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班主任勵志演講:不要以叛逆期爲由,對抗父母

班主任勵志演講:不要以叛逆期爲由,對抗父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班主任勵志演講:不要以叛逆期爲由,對抗父母1

1、行爲習慣和學習風氣太差,可能會葬送一生!

班主任勵志演講:不要以叛逆期爲由,對抗父母

我從絕大部分同學身上真的沒有看到畢業班的影子,我真的不太相信你們能在明年六月份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爲你們絕大部分的成績不理想,而是絕大部分同學的行爲習慣和學習風氣着實令人堪憂,而後者,不僅僅會葬送中考,更可能會葬送你們一生。

近段時間,我發現,如果班上沒有老師,絕大部分班級都非常吵鬧,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在前不久學校主持召開的學生座談會上,有不少同學提出自習課一定要老師去守着,因爲班上太吵鬧了,根本無法學習。聽到這個建議,我心裏感到很心痛,很悲涼,很失望。

我們在座的同學都進入學校九年了,如果算上幼兒園,則十二年了,十二年,我們竟然無法上好一節自習課,我們在求學之路上究竟學了些什麼?自習課是衡量一個班班風、學風的試金石,而我們現在竟然連一節自習課都不能安靜、有序地進行,都必須時時刻刻要老師守在旁邊,如果我們連這點自覺性都沒有,將來我們還能成就什麼大事?

也許有同學會覺得老師你太大驚小怪了。

好吧,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我們到學校來,究竟爲什麼?究竟要學些什麼?也許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觀點,我的觀點是:我們到學校來,絕不僅僅是爲了分數,更不僅僅是爲了中考高考,我們到學校來,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生存之道,準確地說,就是要學習職場生存之道,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尊重人、寬容人、理解人。

2、習慣遠比分數更重要,我們永遠要記住!

將來,在座的每位同學都會進入社會,進入職場,都會面對同事,面對領導,面對社會上衆多的人。而現在,每個班級,實際上都是一個職場,你們在班上如何對待老師,如何對待同學,將來,你或許就會如此對待你的上司、同事和客戶。

現在你無視班集體的利益,無視你周圍其他人的利益,將來你也會無視單位的利益,無視同事的利益。現在你拋棄班集體,將來,你也必將會被集體所拋棄!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別人,這是最最重要的習慣。老師在上面講課,你在下面搗亂,這是不尊重人的表現。你不尊重別人,又怎麼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我認爲在課堂,自習課吵鬧,這不僅僅是違紀行爲,更是不道德的行爲。

退一萬步說,如果你自己不想學習,放棄學習,那麼請至少不要影響別人,這是底線,也是最基本的良知。

我還要提醒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集體中,既然是集體,就有規則的約束。今天你們不受紀律的懲罰,將來一定會受到法律的懲罰。記住,那些時刻提醒你,管教你,甚至罵你的老師是爲了你好,如果哪天老師真的不管你了,你不要以爲你勝利了,那是老師已經放棄你。

3、你們都要記住,這是一個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時代

說到這裏,也許有些同學會說,我現在基礎這麼差,我再努力也沒有什麼用。我非常不贊成這種消極頹廢的人生態度,你從來就沒有努力,怎麼就知道沒有用,怎麼就知道自己不會成功?

4、我們爲什麼要努力學習?

努力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最重要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需要我們每一天都堅持,將來,我們必將因此受益。退一步說,就算你經過努力也沒有考上高中,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這也算不上失敗,你依舊有收穫,因爲你已經擁有一種努力的人生態度。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但遺憾的是,我們當中的很多人,總是能給自己找到一萬個不努力的藉口,而總是不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努力的理由。

很多同學會說讀書無用,現在社會上也會流行讀書無用論。有些人會說,我們每天學這些有什麼用。我們會舉例子,比如誰誰沒有讀過書,他不是照樣過得很好,很成功嗎。

這是沒錯,很多讀書不多的人的確獲得了成功,讀書的確不是人生唯一出路,但你能認爲所有沒有讀書的人都獲得了成功了嗎,你又能保證你就是那些沒有讀書者中成功的一個嗎?

我的觀點是,我們沒有必要去討論讀書是否有用,我們現在應當做的就是盡到自己最大努力。而且,我們也不必糾結於每天學的`東西有什麼用,那請問你們,究竟要學什麼纔有用?學印鈔嗎?學點石成金的絕技嗎?

別老是埋怨我們學的東西沒有用,每一點滴的知識,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滋潤着我們的生命,多讀點書,多學點知識,終究沒錯。

5、同學關係是世間最純潔的關係!

