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尋章摘句成語大綱

尋章摘句成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尋章摘句成語1

尋章摘句成語

【成語】:尋章摘句

【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

【簡拼】:xzzj

【解釋】: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諮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示例】:~老鵰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唐·李賀《南園》詩

【近義詞】:尋行數墨、尋枝摘葉

反義詞】:精挑細選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抄襲

尋章摘句 成語接龍

【順接】:句斟字酌 句櫛字比 句比字櫛 句爪居牙

【順接】:鄙言累句 閉門覓句 沉吟章句 摛章繪句 摛藻繪句 穿文鑿句 得雋之句 彫章鏤句

【逆接】:行數墨尋 禍亂相尋 夢中相尋 蹄閒三尋 蹄閒三尋 蹄間三尋 枉尺直尋 無跡可尋

【逆接】:尋爭尋鬧 尋事生非 尋壑經丘 尋頭討腦 尋奇探幽 尋宮數調 尋尋覓覓 尋山問水

尋章摘句成語2

順接:尋章摘句 → 句比字櫛 → 櫛風釃雨 → 雨打梨花 → 花甲之年 → 年少無知 → 知命樂天 → 天奪之年 → 年盛氣強 → 強兵富國 → 國無寧日 → 日不我與 → 與年俱進 → 進賢興功 → 功成名立 → 立馬萬言 → 言不顧行 → 行樂及時 → 時運亨通 → 通才碩學 → 學無所遺 → 遺笑大方 → 方外之國 → 國家大計 →

逆接:尋章摘句 → 行數墨尋 → 生知安行 → 文弱書生 → 身無分文 → 明哲保身 → 身分不明 → 膽大包身 → 通身是膽 → 聲氣相通 → 交口同聲 → 道義之交 → 兵行詭道 → 解甲釋兵 → 一知半解 → 知行合一 → 一無所知 → 合而爲一 → 信口開合 → 通風報信 → 聲入心通 → 一疊連聲 → 民心不一 → 天之戮民 →

雙飛:尋章摘句;行數墨尋 → 章往考來;滿腹文章 → 往來如梭;拔來報往 → 來情去意;天外飛來 → 情深義重;入理切情 → 深情故劍;日久歲深 → 情深伉儷;秋草人情 → 深文巧劾;年久日深 → 文以載道;偃武修文 → 以功覆過;不知所以 → 功成名遂;絲髮之功 → 成千論萬;身退功成 →

庖丁解牛A:尋章摘句;章句小儒;摘膽剜心;句比字櫛 → 櫛霜沐露;霜露之病;沐仁浴義;露才揚己 → 己溺己飢;溺愛不明;己溺己飢;飢驅叩門 → 門內之口;內外交困;之子于歸;口似懸河 → 河清人壽;清規戒律;人中龍虎;壽滿天年 → 年高德卲;高朋滿座;德被八方;少不更事 →

庖丁解牛B:尋章摘句;走筆成章;無可指摘;片詞只句 → 句櫛字比;鱗萃比櫛;知書識字;周而不比 → 比年不登;天奪之年;獻可替不;龍斷可登 → 登山小魯;水漫金山;眼大肚小;漆女憂魯 → 魯人回日;謀及婦人;寶山空回;心貫白日 → 日新月著;妝點一新;整年累月;威望素著 →

尋章摘句成語3

1 尋章摘句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劉備出動蜀軍攻打東吳,數千戰船浩浩蕩蕩沿長江而下,其兇猛之勢不可阻擋。

吳主孫權忙聚文武百官商議對策,多數主張面北事曹,請魏國派兵救援。於是吳主孫權急忙派使者趙諮火速前往魏國,向魏文帝曹丕求救。

趙諮來到魏國都城許都,叩拜了魏文帝曹丕,呈上了吳主孫權給魏文帝曹丕的親筆書信。

曹丕覽過來信,感到還算滿意。於是便問趙諮:“吳王頗知學乎?”

趙諮回答說:“吳王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這節對話的意思是:魏文帝問趙諮:“你們吳王人怎樣?他讀書嗎?”

趙諮回答道:“我們吳主忙完軍國大事,只要一有空閒,就博覽羣書,而且十分注重領會要義,不像那些淺嘗輒止的讀書人,只知道‘尋章摘句’而已。”

魏文帝聽罷,點頭稱是,於是封孫權爲吳王,同時決定派兵援助吳王抵抗蜀軍。

2 尋章摘句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xún zhāng zhāi jù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諮使魏。”

【解釋】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尋行數墨、尋枝摘葉

【反義詞】精挑細選

3 尋章摘句的成語故事點評

尋章摘句做以下解釋:

1.舊指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

2.指寫作時套用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或讀書時只摘取漂亮詞句,不做深入研究。

3.指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讀書限於文字的推求。

尋章摘句成語4

1、他寫作向來喜歡在前人名着中尋章摘句,看似炫耀他的博學,實則拾人牙慧。

2、這個演講也許是喬布斯留給世間的最棒的'遺產,我們都應該銘記其中的一段:人生有涯,莫亦步亦趨,莫尋章摘句,莫人云亦云。

3、自那之後,塞林格迷們開始尋章摘句,尋找塞林格隱藏的含義。

4、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也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爲尋章摘句聊天的資本;但是對於權衡和考慮。

5、做學問不能只是尋章摘句,必須潛心研究書中義理,才能確有體會。

6、這首長詩通篇僅於古詩中尋章摘句,讀來生硬繞口,讓人感到毫無新意。

7、何嘗有一個不是小學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嘗有一字誇詞浮句?中國人寫英文,尋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學不好。

8、這篇文章詞意清新,文句流暢,與一般尋章摘句之作,迥然不同。

9、讀書如果只是尋章摘句,而不能深入體書中精意,那是無法得其神髓的。

10、尋章摘句、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譯批評。

11、你可是位有思想的姑娘,我知道的,你經常閱讀各種着作,並尋章摘句。

12、要多讀好書,要尋章摘句,要靜心思考,要勤記感悟。

13、寫作文章時要別出新裁,只是尋章摘句,東拼西湊,是無法動人心絃的。

尋章摘句成語5

【成語】: 尋章摘句

【拼音】: xún zhāng zhāi jù

【解釋】: 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成語故事】:

趙諮是吳王孫權手下有名的官員。他去魏國辦事,見到了魏文帝曹丕。曹丕很有才能,他用輕蔑的口氣問趙諮說:“你們吳王有學問嗎?”

趙諮回答說:“我們吳王胸中有雄才大略。空閒時,他閱讀各種書籍,研究歷史經驗,可不像那些書生只知抄抄寫寫、摘記一些詞句(原文是‘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曹丕又問道:“你看,我可以征服你們東吳嗎?”趙諮回答說:“大國有進攻的力量,小國也有防禦的裝備啊!”

曹丕接着問道:“你們東吳害怕我們魏國嗎?”趙諮又答道:“我們有雄兵百萬,又有長江、漢水的天險作屏障,有什麼可怕的呢!”。

曹丕心想:這人真是能言善辯、對答如流。於是又問道:“你們東吳,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有幾個呀?”

趙諮說:“特別聰明、很有才能的大約有八九十人。至於像我這樣的人,那真要用車子來裝,要用鬥來量,簡直是數不清啊(原文是‘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由這個故事後來來演化成兩句成語。一個是“尋章摘句”。“尋”是尋找;“摘”是摘錄。指讀書時只去尋求摘取現成的漂亮詞句,不做研究。一般用來形容寫作時堆砌、套用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另一個成語是“車載斗量”。“載”,即裝運;“鬥”是量糧食的器具;“量”,是計算。這個成語形容數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