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對聯 > 傳承對聯古文化,打造對課新品牌的心得體會

傳承對聯古文化,打造對課新品牌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大河之南的商都鄭州,是華夏文明的搖籃。飽經厚重華夏文明浸潤的鄭州市金水區緯五路第二小學,秉承“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美麗校園”的教學宗旨,以“文字美、聲律美、意境美”爲根本追求,以集思想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熔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爐的“對課”課程爲載體,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對對子,寫對聯,打造了富有鮮明特色的語文教育金字招牌。近年來,學校先後被命名爲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教育集體、鄭州市文明學校、金水區課型研討先進單位,分別與來訪的雲南教育系統考察團、臺灣教育參訪團、美國教育代表考察團交流典型經驗。

傳承對聯古文化,打造對課新品牌的心得體會

這股“對聯”異香之所以芬芳宜人,源於七年來學校對“對課”的堅守和堅持,源於一羣熱愛民族文化、熱愛語文事業的教育人的努力和探索。

  一、探尋——課程的現實意義

“對聯”,其內容精妙,措詞嚴整,或述志言情,或感事抒懷,寥寥數語,便開拓出深廣的意境,堪稱民族文化經典。開設“對課”課程,不僅能夠傳承祖國經典文化,促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感受漢語言文字之美,提高學生審視語言的鑑賞、審美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拓寬知識結構,提升人文素養。明確了課程意義和總目標,學校把“對聯”作爲特色語文教育的突破口,規劃在全校一至六年級全面開設“對課”,並確立了課程年段分目標。

學校在課程目標中指出:在低年級側重培養學生對“對聯”的興趣,對語言文字的感情,通過背誦“對子兒歌”,欣賞、積累優美的對聯,增加語言的積累;中年級側重瞭解對聯特點、種類、張貼等知識,嘗試創作簡單對子,並培養學生蒐集對聯、整理資料的能力;高年級側重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創新思維,發展語言文字的運用表達能力,通過書寫對聯、彙編“對子集”等加深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二、嘗試——教材的創新編寫

切合實際的教材是塑造語文教育特色的根本前提。學校組織領導班子、骨幹老師多方收集資料,研讀專業書籍;多方請教專家,結合學校實際,通過開展一次次集體教研,一次次集體討論,確定每一節課的教材內容,創編出具有學校特色的系列“對課”教材:《低年級段“對課”教程》、《中年級段“對課”教程》、《高年級段“對課”教程》,教師教學設計也已集結3冊。

在《低年級段“對課”教程》中,融合了“晨讀對韻”、“講對聯故事”、“佳聯欣賞”、“對子樂園”、“給爸爸媽媽背對子”等內容,讓學生初步感受對聯的魅力,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情。

在《中年級段“對課”教程》中,囊括了“瞭解對聯特點”、“佳聯擷英”、“故事中的妙對”、“生活中的妙對”、“小試牛刀對對子”等內容,在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基礎上,蒐集整理對聯,並開始嘗試創作。

在《高年級段“對課”教程》中,創編了“佳聯賞析”、“巧解妙對”、“給對聯配畫”、“妙筆成趣對對子”、“我的佳聯妙對”等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實踐——課堂的探索創新

“對課”到底該怎麼上?課堂有無模式可探尋?在學校課程委員會的親自指導下,中心組反覆查擺交流課堂上遇到的新問題,商討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並在課堂上進行再實踐再探索,相繼探索並形成了新授課、欣賞課、練習課、綜合課、創意設計課、成果展示課等課型模式。

根據學生和課堂實際,每種課型各有側重。如新授課,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接受能力,由激發興趣入手,由對聯滲透相應的對聯知識,如: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等,自然地把知識蘊含在所選對聯中,讓學生去發現,去研究,培養他們的鑽研能力;欣賞課則以賞析爲主,通過共評共賞、互評互賞等,使學生在交流中賞析,在賞析中提高;練習課以嘗試創作爲主,以有層次、有階梯的練習安排,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對對子的樂趣。更能體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綜合課、創意設計課、成果展示課,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情境中創作對聯、在設計中感受成功、在交流中共享快樂。在一節練習課上,同對一個上聯“水清魚讀月”,學生分別對出:“林深鳥談天”、“山青林沐風”、“竹翠燕思梅”、“林深蟬鳴詩”、“風爽蝶知花”“山高鶴望鄉”……在一節以“游魚、飛鳥、巨浪、桂花”爲可選擇內容的“誇張聯”的創意設計課上,學生思維活躍,佳聯頻出:“連天青湖裏,招引千條游魚戲;無垠花海中,誘惹萬隻蝴蝶飛(王欣儀)”,“游魚聽音觀遮天巨浪,飛鳥聞香尋醉人桂花(秦穎)”,“飛鳥旋舞,贏得千朵桂花伴;游魚戲水,掀起萬尺巨浪揚(湘雨欣)”,“飛鳥舞裳桂花香,香飄十里;游魚臥聽巨浪聲,聲震九天(蘇妍嘉)”……還有的孩子給自己創作的對聯配上了生動美麗的畫面,讓人不禁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