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關於目標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目標的勵志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要達成偉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祕訣在於確定你的目標,然後開始幹,採取行動,朝着目標前進。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目標的勵志小故事,歡迎閱讀!

關於目標的勵志小故事

第1個故事:獵人的目標

父親帶着三個兒子到草原上獵殺野兔。在到達目的地,一切準備得當,開始行動之前,父親向三個兒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看到了什麼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們手裏的槍、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槍、野兔,還有茫茫無際的草原。”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只看到了野兔。”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有了明確的目標,纔會爲行動指出正確的方向,纔會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事實上,漫無目標,或目標過多,都會阻礙我們前進,要實現自己的心中所想,如果不切實際,最終可能是一事無成。

第2個故事:一個心理學家的試驗

某天,一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着嚮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爲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頭,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着繼續往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有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塊里程碑,人們便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的時候,並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到達目標。

第3個故事:愛因斯坦的目標

愛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認的,他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和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是分不開的。

他出生在德國一個貧苦的猶太家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學、中學的學習成績平平,雖然有志往科學領域進軍,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須量力而行。他進行自我分析:自己雖然總的成績平平,但對物理和數學有興趣,成績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數學方面確立目標纔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別人的。因而他讀大學時選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

由於奮鬥目標選得準確,愛因斯坦的個人潛能就得以充分發揮,他在26歲時就發表了科研論文《分子尺度的新測定》,以後幾年他又相繼發表了四篇重要科學論文,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狀外,還具有粒子的特性,圓滿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宣告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重大變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顯著成就。可見,愛因斯坦確立目標的重要性。假如他當年把自己的目標確立在文學上或音樂上(他曾是音樂愛好者),恐怕就難於取得像在物理學上那麼輝煌的`成就。

爲了避免耗費人生有限的時光。愛因斯坦善於根據目標的需要進行學習,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創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選學法,即在學習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識引導到深處的東西,拋棄使自己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東西,從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選定的目標。他曾說過:"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短暫的一生。……誠然,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次個領域都能吞噬一個人短暫的一生。在這個領域裏,我不久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化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充塞腦袋,並使其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他就是這樣指導自己的學習的。

爲了闡明相對論,他專門選學了非歐幾何知識,這樣定向選學法,使他的立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和正確完成。

如果他沒有意向創立相對論,是不會在那個時候學習非歐幾何的。如果那時候他無目的地涉獵各門數學知識,相對論也未必能這麼快就產生。愛因斯坦正是在 10多年時間內專心致志地攻讀與自己的目標相關的書和研究相關的目標,終於在光電效應理論、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愛國斯坦不但有可貴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對已確立的目標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國鑑於愛因斯坦科學成就卓越,聲望頗高,加上他又是猶太人,當該國第一任總統魏茲曼逝世後,邀請他接受總統職務,他卻婉言謝絕了,並坦然承認自己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確實,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是他終生努力奮鬥才實現了這個目標。如果他當上總統,那未必會有多大建樹,因爲他未顯示過這方面的才華,又未曾爲此目標作過努力學習和奮鬥。

人生智慧:在人生的競賽場上,沒有確立明確目標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許多人並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沒有確立目標或沒有選準目標,所以沒有走上成功的途徑。這道理很簡單,正如一位百發百中的神射擊手,如果他漫無目標地亂射,也不能在比賽中獲勝。

第4個故事:薩爾洛夫將軍的目標

羅斯福總統夫人在本寧頓學院讀書的時候,打算在電訊業找一份工作,以補助生活。他的父親爲她引見了自己的一個好朋友——當時擔任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

將軍熱情的接待了她,並認真地問:“想做哪一份工作?”

他回答說:“隨便吧。”

將軍神情嚴肅地對她說:“沒有任何一類工作叫‘隨便’。”

片刻之後,將軍目光逼人,以長輩的口吻提醒她說:“成功的道路是目標鋪出來的。” 如果人生沒有目標,就好比在黑暗中遠征。人生要有一生的目標,一個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週的目標,一月的目標,一年的目標。

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偉大的目標構成偉大的心靈,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動力,偉大的目標形成偉大的人物。沒有遠大的目標會使人失去動力!沒有具體的目標會使人失去信心!”哲人的話是對心理學家結論的概括註解,所以,教師要十分注重幫助學生設計人生目標。

第5個故事:山田本一的小目標

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的故事。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兩次奪得世界冠軍。當記者幾次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時,山田本一總是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憑智慧戰勝對手,取得勝利。人們都知道,馬拉松比賽主要是運動員體力和耐力的較量,爆發力、速度和技巧都還在其次,因而對山田本一“憑智慧取勝”的回答,許多人疑而不信,總覺得他是在招搖誇張,故弄玄虛。然而十年後,人們終於從山田本一的自傳中,驗證了“憑智慧取勝”確實是他獲得成功的經驗所在。他在自傳中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將比賽的路線仔細的勘察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一家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公寓這樣一直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以百米衝刺的勁頭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而輕鬆的跑完。起初,我並不是這樣做的,而是把目標一下子定在終點線的那面旗幟上,結果跑到十幾公里就覺得疲憊不堪了,因爲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嚇倒了。

大的成功由小的目標鋪墊而成。

第6個故事:請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清晰的目標

哈佛大學曾用25年的時間,進行過一項跟蹤調查,被調查者是一批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大致相當的年輕人,通過他們來判斷目標對人生有着怎樣的影響。

結果表明,3%的被調查者有着十分清晰且長遠的目標,10%的被調查者有着比較清晰的短期目標,60%的被調查者目標模糊,27%的被調查者根本就沒有什麼具體的人生目標與長遠規劃。

25年之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再次找到這些被調查者,結果發現:在25年的時間裏,僅有3%的被調查者幾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標,25年來一直都朝着同一個方向不懈地努力奮鬥。25年後,他們幾乎個個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

10%有清晰短期目標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爲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60%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成績。

另外那27%沒有目標的被調查者,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很不如意,經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經常都在抱怨別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世界,而從未想過要努力奮鬥,出人頭地。( )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已經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麼,所以最終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所以成功相對來說也打了折扣。這項調查生動地說明了明確生活目標對於人生成功的重要意義。

香港著名推銷商馮兩努曾這樣說過:“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是啊,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身處何境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朝着什麼方向走。只有目標正確,成功纔會降臨。所以,親愛的朋友,請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清晰的目標吧,你肯定需要的!

  第7個故事:有遠大的目標並行動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12歲的那一年,隨着父親駕着馬車到城裏,偶然間見到一部以蒸汽做動力的車子,他覺得十分新奇,並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氣做動力,那麼用氣油應該也可以,我要試試!

雖然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從那時候起,他便爲自己立下了10年內完成一輛以汽油做動力的車子。

他告訴父親說:“我不想留在農場裏當一輩子的農民,我要當發明家。”

然後他離開家鄉到工業大城底特律去,當一名最基本的機械學徒,逐漸對於機械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工作之餘,他一直沒有忘記他的夢想,每天勞累地從工廠下班後,仍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發工作。

29歲那年,他終於成功了。在試車大會上,有記者問他:“你成功的要決是什麼?”福特想了一下說:“因爲我有遠大的目標,所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