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九年級語文:《再別康橋》同課異構教學反思

九年級語文:《再別康橋》同課異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語文:《再別康橋》同課異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級語文:《再別康橋》同課異構教學反思

“新月派”詩人徐志摩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並在此遇到了年輕貌美的才女林徽因,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遊,卻已物是人非,於是千般感觸涌上心頭,便寫下了著名的抒情詩《再別康橋》。該詩語言清麗、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柔美幽怨、神思飄逸,如同一首唯美的輕音樂,清新的開始,柔美的結束。又如一幅流動的水粉畫,美妙的意境,優雅的風格。它嵌着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的甜蜜回憶。這是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歷來爲人們所喜愛。

網上有許多關於此詩的教學案例,基本上按照教參的解讀教授學生。認爲《再別康橋》這首詩是傷感和惆悵的感情基調,首尾和倒數第二個詩節理解爲“在記夢的情感高潮之後,情感轉入低潮。詩人從沉醉的夢幻中覺醒,從昔日的美好憶念中回到憂傷的現實,只有‘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夏蟲也爲我沉默’可謂人哀景也哀,渲染的是一種悽清冷落的離愁別緒。”。

如:第六節:一位老師如此執教:提問:“但我不能放歌”,詩人爲什麼不能放歌?因爲他馬上就要離開康橋了,一想起離別,詩人的心情馬上變得萬分沉痛。所以不能放歌,離別的時候沉重地壓得人發不出任何聲響。本節內容該老師概括爲:黃昏夏蟲沉默圖,思想感情概括爲“情緒低落”幻想終要回到現實。離別已不可挽回,詩人的情緒低落下來,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離別的笙簫,詩境重歸沉寂。夏蟲也似體會到了離情,爲他保持沉默;往日歡愉的康橋,今晚也無語,一切都因詩人的離去而歸於沉寂。“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將詩人的離愁別緒推向了極致。

我讀出卻是詩人於寧靜的康河美景中甜蜜地獨享,詩末流露出的是詩人直面現實的灑脫。不想帶走一切美好回憶的瀟灑。爲印證自己的想法,我查閱了孫紹振教授的文章,很贊同他的觀點和分析:孫教授認爲詩末兩節,是詩人默默的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賞。這種自我欣賞是祕密的,不能和任何人共享。連夏蟲都爲他這種祕密的美好的記憶而沉默了。他輕輕、悄悄,不是爲了不驚動校園,相反,校園的一切都是爲了成全他悄悄地回憶自己的祕密。這種悄悄的獨享也是美好的,充滿詩意的。無聲是一種美妙的、幸福的音樂。

依據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特別強調欣賞風景,而單獨的自我陶醉:

“單獨”是一個耐尋味的現象。我有時想它是任何發見的第一個條件。你要發見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與他單獨的機會。你要發見你自己的真,你得給你自己一個單獨的機會。你要發見一個地方(地方一樣有靈性),你也得有單獨玩的機會。我們這一輩子,認真說,能認識幾個人?能認識幾個地方?我們都是太匆忙,太沒有單獨的機會。

說實話,我連我的本鄉都沒有什麼瞭解。康橋我要算是有相當交情的,再次許只有新認識的翡冷翠了。啊,那些清晨,那些黃昏,我一個人發疑似的在康橋!絕對的單獨。隔了幾段他又重複了幾次對“單獨”的讚美: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啊!我那時蜜甜的單獨,那時蜜甜的閒暇。我那時有的是閒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獨的機會。說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從以上文字中,我們讀出的是單獨的、一個人的、無聲的'甜蜜,這與徐志摩式一貫的瀟灑相吻合。

再者,從寫作背景看,徐志摩寫作本詩時,林樑已成婚,爲何輕輕、悄悄?因爲過去林徐漫步劍橋的浪漫回味已經不便公開了,以徐志摩一貫的瀟灑在他的精神世界裏,沒有一點世俗的失落感,更不要說痛苦了,即便是傷感,也是淡淡的、甜蜜的傷感,他將過去的美好情感珍貴地保留在記憶裏,一個人獨享。孫教授的分析,我覺得更接近詩人的內心,爲我所欣賞。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不能拘泥於教參,做教參傳聲筒,對文章沒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有想法就勤查資料,不斷積澱,提升自己的學養,讓自己的知識日益廣博,提高自己個性化解讀文本的能力。教師除了自己應該個性化解讀文本外,更應創設寬鬆的空間,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課文。爲了讓學生準確理解詩歌,走近詩人的心靈世界,我教授本詩之前,介紹學生去閱讀白落梅寫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和《我所知道的康橋》,瞭解了詩人及寫作背景,我的學生對此詩的理解更豐富。如:在品賞“本詩美在哪裏?”這一教學環節時,我的學生除了解讀出畫面美、音樂美之外,還談到了詩人的人格美:認爲詩人不但有一顆審美的心,懂得品賞自然之美,更難得的是於人事上,不糾結、不仇視,“輕輕地”“悄悄地”與過去優美地告別,華麗地轉身,保持住了人格的優雅,懂得適時放手的人,是最令人欣賞的。這是一種獨特的解讀,關乎到學生心靈的成長,我給予了高度的讚賞!

我們教師要善做一個“鼓動”者,熱情鼓勵學生敢於發言,敢爲人先,標新立異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真傾聽學生的“芸芸衆聲”,善於覺察他們獨特新穎的視覺,捕捉有價值的問題,再爲學生搭建一個寬鬆交流的平臺,學生的個性纔會得到充分的彰顯。總之,作爲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是“個性化”的,我們必須有深厚的底蘊,有深刻的思想,能不斷地給學生帶來新的觀點、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思考。正如原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所言:“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爲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

願我們語文教師始終有一種獨特的“語文味道”,精心構建每一堂課,給學生以如坐春風的感覺,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揚起他們個性化閱讀的風帆,體味到語文個性化閱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