趁這個機會,還想跟同學們聊聊同學關係。

每帶一屆學生,我在第一次班會課和學生說的第一句話都是:我們全國有十四億人,我們四五十個同學從天南海北走在一起,組成一個班集體,這是緣分,我們應當倍加珍惜。同學之間的關係,有時甚至比親戚關係更親近,比兄弟關係更親近。

什麼樣的班集體纔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不是成績排在年級第一,不是運動會拿到冠軍,而是這個班級在畢業兩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後,還記得老同學,如果有同學一聲吆喝,班上的同學會成羣結隊再回到母校看望老師,重溫同學之情,那麼這個班集體才叫優秀班級。

同學們,現在你們彼此之間一定會有一些矛盾,這很正常,但記住,我們是同學,而同學關係本應當是世間最純潔的關係,如果我們彼此之間有一些矛盾,希望我們能多些寬容和諒解,儘快把不愉快的一頁翻過去,不要耿耿於懷。

對不開心的事情耿耿於懷,對雙方都是傷害。我相信絕大部分同學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寬容、一個好的班集體,每個同學都可以從中收穫到很多東西,但前提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愛這個班集體,都要爲這個班集體付出。

6、敬父母是你一生的責任

最後,想跟同學們聊聊你們和父母的關係問題。

聽到這個話題,我知道這會戳到很多同學的痛處,我知道在座的不少同學現在和父母的關係非常緊張,不少同學心裏不僅對父母沒有感恩,甚至會討厭父母。我時常接到學生家長的電話,訴說自己的孩子不想與自己交流,說不了幾句就很不耐煩,甚至“兇相畢露”。

有很多家長對我說,老師啊,我真的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了,希望老師能幫幫忙。每當接到這樣的電話,我的心裏非常難受。

在座的很多同學總會以青春期、叛逆期等理由爲自己找到對抗父母的理由,有些同學認爲父母跟不上信息時代的步伐,認爲父母OUT了而不願與父母交流。是的,同學們,你們處於青春期、叛逆期,但這絕對不是對父母橫眉冷對、惡語相向的理由,無論你處於什麼階段,孝敬父母都是你一生的責任,聆聽父母嘮叨是你一生的義務。

或許,你的幾句話,就可以讓父母感到溫暖,你們爲什麼不願意說?想想,你有多長時間沒有跟父母坐下來說說話了。別總是對父母說“煩死”了,這不僅沒有禮貌,也沒有基本的道德。父母都在漸漸老去,身爲兒女,我們應當理解父母的艱辛和不易。

結語

同學們,人生路上,最關鍵的是你們自己,老師只能盡到引導和提醒的責任,老師的力量僅僅如此。

班主任勵志演講:不要以叛逆期爲由,對抗父母2

近日,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20xx畢業典禮隆重舉行。教師代表史蛟教授站上講臺,爲即將畢業的各位同學送上寄語。言短意長,依依不盡。史教授從喬布斯的“熱情理論”切入,爲同學們講解了“精通”、“熱情”和“成功”之間的因果關係。整篇致辭簡短卻講得非常精彩,推薦給你。

以下爲致辭全文: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我們這個時代的夢想教父喬布斯曾經在某著名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絕對不要屈就於一個你不熱愛的工作。現在我有個簡單的問題:同學們之中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全心熱愛、心所向往的職業是什麼嗎?

喬布斯端出的是當前一碗最流行的雞湯,我們姑且叫它“熱情理論”。根據“熱情理論”,年輕人只該去做自己全心熱愛、心所向往的工作。爲什麼呢?因爲熱愛帶來全情投入,全情投入帶來成功,即使不成功,至少你是快樂的。是不是很美妙?無懈可擊。

但是,熱情理論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你有一種天賦的熱情,你得知道自己具有這種熱情。如果你不知道,你最好先暫停一下自己的生活,因爲發現熱情纔是當務之急。我試着在谷歌搜索“找到熱情”(Find passion),返回的結果有七億兩千萬條之多。所以同學們不必擔憂,找不到熱情是個世界性難題。在北美和英國的調查中,只有不到4%的大學生聲稱自己具有某種職業相關的熱情。

當然,匯豐商學院的入學面試是一個例外,當初大家都告訴我,自己從小愛看《漫步華爾街》。

現在你們都不承認你們對金融的熱情了。我就知道,面試的時候你們都是騙我的。

但是有個事實不容忽視:就是成功人士往往確實對自己的事業抱有莫大的熱情,這又如何解釋?很抱歉下面我們要夢迴畢業答辯:相關性並不意味着因果。是熱情導致了成功?還是成功導致了熱情?這其中會不會有反向因果問題?

我今天想要與各位同學分享的,是MIT的計算機博士Carl Newport的答案。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認爲,這是一個遺漏變量問題。其實是有一個第三方因素同時導致了成功和熱情。這個第三方因素是什麼呢?是精通,你對自己職業技能的精通。你達到大師級的水準,就會有信心和成就感,成功和熱情也就隨之而來。

如何達到精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臻於至善。古往今來,答案從來沒有變,精通是持之以恆的專注、努力和不斷練習的結果。

不知大家是否有些失望?但這種認識讓我如釋重負:“天賦熱情”論說我們的熱愛是命中註定,我們只能夠接受安排、追隨熱情。但是如果熱情是後天塑造的,那麼,我們是自由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去選擇對我們有意義的工作,然後日復一日地保持專注和努力。也許這聽起來很單調,缺乏天賦熱情論的浪漫感。但是,專注和努力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纔是終極的自由。

言短意長,依依不盡。最後,代表所有教師們,我要感謝同學們在人生中風華最盛的三年,陪伴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一同成長。希望同學們此去,踏踏實實做事、誠誠懇懇做人。希望同學們在人生路上,收穫友情、愛情、成功和幸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