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對聯 > 淺談向義的對聯貢獻和文學地位

淺談向義的對聯貢獻和文學地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7年前,筆者有幸拜讀到“金築叢書”之《貴州聯語兩種》,憑藉向義的《貴山聯語》及《論聯雜綴》,大膽指出向義乃“貴州楹聯大家”(文發表於《中國楹聯報》2003年總第539期三版)。年初,又有幸拜讀了《黔聯璀璨》,檢討先前講過的話,在此矯正爲:向義乃“貴州(藉的我國現代)楹聯大家”。2004年即聞《黔聯璀璨》的,但一直受到省內媒體新聞的誤導,以爲《黔聯璀璨》就是早先《貴山聯語》的修訂本,對於今人治學態度與勘誤水準,筆者多有領教,“懼怕”越“勘”越“誤”,便未加理會;前年,偶在師長書房看到《黔聯璀璨》,見書之封面爲“向行端/編著”,就以爲是向義他老人家長子向行端的個人著述了。元旦那天,一時心血來潮,或許是筆者與向義的緣分真個來到,欲通過向行端“大作”研究其老子思想,便借來《黔聯璀璨》。因此,今日方有緣目睹《黔聯璀璨》,錯方不在於筆者。這是需要聲明的。

淺談向義的對聯貢獻和文學地位

向義(1892、2、3-1970、4、26),字知方,貴州貴陽府貴築縣城(今貴陽市區)人。光緒33年(1907)進入貴州省公立中學,未久,破格入貴州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插班考入北京京師法政學堂政治經濟科。1912年回鄉。創辦了貴州公學分校和私立志道小學。1918年受任貴州省視學。1923年任省祕書。1933年以省祕書長兼貴陽徵收局局長。1935年後棄政從教,1941年貴陽師範學院(今貴州師範大學前身)成立,便一直在該校執教。晚年身體欠佳,卻堅持嚴謹治學,且長期抱病教學。一生勤於筆耕,著述甚豐,對楹聯書籍整理及其理論研究獨樹一幟。

向義最著名的楹聯著述即早期的《貴山聯語》,1923年由貴陽文通書局鉛印行世。當時省內文化名流張靖、丁宜中、劉文欽、餘若瑔、王敬彝等作序或題辭。其間,向義不過剛年逾而立。

向義的著名楹聯理論文章《論聯雜綴》作於而立的1921年。文中涉及西方文學理論,末學嘗以爲該文作於晚年,一個角度折射出向義青少年時期求學涉知的廣深度,反映着向義對楹聯的畢生鍾愛。《論聯雜綴》洋洋七千字,對楹聯源流、評評聯語標準、聯語格律、作聯要求、聯語形式分析、楹聯價值等詳細論談,這是青年向義對楹聯的客觀見解和心得體會

向義晚年的楹聯理論鉅著《聯語考索》作於1963年,系一部富有獨立的學術價值的論著。分“釋名”、“作法”、“溯源”、“後語”四大章來對楹聯進行剖析,從理論上提出“清聯”觀點。筆者觀察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在楹聯方面的理論建設於成就,感覺現今國內的楹聯理論建設宛若建立於向義的楹聯理論之上,研究的成果橫看縱看恍若大量“抄襲”了40年前向義的理論研究成果。在那個時代,向義能研究出如此“超前”的意識形態的楹聯理論,確難能可貴。

“清聯”的理論建立了,尚得通過數據說話。這個“數據”就是《清聯三百副》。《清聯三百副》又名《聯品》,選輯於1962年。客觀講,從謀劃、操作至竣工,不一定全在這一年裏,但可以肯定,在這年裏殺青的。從最初之名“聯品”,不難看出向義的一種“自選自品”的選輯本意,所以,《清聯三百副》選本並非盡善盡美,除了過量地向貴州聯作傾側外,還含着明人聯語。向義的《清聯三百副》開了歷史先河,總體價值非同小可。

