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形容人物神態的成語大全

形容人物神態的成語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7K 次

導語:喜怒哀樂是人物的心情,嬉笑嗔罵是人物的神情。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描寫人物神情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形容人物神態的成語大全

  描寫人物神情的成語

大驚小怪 大驚失色 大惑不解 從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無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目瞪口呆 處之泰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 全神貫注 興致勃勃 興高采烈 呆若木雞

將信將疑 含情脈脈 坐臥不安 悵然若失 忸怩作態

沒精打采 沉吟不決 張口結舌 張皇失措 遲疑不決

侷促不安 忍俊不禁 啞然失笑 幸災樂禍 若無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垂頭喪氣

受寵若驚 狐疑不決 怡然自得 誠惶誠恐 勃然大怒

惱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聽 舉止失措 神氣十足

神色活現 神色自若 神采飛揚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飛色舞 眉開眼笑 眉來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氣沖天 怒火中燒 怒髮衝冠 怒形於色 破涕爲笑

熱淚盈眶 唉聲嘆氣 哭天抹淚 哭笑不得 笑逐顏開

笑容可掬 疾言厲色 談笑風生 談笑自若 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驚恐萬狀

驚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腳 聚精會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精神恍惚 精神煥發 嫣然一笑 橫眉冷對

嘻皮笑臉 噤若寒蟬 瞠目結舌 黯然神傷 黯然銷魂

面面相覷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垂頭喪氣 沒精打采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渾渾沌沌: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塗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出處:先秦·孫武《孫子·勢》:“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渾渾噩噩:渾渾:深厚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原意是渾厚而嚴正。現形容糊里糊塗,愚昧無知。

出處: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魂不守舍:舍:住宅,比喻人的軀殼。靈魂離開了軀殼。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處:《三國志·管輅傳》裴松之注引《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魂不守宅: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活靈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凶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活龍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凶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活神活現:形容生動逼真,像真的一樣。

出處:杜鵬程《年輕的朋友·第一天》:“他把衣袖一挽,活神活現地比劃着說,好像他真的在破壞鐵路一樣。”

活形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同“活龍活現”。

活眼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同“活龍活現”。

急赤白臉:心裏着急,臉色難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出處:老舍《離婚》六:“她把氣嚥下去,丈夫是好意,可是,何必那麼急扯白臉的呀!”

疾聲厲色: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疾言倨色: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出處:《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輒跪於家廟之前,痛自督責,說自已德行不足,不能化誨……直待兄弟號泣請罪,方纔起身。並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

疾言遽色:疾:快,急速;遽:倉猝,急。言語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對人發怒時說話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疾言厲氣: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同“疾言厲色”。

出處:明·宋濂《元故祕書少監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禮,寡言峻行,未嘗有矜大之色,雖家人不見其疾言厲氣。”

疾言厲色: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疾言怒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同“疾言厲色”。

出處:清·戴名世《張驗封傳》:“爲人寬厚和平,平生未嘗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與校。”

假眉三道:方言。裝模作樣。

矯揉造作:矯:使彎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出處:《周易·說卦》:“坎,爲矯揉,爲引輪。”

謹小慎微:謹、慎:小心,慎重;小、微:細小。過分小心謹慎,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謹言慎行:謹、慎:小心,慎重。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出處:《禮記·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精神恍惚:恍忽:糊里糊塗的樣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出處: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敬小慎微:敬:謹慎小心;小、微:指細小、不起眼的東西。對細微的事物也採取小心謹慎的態度。形容待人處事非常謹慎。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舊恨新愁:新的愁苦和以前未排解的苦悶。

出處:宋·向滈《如夢令·道人書郡樓》詞:“舊恨新愁無際,近水遠山都是,西北有高樓,正好行藏獨倚。”

侷促不安:侷促:拘束。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於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舉棋若定: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着果斷。

出處: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哭喪着臉:心裏不愉快,臉上顯出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那老頭子哭喪着臉,不知說了一句甚麼話,符老爺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匉訇一聲,桌上的東西翻了個滿地。”

勞心焦思: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爲某事憂心苦思。

出處:唐·杜甫《憶昔二首》一:“張後不樂上爲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勞心苦思: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出處:唐·杜甫《憶昔二首》一:“張後不樂上爲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老成持重:老成:閱歷多而練達世事;持重:做事謹慎。辦事老練穩重,不輕舉妄動。

出處:《漢書·韋元成傳》:“守正持重,不及父賢,而文采過之。”《宋史·种師中傳》:“師中老成持重,爲時名將。”

斂容屏氣: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處:《論語·鄉黨》:“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斂色屏氣: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謹慎畏懼,不敢放肆。

出處:宋·歐陽修《江寧府句容縣令贈尚書兵部員外郎王公墓誌銘》:“縣之奸豪,皆斂色屏氣,指權相戒,不可犯公法。”

臉紅耳熱: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同“臉紅耳赤”。

綸巾羽扇: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茫然若失:茫然:失意的樣子;若失:好像失去了東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樣子。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撫然爲間曰:‘命之矣。’集註:‘撫然茫然自失之貌。’”

