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和馬有關的成語

和馬有關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導語:分享一些跟馬有關的成語及解釋出處,希望大家能喜歡,能記住吧。

和馬有關的成語

馬到功成: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馬到成功: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

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士兵看主帥馬頭行動。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餘馬首是瞻。”

馬不停蹄:馬不停地前進。比喻不間歇地行進或工作持續進行。出自元朝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把的他馬不停蹄。”

馬到成功:戰馬一到就取得勝利。形容迅速取得勝利或成效。出自元朝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管取馬到成功,奏凱回來也。”

馬革裹屍: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包起來。形容爲正義之事而戰死殺場。出自清朝黃遵憲《聶將軍歌》:“欲將馬革裹屍還,萬骨如山堆戰壘。”

犬馬之勞:犬馬,臣子對君主的自稱。比喻甘願像狗和馬那樣爲君主奔走效勞。現多用於表示心甘情願聽別人驅使,爲之效勞。出自《水滸傳》第六十三回:“李某不才,食祿多矣,無功報德,願效犬馬之勞,統領軍卒,離城下寨。”

馬齒徒增:馬的牙齒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學業或事業卻沒有什麼成就。

馬齒徒長: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

馬遲枚疾:用於稱讚各有長處。同“馬工枚速”。

馬塵不及: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馬不停蹄: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間歇。

一馬平川:指能夠縱馬疾馳的平地。形容地勢平坦寬廣。

一馬當先:原指作戰時策馬衝鋒在前。現比喻起帶着作用,走在領先位置。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黃忠 馬當先,馳下山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既,動作已經完了;駟,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者套着四匹馬的車。一句話說出口了,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表示說話算數。出自元朝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反悔之理!”

人仰馬翻:人馬都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激戰後傷亡慘重,狼狽不堪。也比喻忙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人歡馬叫:人歡笑,馬嘶叫。形容農村中熱氣騰騰、繁榮興旺的景象。

萬馬齊喑:喑,啞,沉默。所有的馬都肅然無聲。比喻人們沉默不語的沉悶局面。出自宋朝蘇軾《三馬圖贊序》:“振鬢長鳴,萬馬皆喑。”

萬馬奔騰:奔騰,跳躍奔跑。無數匹馬奔騰跳躍。形容聲勢浩大或進展迅速的壯觀情景。出自明朝凌檬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十二卷:“空中如萬馬奔騰,樹杪似千軍擁沓。”

千軍萬馬:有千萬軍馬。形容人馬極多,隊伍聲勢浩大。出自《水滸傳》第七回:“休說你這三二十個人值什麼?便是千軍萬馬隊中,俺敢直的入去出來 。”

馬馬虎虎:疏忽大意,非常隨便。

車水馬龍(車馬如龍):車絡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游龍。形容來往的車馬很多,繁華熱鬧的場面。出自《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牛頭馬面:佛教指地獄裏的兩個獄卒,一個頭像牛,一個臉像馬。比喻醜陋兇狠的壞人。出自《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獄卒數萬人,總是牛頭馬面。”

蛛絲馬跡:蜘蛛的絲和馬的腳印。比喻調查探究事物根源的不很明顯的線索。出自清朝王家賁《別雅序》:“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猴年馬月:猴、馬,生肖。泛指沒有指望的未來歲月

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無關):風,一指走失,一指畜類兩性相誘;及,碰到。一指兩地相隔很遠,即使牛馬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的地域。一指馬和牛不是同類,不致相誘。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出自《左傳•僖公四年》:“羣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心猿意馬:心情像猿跳馬奔一樣控制不住。形容心思、慾念難以控制,不專、不定。出自漢•魏伯陽《參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馬四馳。”

龍馬精神:龍馬,傳說中像龍的駿馬。比喻人精力旺盛。出自唐朝李郢《上裴晉公》:“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汗馬功勞:汗馬,戰爭中,戰馬飛奔而出汗。指戰功卓著。現指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出自《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走馬上任:騎着馬上任。指官吏就職。出自明朝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十卷:“今我蒙聖恩,除做南雄巡檢之職,就要走馬上任。”