《聯莊》纂輯於1949年,乃一部從二言到二十三言不等的集《莊子》一書的集句聯語專集,由此可見向義的學識造詣了。

今人難以見到向義的楹聯作品,詩聯界及文史界以往接觸的多系向義的楹聯編輯選本。記得筆者提出向義爲“貴州楹聯大家”看法後,就曾有人質疑。的確,現今許多中文教授,誇誇其談且編著有詩聯方面理論文字,而普遍不會創作,不少教授創作出來的詩詞楹聯“大作”簡直羞煞“中文教授”四個字。向義是誰?向義除了是教授,更是學者,是研究與創作型學者。其實,向義的聯作,生前即已聞名遐邇,今人鮮知罷了。其《六碑堪聯剩》即個人的楹聯創作作品,內容涉及貴州的名勝、古蹟、場館和人物的題贈、壽挽等。某些聯作早聞名於世;一些聯作,由於其間未署名或屬代作,聯流傳而人“不識”。

據聞,向義尚編著有《石鼓文集聯》、《甲骨文集聯》、《集聯錄存》、《長聯偶抄》、《味味集》(又名《黔聯三百副賞評》)等。

向義是貴州省現代著名教育家。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講義精練準確、講課主題突出、妙趣橫生。他從事教育工作60載,桃李遍黔中,在師生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向義於1912年創辦的“私立志道小學”,即今天的貴陽市省府路小學,即將成爲貴陽地區少有的百年學府。他參與籌建的‘貴陽師範學院“,即今天的貴州師範大學,亦有60多年曆史。

向義是我國現代著名文字學家。他治學嚴謹,對中國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和方言等均有研究,而造詣精深。1941年,向義參與了貴陽師範學院的籌建工作,任院長祕書。後來爲了專心於中文系教學和文字學研究,特主動辭去院長祕書。其文字學著述最著名的《石鼓叢考》,曾經獲得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和聞一多等國內專家的讚譽。

向義是我國現代傑出楹聯學家。他對我國楹聯學從作品挖掘、整理、研究至理論挖掘、研究等傾注畢生心血,時人與今人均有目共睹。他對楹聯學的貢獻與成就,如同他對文字學的研究一樣,有着自己的不同見解。半世紀前(或許更早),就發出與“唐詩”、“宋詞”、“元曲”相併論的“清聯”的吶喊,在理論和作品方面給與鑑證。向義乃一代楹聯大師,不像貴州另一位楹聯大家劉韞良,僅爲世人留下一部撲朔迷離的《壺隱齋聯語類編》,他有血有肉,爲世人留下了豐盛的楹聯著述。他在楹聯學領域的研究成就,被今天國內許多楹聯研究專家所重蹈,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向義在今天楹聯界享有一定盛譽。江西大學龔聯壽教授主編《聯話叢編》,收入了向義的《貴山聯語》,對向義深表敬仰。2007年秋,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常江先生蒞臨貴陽,言及向義及其《貴山聯語》,筆者友人費番功夫尋到《貴州聯語兩種》以贈,得以如意歸京。

向義是貴州現代傑出國學大師。無論是文字學,還是楹聯學,他始終立足於生他養他的貴州這片土地,去挖掘和研究,去大力宣傳與讚揚。衆所周知,建國初期,我國的傳統文學嚴重受到摧殘,許多人紛紛“轉行”於現代文學。向義的楹聯學研究在晚年卻如火純青,許多著述完成於五六十年代,走了一條與衆不同的蹊徑。他無愧於時代,更無愧於貴州,永遠是貴州人的驕傲!

客觀講,省內對向義的宣傳遠未到位,外界對向義認識亦存在霧裏看花之隔。明年值向義逝世40週年,筆者在此建議貴州省有關領導和單位是否舉辦紀念向義逝世40週年的系列活動,尤其在楹聯方面值得舉辦成省級的大中型學術研究會。借鑑省外作法,努力將向義推向時代,更深更廣的多方位角度研究和挖掘向義的楹聯學成就,完成他生前未遂夙願,及時整理與出版向義的楹聯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