悶海愁山:憂愁如山,苦悶似海。形容愁悶象山一樣大,象海一樣深,無法排遣。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三十二纓閨拜月》:“聽說罷姓名家鄉,這情苦意切,悶海愁山將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淚珠流血。”

矇頭轉向:蒙:迷糊,昏迷;轉向:迷失方向。形容頭腦昏迷,不清晰。

出處: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場:“剛一動手的時候,我有點矇頭轉向的。”

懵懵懂懂:糊里糊塗,什麼也不知道。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託着鉢盂,拑着釘鈀,與沙僧徑直回來。”

迷離恍惚:迷離:模糊,不分明;惝恍:不真切,不清楚。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定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面不改色:臉色不變。形容從容鎮靜的樣子。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我這虎頭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面不改色。”

面紅耳熱: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面目可憎:憎:厭惡。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厭惡。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木雕泥塑: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靈活或神情呆滯。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目瞪口歪:形容氣極時的神情。

目亂精迷: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複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樂寺》:“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精迷。”精,一本作“睛”。

拿腔做勢: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那賈環便來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點了蠟燭,拿腔做勢的抄寫。”

捏腳捏手:放輕手腳走路,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捏腳捏手,上到樓上。”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分付已畢,太尉便同一人過去,捏腳捏手,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

捏手捏腳: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那賊略推一推,豁地開了,捏手捏腳,直到房中,並無一人知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乘他身邊伏侍時節,與他捏手捏腳,私下肉麻。”

忸怩不安: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裏慌亂。

出處:茅盾《子夜》七:“在屠維嶽的鋒芒逼人的眼光下,這張長方臉兒上漸漸顯現了忸怩不安的氣色。”

忸怩作態:忸怩:羞慚的樣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樣子。

出處:巴金《談〈春〉》:“倘使小說不能作爲我作戰的武器,我何必化那麼多的功夫轉彎抹角、忸怩作態,供人欣賞來換取作家的頭銜呢?”

扭扭捏捏:行走時身體故意左右扭動搖擺。形容舉止言談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態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四回:“那般嬌嬌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動。”

怒目而視:睜圓了眼睛瞪視着。形容正要大發脾氣的神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愀然不樂: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怯聲怯氣:形容說話的語氣膽小而不自然。

柔腸百結:柔和的心腸打了無數的結;形容心中鬱結着許多愁苦。

出處:《花月痕》二七回:“秋痕給跛腳提醒這一句,柔腸百轉,方覺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整整和跛腳對哭到天亮。”

柔腸寸斷:柔軟的心腸一寸一寸地斷開。形容女子的憂愁苦悶。

出處:清·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

如癡如夢:形容處於不清醒、迷糊狀態中。同“如醉如夢”。

出處:明·李贄《焚書·答週二魯》:“遇真正儒者,如癡如夢,翻令見疑。”

如墮煙海:墮:落。好象掉在茫茫無邊的煙霧裏。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頭緒,抓不住要領。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如墮煙霧:形容茫然不得要領或認不清方向。

出處: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

如夢如醉:形容處於不清醒、迷糊狀態中。同“如醉如夢”。

出處:葉聖陶《母》:“‘我如夢如醉的離開了他。”伊揩着眼淚,繼續說。”

如無其事: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着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莊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爲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如有所失:好像丟失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也形容心裏感到空虛。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南朝宋·劉孝標註:“悵然若有所失。”

如醉如夢:形容處於不清醒、迷糊狀態中。

出處:宋·朱熹《答呂子約》:“恭兄文字狀子已投之當路,如醉如夢,面前事尚不能管得,何可望以等。”

若無其事: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着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着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着。”

若有所失: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裏感到空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

色若死灰:面目慘白。原比喻面部沒有什麼表情。現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出處:《莊子·盜跖》:“目茫然無見,色若死灰。”

煞有介事:原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裝模作樣,活象真有那麼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樣,好象很了不起的樣子。

出處:沙汀《替身》:“保長一隻腳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來。”

神魂顛倒: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顛三倒四,失去常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六:“小娘們多有愛他的,奉得神魂顛倒,連家裏也不思想。”

神魂搖盪:形容心神恍惚,難以把握。亦作“神搖魂盪”、“神魂蕩揚”、“神魂飄蕩”。

神經錯亂:①指精神病。②指精神和思慮迷糊不清,失去常態。

神迷意奪:指精神迷亂,情思恍惚。

神氣十足:神氣:自以爲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擺出一副自以爲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樣子。

神情不屬:猶言心不在焉。心思不在這裏。指思想不集中。

神情恍惚: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神情自若:自若:自然,不變常態。神情態度仍和原來一樣。

出處:馬南邨《燕山夜話·編一套“特技”叢書吧》:“舉出最普通的例子來說,當你隨便走進一家澡堂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些老工人,能夠在滾開的熱水中擰手巾,神情自若,並不燙手。”

神色不動: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神色不驚: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

神色自若:自若:如常,象原來的樣子。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神思恍惚:神思:精神,心緒;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一者是心中不足,二者是神思恍惚,恰閤眼父子相逢,正數說當年間阻,忽然的好夢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