走馬看花(走馬觀花):走,跑;走馬,騎着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後指匆忙大略地觀看一下。出自宋朝楊萬里《和同年李子西通判》:“走馬看花拂綠楊,曲江同賞牡丹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兵荒馬亂:兵、馬,這裏指戰爭。形容戰亂時期社會動盪不安的混亂景象。出自元朝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快馬加鞭:對快馬再加幾鞭,它跑得會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出自明朝《殺狗記•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徑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識途老馬:途,道路。認識道路的老馬。比喻對某種情況熟悉、閱歷豐富的人。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驢脣不對馬嘴:指事物兩方面不符,也指答非所問,文不對題。出自宋朝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十九卷:“驢脣馬嘴誇我解問,十轉五轉繞你從朝。”

青梅竹馬:青梅,青的梅子 ;竹馬,指小孩將竹竿騎在襠下做馬。形容男女少年天真無邪地在一起玩耍。出自唐朝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

招兵買馬:招,徵集;買,收買。組織或擴充武裝力量。出自《舊五代史•唐莊宗紀》:“魏州錢穀諸務,及招兵市馬。悉委進監臨。”

非驢非馬:不是驢不是馬。比喻什麼也不像,不倫不類的東西。出自《漢書•西域傳下》:“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蠃也。’”

盲人瞎馬:盲人騎着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十分危險。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單槍匹馬:一杆槍一匹馬。指一人上陣。比喻不借助別人的力量,單獨行動。出自五代•汪遵《烏江》:“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駑馬鉛刀:駑馬,劣馬;鉛刀,笨重而鈍的刀。低能的馬和砍不斷東西的刀。比喻才能低下。出自《後漢書•隗囂傳》:“但駑馬鉛刀,不可強扶。”

指鹿爲馬:指着鹿說是馬。比喻故意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爲亂,恐羣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爲馬。’”

秣馬厲兵:秣,喂牲口;厲,磨刀;兵,兵器。餵飽馬,磨快兵器。指準備作戰。也泛指積極作好各項準備工作。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害羣之馬:危害馬羣的壞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出自《莊子•徐無鬼》:“夫爲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懸崖勒馬:懸崖,高而陡的山崖。比喻到了很危險的地步及時醒悟回頭。出自清朝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十六卷:“忽迷忍悟,能勒馬懸崖耳。”

塞翁失馬:塞,邊塞;翁,老人。比喻雖然暫時受到損失,卻因此而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爲好事。出自漢朝劉安《淮南子•人間訓》:“塞上叟失馬,人皆吊之。叟曰:‘此何詎不爲福?’數月,馬將胡駿馬而至。”

鞍馬勞頓(鞍馬勞困):頓,困頓,疲乏。指長途策馬跋涉,勞累疲乏。出自元朝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路遠才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時間長才顯出人心的好壞。出自元朝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若有些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老驥伏櫪:驥,千里馬;櫪,馬槽。老了的千里馬趴在馬槽時,仍想奔馳千里。比喻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白駒過隙:白駒,白色的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像白色的駿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出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駕輕就熟:駕,駕駛;輕,輕巧的車。比喻對事情很熟悉,做起來很容易,得心應手。出自唐朝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爲之先後也。”

馬鹿異形:用趙高指鹿爲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

馬龍車水: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馬空冀北:伯樂將冀北之良馬搜選一空。比喻執政者善選賢才,無所遺漏。

馬角烏頭: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馬角烏白: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馬跡蛛絲:馬蹄的痕跡,蜘蛛的細絲。比喻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馬後炮: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

馬工枚速:原指枚皋文章寫得多,司馬相如文章寫得工。後用於稱讚各有長處。

馬革盛屍: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同“馬革裹屍”。

馬革裹屍: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

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形容思想麻痹。

馬翻人仰: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馬耳東風: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馬耳春風: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同“馬耳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