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未選擇的路》課堂反思

《未選擇的路》課堂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未選擇的路》是七年級下冊課文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表面平易,而實際上卻蘊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傾訴個人經歷,而實際上卻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未選擇的路》課堂反思

本首詩學習安排了一課時,全詩一共四節。第一節: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兩條都想去,他看一條路到盡頭。第二節:他選擇人少的一條路,這條路充滿挑戰。第三節:他想留下一條路改日再來走,但路很長很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來了。第四節:他回憶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選擇的那條路。這首詩表面上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徵手法,與我們上冊課本中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一樣。在這一點上,讓學生好好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山”與“海”的象徵意義,學生就更容易理解。

作者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徵。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詩的前三節似乎僅在平直地描寫林中的那兩條路的不同,但其中卻蘊含着極大的比喻意義,第四節詩人筆鋒一轉,從林中之路躍到描寫人生之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這結句寄寓着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徵性和哲理性。詩人以含蓄清新、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再現出優美的自然風光,並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詩還注意引起人們的聯想,把理性與不情感融於一首短詩之中,深化了這首詩的意蘊,給人以豐富的啓迪。詩人是通過優美的意境創造和濃郁的抒情表達把哲理隱含其中並傳遞給我們讀者的。

但有一點,學生可能不大理解,即詩歌雖然寫到已選擇的路,但重點強調的卻是未選擇的路。這樣能引起人們對人生選擇的思索,所以要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一點。另外,這也是爲了深化文章主題。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從本詩的學習中,學生認識到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