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動物成語大全及解釋

動物成語大全及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導語:成語是我國特有的語言文化,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動物成語大全及解釋

成幫結隊:猶成羣結隊。衆多的人或動物結成一羣羣、一隊隊。

出處:徐慎《四書記》:“同志,你們成幫結隊,拉這沙子幹啥用的?”

成羣打夥:指衆多的人或動物聚結成一羣羣、一夥夥。

出處:楊朔《雪花飄飄》:“桃樹爺爺吹嗩吶也真吹得好,不但會用嘴吹,還會用鼻孔眼,一吹起來引得孩子們成羣打夥地圍着他轉。”

成羣逐隊:指衆多的人或動物聚結成一羣羣、一隊隊。

出處:《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貴人家的女客,成羣逐隊,裏裏外外,來往不絕。”

成羣作隊:指衆多的人或動物聚結成一羣羣、一隊隊。

出處:《水滸傳》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農婦,丟了鋤麥,撇了灌菜,也是三三兩兩,成羣作隊……呆呆地立着,等那粉頭出來。”

兜肚連腸:兜:圍繞,引申爲包括;肚:指動物的胃。包括肚子連同腸子。比喻全部東西一起處理。

出處: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毒蛇猛獸: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出處: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一講:“在人同獸爭的時代,因爲不知道何時有毒蛇猛獸來犯,所以人類時時刻刻不知生死。”

鱷魚眼淚:鱷魚:一種生性兇殘,捕食人、畜的爬行動物。傳說鱷魚在吞食人畜時,邊吃邊流眼淚。比喻惡人的假慈悲。

非池中物:不是長期蟄居池塘中的小動物。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終究要做大事。

出處:《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龜龍鱗鳳: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出處:《漢書·翟方進傳》:“太皇太后臨政,有龜龍鱗鳳之應。”

龜龍麟鳳: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含沙射影: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出處: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南朝宋·鮑照《苦熱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

狼蟲虎豹: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出處: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轉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裏面藏着什麼狼蟲虎豹。”

冷血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動物。比喻缺乏感情、對人對事冷漠的人。

出處:錢鍾書《圍城》:“李先生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給顧先生當衆恭維得春氣入身,蠕蠕欲活。”

麟鳳龜龍:此四種神靈動物,象徵吉兆。比喻稀有珍貴的東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出處:《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普渡衆生:衆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動物及人。佛教語。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們脫離苦海,登上彼岸。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變能化,無大無不大,無通無不通,普渡衆生,號作無人師。”

弱肉強食: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強的吞併。

出處: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強之食。”明·劉基《秦女體行》:“有生不幸遭亂世,弱肉強食官無誅。”

瘦骨嶙嶙: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出處: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兩隻瘦骨嶙嶙的長手,親暱暱地撫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離孃的寶娃的頭。”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葦看見一個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條懸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瘦骨伶仃:形容人或動物瘦得皮包骨的樣子。亦作“瘦骨零丁”。

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二六章:“這牢房比較大點、亮點,裏面關着一個瘦骨伶仃的老頭兒。”

瘦骨梭棱: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他屋裏的,瘦骨梭梭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鹽。”

爲鬼爲蜮:蜮:傳說中能含沙噴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動物,比喻陰險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樣陰險狠毒,在暗地裏害人的人。

出處:《詩經·小雅·何人斯》:“爲鬼爲蜮,則不可得。”

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指違法亂紀,各種壞事都做。

先天不足:先天:人或動物的胚胎時期。原指人或動物生下來體質就不好。後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小弟聞得仙人與虛合體,日中無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無影。壽麻之人無影,不知何故?”

鷹擊毛摯:擊:搏擊;摯:兇猛。鷙鳥撲擊其他動物時,羽毛都張着。比喻嚴酷兇悍。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而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予齒去角:指天生動物賦予齒就不賦予角。比喻事物無十全十美。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況人乎!”顏師古注:“謂牛無上齒則有角,其餘無角者則有上齒。”

魚龍曼延: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

魚龍漫衍: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後多比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漫,通“曼”。

出處:《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戶、海中碭極、漫衍魚龍、魚抵之戲以觀視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