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精選18篇)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在這個社會上與大家相處,如何拿捏得宜,做到人人接受,人人讚美呢?就要懂得處世之道,也就是爲人之道。下面是教會做人的十個經典小故事,歡迎閱讀: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精選18篇)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

有一位女士,多年來總是嘲笑對面的女鄰居懶惰:“你看她衣服永遠都洗不乾淨,晾着的衣服上面總是有斑點!”有一天,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聽見她嘲笑對面的女士時,就仔細地觀察起來。結果細心的朋友發現了問題所在,於是拿起一塊抹布,把女士家的玻璃窗上的污垢擦乾淨,然後說:“你再看看,對面的衣服還髒嗎?”原來是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窗髒了。

感悟:自己的玻璃窗髒了,透過這樣的窗戶看任何東西恐怕都是髒的。自己的心靈晦暗了,那麼看任何人都是污濁的,有問題的,甚至是邪惡的。同時告訴人們,當你說別人不是時,應首先反省反省自己。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2

有一次,一位朋友拿給我的親戚一疊複雜的插圖讓他描畫,當然報酬很高。他一面幹一面對我說,這些插圖都這麼難畫,一定是那個朋友把容易描畫的都選了去,讓他啃“骨頭”,於是他就對朋友心生不滿,並敷衍了事。

幾天以後,那位朋友來取插圖,同時還帶來了更多需要描畫的插圖,而且都比先前的那些插圖容易描畫。原來那個朋友是想讓他先描畫難畫的,如果他能勝任那麼容易畫的他就更能勝任了。然而朋友看了他描畫的插圖後,沒再留下那些容易描畫的插圖。事後那位朋友遺憾地告訴我:“本來我是想幫他牽上這條線,好讓他以後一直幫這家出版社做下去的,可以固定地掙一筆‘外快’,誰知他不能勝任。”

感悟:讀了這篇短文後,我們不難知道,其實並不是文中我的親戚的能力不能勝任,而是他的心不能勝任,他的心臟了,所以他總也看不清事實的真相,總以錯誤的眼光看待一切,最終貽誤的是自己,只好眼睜睜地看着那煮熟的鴨子飛走了。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3

一隻關在籠子裏,一隻放飛在野外。在籠子裏的小鳥三餐無憂,在野外的小鳥自由自在。兩隻小鳥經常交談。籠裏的小鳥羨慕野外小鳥的自由自在;野外的小鳥則羨慕籠裏的小鳥的安逸。一日,一隻小鳥對另一隻小鳥說:“咱們換一換吧!”另一隻小鳥同意了。

於是籠子裏的小鳥飛進了大自然,野外的小鳥飛進了籠子裏。從籠子裏飛出來的小鳥高高興興,在大自然裏拼命地飛呀飛呀;飛進籠子裏的小鳥也十分興奮,因爲不用爲尋找食物而發愁了。

但不久,兩隻鳥都死了。一隻是因飢餓而死,一隻是因憂鬱而死。從籠子裏出來的小鳥獲得了自由,卻沒有同時獲得捕食的本領;飛進籠子裏的小鳥獲得了安逸,卻失去了自由。

感悟:本來兩隻鳥都生活得很幸福,各得其所,相安無事,但是,它們卻這山望着那山高,慾壑難填,結果把那小命都搭上去了。這個悲劇告訴人們:知足者常樂。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4

在森林裏住着一個獵人。有一次,他在打獵途中遇到了一隻美麗的小鹿,可是子彈打光了,於是他順手把幾粒吃剩的櫻桃核放進了槍膛。槍響了,頭部受傷的小鹿很快消失在密林深處。奇蹟就由此發生了。

第二年春天,人們驚奇地發現,森林裏出現了一隻頭頂上長着櫻桃樹的小鹿。櫻桃小樹在小鹿頭頂上茂盛異常。在收穫的季節裏,小鹿搖落鮮紅的櫻桃果,把果實分給森林裏所有的居民,包括那個射傷她的獵人。小鹿由此贏得了大家的喜愛與敬佩。

感悟:人生就要像小鹿那樣,敢於鼓起直面困難的勇氣,把襲來的子彈仔細珍藏,在血和淚的澆灌下讓她它長大、開花、結果。漫漫人生路,幾多風雨,幾多坎坷,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堅強,要笑着面對挫折和打擊,並最終把它們轉化成前進的動力。此外要學小鹿,像她那樣以仁慈爲懷,以德報怨,化敵爲友,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環境。

