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成語衆叛親離的出外及意思大綱

成語衆叛親離的出外及意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源於《左傳·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籲殺死了自己的哥哥衛桓公,自己做了國君。這件事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州籲爲了轉移國內的矛盾,藉口替先君報仇而前去攻打鄭國。他爲了得到宋國的支持,派人對宋殤公說,如果聯合起來攻打鄭國,就會消滅宋國在鄭國的禍根,何況在這次戰爭中,宋國充當主帥,衛國出軍費,如果再聯繫陳國和蔡國,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成語衆叛親離的出外及意思

宋殤公當然願意那樣做,於是宋國和衛國聯合陳國、蔡國一起攻打鄭國,在把鄭國的東城門包圍了5天后,才勝利撤兵回去。

魯國的國君對此非常擔心,他詢問自己手下的人州籲是否能夠成功。手下的'人回答說只聽說做國君的用恩德取得百姓的愛戴,沒有聽說靠胡作非爲贏得人心的。州籲仗恃他擁有重兵,到處發動戰爭,把災難帶給了人民,這樣就會失去人民,國內的民衆都會反叛他,親信的人也都遠離他,他要想成功事業,是不可能辦到的。果然沒過多久,州籲就被石設計殺害了。後來,人們用“衆叛親離”表示某人失去民心,非常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