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簡筆畫 > 關於龍的由來

關於龍的由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由來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事情發生的原因,指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由來已久。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關於龍的由來,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龍的由來

由來:

龍圖騰形成的原因,一種說法認爲源自黃帝的釜山合符。《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在打敗炎帝和蚩尤後,巡閱四方,“合符釜山”。這次“合符”,不僅統一了各部軍令的符信,確立了政治上的結盟,還從原來各部落的圖騰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組合起來,創造了新的動物形象——龍。

歷史起源: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爲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爲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

《張果星經》雲:“又有輔翼,則爲真龍”,認爲有翼方是真龍。如西周有大量身負羽翼龍紋器皿,乃至青龍在先秦紋飾中也有羽翼,一說青龍爲祖龍。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爲裝飾。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四靈”。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形成:

“龍”在商代形成的一個突出標誌是龍開始有了角。當然這時龍角的形狀還不固定,有的如長頸鹿,角呈錐形;有的如綿羊,角向後卷;也有的如花冠,還有的似羚羊,此外還有前卷型、虎耳型、螺旋形等各種形狀。商以前的龍形象中並沒有角,在商代龍卻生出角來,其中原因,在於商代對“角”的崇拜。

在動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動物纔會生有,而且碩大強壯的角,往往是強壯有力的象徵,因此角受到遠古先民們的重視和崇敬,成爲祭祀等宗教儀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商代對角的崇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犧牲必須有角,而且依場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狀也有不同。祭天地時用作“犧牲”的牛,角要如繭栗大小;祭拜祖先時用作犧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纔算合適;宴請賓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長;有時用來祭祀的牛,還要求兩角要平齊,絕對對稱,要有光澤。《詩經·周頌》中曾有讚美角的句子:“殺時敦牡,有俅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詩句的大意是:“殺了那頭公牛吧,它的角又彎又美,用它來祭祀天地社稷,就可以繼承祖先的神力。”商人給本來無角的原龍加上各種角,是因爲他們認爲角有神性,有了角,龍就更有了溝通天地的神性了。有了角之後,原龍紋就擺脫了原型動物的形態,而成爲一種與世間任何動物都不同的神獸。商人還用相同的手法,託像虎、豬、鱷等動物的不同器官加到龍的身上,從而使龍的形象更爲神奇。這種經過藝術改造加工後的龍,與我們現在見到的龍形象已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有個別形體部分的差異。

不僅原始宗教的動物崇拜和圖騰崇拜,成爲“龍圖騰”形成的源頭之水,一些奇特罕見的自然現象也匯入了龍形成的溪流之中。由於龍的形象怪異、能力神奇、有通天的本領,一些奇特的或形象有某種相似的自然現象也被附會成“龍”。如《山海經》中記載說,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一座山,稱爲章尾山,山上有一條“燭龍”,這條龍人面蛇身,體長千里,兩眼立生,就如兩條直縫。它以眨眼來控制晝夜的變化和時光的流轉,閉目爲夜,睜眼爲晝。

考察龍的形姿,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麼是其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從龍一出現的初期,一直延續下去,恆定不變,而且是構成龍的主體部分,缺了它,龍就不成其爲龍,這纔是龍的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在龍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軀體,那龍便不再存在了。龍變來變去,頭有時像鱷魚,有時又像馬;它的腳有時像蜥蜴足,有時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長的身子從未變過。遠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強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願望。蛇對人又有很大的威脅,尤其是毒蛇,能致人於死命,使人畏懼。《山海經》中各式各樣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龍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現代話語,便是那時的蛇崇拜,很有羣衆基礎,以它作爲龍的主體,這種民族大融合的標誌,即使被兼併者也願意接受。中國龍的正式形成,大概開始於夏禹時期,禹鞏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後,以蛇結合其他部族圖騰而創造龍的社會條件已成熟。龍是適應國家的出現而被造就的。因爲蛇崇拜的覆蓋面大,以蛇作龍的主體,能得到炎黃後裔南北各民族的認同。龍是多元文化的結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樹立了它作爲中華民族象徵的權威地位。

“龍”是怎麼形成的?歷來衆說紛紜,有從鱷、從蛇、從蜥蜴、從馬、從豬、從閃電、從虹霓等等說法,我們持“模糊集合說”。其思路是: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維面對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維又是以直觀表面性、整體關聯性、非邏輯的神祕性和羣體表象性爲待徵的“模糊思維”。這樣的思維足以導致我們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確、不唯一地將身外世界的種種對象,集合、昇華成若干個“神物”,然後加以崇拜。這個“神物”,體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膚色是多樣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還應當是有頭有尾的,能起能臥的,擅爬會遊的,彎轉曲折的,快速行進的;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於變化的,天上可飛的,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種種“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着特別特別密切關係的。

該怎麼稱呼這個“神物”呢?人們發現,雨水降臨時,烏雲洶涌,電光閃閃,相伴隨的,是“隆隆”的雷聲;海潮漲落,龍捲風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發出“隆隆”的聲響;而鱷、牛、蟒蛇等動物的吼叫,也和“隆隆”聲接近;而“隆隆”聲本身具備着粗壯、雄渾、深沉和悠遠等特點,給予人的感覺是恐怖、壯烈、崇高和神祕。於是,人們就取其聲,將這個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以“隆”這個音呼之了。這種“神物”就叫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