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比喻思念的成語大綱

比喻思念的成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思念往往指情人、家人或朋友分離一段時間後產生的情愫或牽掛之感。小編收集了比喻思念的成語,歡迎閱讀。

比喻思念的成語

成語: 狐死首丘 拼音: hú sǐ shǒu qiū

出處: 戰國·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首丘:頭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成語: 魂牽夢縈 拼音: hún qiān mèng yíng

出處: 宋·劉過《醉太平》詞:“思君憶君,魂牽夢縈,翠銷香暖雲屏,更哪堪酒醒。”

典故: 形容萬分思念。

成語: 蒹葭之思 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出處: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 蒹葭:初生的蘆葦。思:思念,懷念。指戀人的思念之情。

成語: 剪燭西窗 拼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出處: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典故: 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後泛指親友聚談。(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

成語: 刻骨相思 拼音: kè gǔ xiāng sī

出處: 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典故: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成語: 暮雲春樹 拼音: mù yún chūn shù

出處: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典故: 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成語: 念念不忘 拼音: niàn niàn bù wàng

出處: 《朱子全書·論語》:“言其於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典故: 念念:時刻思念着。形容牢記於心,時刻不忘。

成語: 念茲在茲 拼音: niàn zī zài zī

出處: 《尚書·大禹漠》:“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典故: 念:思念;茲:此,這個。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成語: 白雲孤飛 拼音: bái yún gū fēi

出處: 《新唐書·狄仁傑傳》:“薦授幷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

典故: 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成語: 白雲親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出處: 《新唐書·狄仁傑傳》:“薦授幷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

典故: 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

成語: 春樹暮雲 拼音: chūn shù mù yún

出處: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典故: 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成語: 睹物思人 拼音: dǔ wù sī rén

出處: 唐·裴鉶《傳奇·顏睿》:“貴妃贈闢(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典故: 睹:看;思:思念。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成語: 甘心首疾 拼音: gān xīn shǒu jí

出處: 《詩經·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典故: 甘心:情願,樂意;首:頭;疾:病,引申爲痛。想得頭痛也心甘情願。形容男女之間相互思念的癡情。

成語: 歸正守丘 拼音: guī zhèng shǒu qiū

出處: 《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成語: 寒泉之思 拼音: hán quán zhī sī

出處: 《詩經·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典故: 指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成語: 鶴唳華亭 拼音: hè lì huá tíng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爲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典故: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爲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成語: 秋水伊人 拼音: qiū shuǐ yī rén

出處: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典故: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成語: 室邇人遠 拼音: shì ěr rén yuǎn

出處: 《詩經·鄭風·東門之墠》:“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典故: 室:房屋;邇:近。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於思念遠別的人或悼念死者。

成語: 首丘之情 拼音: shǒu qiū zhī qíng

出處: 戰國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典故: 首丘:頭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