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廬山真面成語故事大綱

廬山真面成語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廬山真面成語故事1

【成語】:

廬山真面成語故事

廬山真面

  【拼音】:

[lú shān zhēn miàn]

【解釋】: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出處】:

蘇軾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舉例造句】:

所謂萬丈光焰化作百重雲霧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見廬山真面。

成語故事】:

廬山因周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廬而居而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寫《題西林壁》:[2]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真面成語故事2

這則成語出自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注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典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詩

【解釋】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用法】作主語、定語、賓語;用於人或事物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真相大白、廬山真面

【相反詞】改頭換面

【同韻詞】鶴立企佇、橫驅別騖、別無他物、悍然不顧、虛實失度、單門獨戶、江山如故、進退中度、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沉迷不悟、......

【年代】古代

【教學同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古詩兩首〈題西林壁〉》小學七冊·課文·5

【成語故事】廬山因周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廬而居而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成語舉例】善作詩今只一家,方見廬山真面目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

【成語例句】

◎ 而"文革"後長大的青年人,更不清楚穆欣其人的"廬山真面目"。

◎ 沈若魚驚道,要是一招不慎,露出廬山真面目,他們不會打我吧?簡方寧一下笑起來說,好個色厲內荏的傢伙,你也不是深入敵營,再說還有我在,打不死你。

◎ 這下好了,既然已經暴露出最差生的廬山真面目,我也就贏得了"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自由,可以盡情提問大膽地求教了!左鄰的.一位梳羊角辮的小姑娘和右鄰身着耐克球衣的壯漢一下都成爲我低聲討教的對象,動手實踐時他倆成了本"最差生"立竿見影的指導,我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不消一節課的工夫,文章的剪切、複製、粘帖、刪除一一把握在手,"菜單"拉出隱去,鼠標上竄下跳,打點得津津有味……"電腦大巴"中午短暫停歇,"全車"的"遠征軍"都走向鄰近的一家快餐店,人人臉上帶着若有所得的微笑,而老闆娘圓胖的臉兒更是笑開了花。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繫動詞;能願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別詞; 數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後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

廬山真面成語故事3

【注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成語故事】廬山因周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廬而居而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處】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

【解釋】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

【用法】作謂語、分句;形容不識事物的本質

【示例】革命家,終會在大風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夠--只見長江滾滾來,不識廬山真面目! 郭小川《萬里長江橫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