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抱薪救火的意思及故事大綱

抱薪救火的意思及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抱薪救火的意思及故事1

成語】:

抱薪救火的意思及故事

抱薪救火

【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解釋】: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想消滅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薪,柴草。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舉例造句】:

當我們遇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幫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成語典故】:

戰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釐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釐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纔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佔了魏國的兩個城鎮,並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釐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乾子也十分恐懼,爲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釐王本來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爲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乾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後,就對安釐王說:“侵略者都是貪得無厭的,你想用領土、權利,去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的慾望。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麼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儘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安釐王只顧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聽蘇代的話,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

抱薪救火的意思及故事2

【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吞併,魏國曾經多次受到秦國的進攻,每次均是割地求和。魏安王四年秦國打敗魏、趙、韓三國聯軍,魏安王又想用割地求和這種抱薪救火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不聽蘇代“聯六國抗秦”的建議,終於被秦所滅。

【出處】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史記·魏世家》

【解釋】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沒能阻止反而加速

【相近詞】火上澆油、飲鴆止渴

反義詞】雪中送炭、根除禍患、釜底抽薪

【成語示列】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抱薪救火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