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胸有成竹的成語典故大綱

胸有成竹的成語典故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成語】:

胸有成竹的成語典故

胸有成竹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釋】:

比喻熟練有把握。

  【出處】: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舉例造句】:

畫竹要求落筆之先,成語“胸有成竹”的.意思就是指作者畫前要有充分的謀劃,不要想一筆,畫一筆,勉強湊成。

  【成語典故】: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爲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篔簹,yúndāng,一種大竹。)

晁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