好了。

問題拋出之後,課堂上安靜下來,看得出孩子們確實都在認真地思考,一會兒之後,小手三三兩兩地舉起來,雖然不多,但總算讓我鬆了一口氣,最難看的場面應該不會出現了吧!但是心裏仍然沒有底,手是舉起來了,可答案怎樣還不知道,說不定會給我來個大驚嚇呢。考慮一會,我選了自己認爲最可靠的語文課代表——也是我班的才女韋雨涵來回答,心想她就算答不好至少不會太離譜。韋雨涵果然不負衆望,她說:“如果河裏的搭石被水沖走了,一定會有人默默地找來合適的石頭把它補上。”多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回答,我不禁一邊鼓掌一邊表揚她“你的想象真豐富!”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精彩的回答開啓了大家的思路,舉手的同學越來越多,回答也是百花齊放:“如果有小朋友來走搭石,我會把他背過去,因爲他自己走不安全。”

“如果是抱小孩的阿姨來走搭石,我會幫她拿手裏的東西,讓她專心過搭石。”“如果是老人來走搭石,我會攙扶他走過去。”“如果有人不小心從搭石上跌進河裏,我會馬上把他拉上來。”……聽着這一個個精彩紛呈的回答,我不禁又是詫異又是開心,今天怎麼了,難道孩子們都超水平發揮了嗎?但是能把公開課上好,自己心裏非常高興!下課後,我大大地表揚了他們,同時思索爲什麼平時不夠出彩的孩子們今天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呢?我想,教師的引導雖然是一個原因,但是我平時對孩子們信心不足也是一個原因。平時上課,有時因爲怕時間不夠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往往提問之後自己就急着把答案說出來了,還有些時候,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準確,自己也沒有再次啓發引導,耐心地等待他們自己感悟我就說出答案,而這些現象卻被我誤認爲是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回答不標準,想到這裏,心中不禁又是慚愧又是內疚。這件事啓發了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高估自己,要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要讓他們暢所欲言,要耐心地等待他們的回答,而不是由教師包辦代替。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4

王崧舟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它有一道檻,越過這道檻是語文教學,沒有跨過這道檻就不是語文教學,這道檻是什麼呢?就是話語形式。”因此,我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以“美”爲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一、引領走進文本——隨風潛入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依據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還原爲生動的畫面。課堂伊始,我通過出示畫面,感情導入,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劉章爺爺生活的那個小山村,走近讓作者魂牽夢縈的搭石。而後一句“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裏橫着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課本,我的一句“如果沒有搭石,村裏的人們又是怎麼過河?”的追問,孩子們對“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有了更深地體會,自然地引導學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有了對搭石淡淡的瞭解,多了對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們對課文美美地品讀下去,這一切,都進行得如春風潛入夜般的自然。

二、理解感悟文本——潤物細無聲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緊緊抓住“一羣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輕人走搭石”三幅畫面,將讀懂詞句、體驗畫面、感悟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鄉的人們心中爲什麼是一道風景。

如在理解“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這一句時,我抓住“協調有序”這個關鍵點,創設情境,通過“我們是在走什麼?”“不小心會掉進水裏”等情景渲染,讓學生採用合作朗讀“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後面的……”來體驗朗讀的協調有序,進而感悟人們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然後,我又改課文爲詩歌,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更是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着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大家面前。

對於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樣走搭石的.內容,我則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有的詞語會讓你心頭輕輕一顫”的引導方式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抓住“伏”和“理所當然”。從“伏”的品詞到“理所當然”的過渡,又由請學生上臺做“伏”的動作,說說要不要老人千恩萬謝達到自然和諧的統一。我像鏈子般地將文中的語言點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領下,孩子們用心地體會文本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幫助的老人曾在年輕時理所當然地幫過別的老人,而幫助他人的年輕人也會在自己年老時理所當然地得到其他年輕人的幫助。”不僅讓學生順利地理解了“理所當然”這個詞語,更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對學生尊敬老人,學會將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這樣的引導方法,又絲毫不會沖淡我們語文課中寶貴的語文味。

三、拓展延伸文本——功到自然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爲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爲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我在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後,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想象,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而且藉助學生的想象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如最後一環節的寫話訓練,在感悟了三塊內容描寫不同的對象走搭石的情景後,學生在頭腦中已通過想象儲存了很多關於人們走搭石的情景畫面,這時我便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激活畫面,再引導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學生也很自然地想到還有不同的人來走搭石,還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畫面。這時,我讓學生模仿課文去說去寫,學生的想象思維很快被調動起來,說內心的話表內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這樣,語言、情境、人文內涵全都有了。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改正的地方。我更清楚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15

本課我要反思的內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原本的設計是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想通過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想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想把“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但由於自己課堂出現錯誤,心裏自信不夠,壓力不由而生,導致課堂沒能按預定的設計完成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是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着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爲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爲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着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爲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設計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

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

3、爲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

主要是爲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可惜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於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原來預定的內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來上得最失敗的一堂課。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的太繁瑣,甚至是很羅嗦自己卻全然不覺,因此浪費了很多時間,沒能把握住教學內容。

3、對自己不夠熟,對文本也沒揣摩透,今後一定努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