教會做人的十個經典小故事五、多了一層銀子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爲什麼自己有錢後變得越來越狹隘自私了。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問:“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富人說:“我看到了外面世界裏有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說:“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爲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感悟: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只不過多了一層薄薄的水銀,就使人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見別人了。世上見利忘義的人眼裏只有“錢”,一身銅臭味,什麼親情、友情、同志情統統忘得一乾二淨。跳出錢眼吧!這樣你的眼裏不僅有自己,也會有世界。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而我說,精神不是萬能的,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作爲人還是要有一點精神,否則有奶便是娘,這與禽獸何異?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5

印度有一個著名的寓言:說的是父子倆在街上買了一頭毛驢牽着回家。路上遇見了一個跛子,跛子說:“有了驢不騎,買毛驢幹什麼?”於是老人叫兒子騎了上去,自己跟着走。不久,被一個老頭子看見了,便說:“年少的騎驢,讓年老的跟着走,太不像話!”老人聽了就叫兒子下去,自己騎上去。走着走着,被一個抱小孩的婦女看見了,便說:“做父親的騎毛驢,倒叫兒子跟着走,心裏怎麼過得去?”於是老人就把兒子拉上驢背,一同騎着走。這時候被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看見了,便說:“小小的一頭毛驢,哪兒能經得住兩個人壓呢?真是太狠心了!”父子倆認爲言之有理,於是只好擡着毛驢走。過一座橋時,毛驢因爲不舒服,掙扎起來,結果掉進河裏淹死了。

感悟:同是騎毛驢這件事,世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細細地想一想,每個人的話不無道理。可見每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由他們各自的不同情況、不同經歷和不同處境所決定的。當各種各樣的要求同時出現時,我們決不能盲從,要三思而行,想一想是否真有道理?然後再決定何去何從。自己的腦袋一定要長在自己脖子上。人云亦云,見風使舵,遇事無主見,即使是好心也會辦出壞事。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6

一天,英國詩人拜倫在倫敦的泰晤士河畔散步。他看見一個富人掉進河裏,一個窮人奮不顧身地把富人救了上來。那個富人獲救後,不僅沒說一句感謝的話,而且還傲慢地甩給窮人一個銅錢。圍觀的人憤怒了,要把那個富人重新扔到河裏去。拜倫不慌不忙地阻止了大家,說:“饒了他吧,他很清楚自己的價值是多少!”富人聽了拜倫的話,滿面通紅地抱頭鼠竄。

感悟:古人云:窮不失志,富不顛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窮人救富人,在情理之中,可是富人輕視窮人,實在太不應該。而拜倫一語驚人,頃刻之間化解矛盾,使富人無地自容,使窮人揚眉吐氣。這就是語言的魅力之所在。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7

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了3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你吃哪塊?”富翁問。“當然是最大的那塊!”說完兩人開始吃起來。當富翁把最小的一塊吃完又拿起了最後一塊吃起來。顯然富翁比青年吃得多。這時候富翁說:“要想成功,要懂得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大利,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感悟:只要放棄眼前利益,纔不會因小失大。青年吃西瓜時吃大的,表面上看很聰明,佔了大便宜,但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問題,吃了大虧。而富翁表面上看是吃了大虧,但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問題,卻佔了大便宜。因爲小的吃起來快,富翁可以迅速地吃完第一塊小的後再拿第二塊,這樣一來無疑形成了二大於一。富翁用三塊西瓜形象地給青年上了一堂如何才能走向成功的課。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8

得克薩斯州的亞林諾到了上中學的年齡,母親把他送入當地一所學校。學校實行全封閉寄宿管理制,在那裏他得準備接受爲期10天的意志磨練。學校餐廳的午餐是無限量免費供應的,由於訓練相當艱苦,往往等到亞林諾再去盛第二碗飯的時候,大鍋裏已是空空如也。

母親來學校看兒子,亞林諾滿腹委屈地向母親傾訴。誰知母親聽後哈哈大笑說:“孩子,吃飯的時候,你是不是一開始就盛了滿滿一大碗?”亞林諾回答:“是的。”母親又說:“這就對了,所以你吃不飽!”亞林諾更詫異了:“我要是不先盛一大碗,就更吃不飽了。”母親神祕地一笑:“你可以先盛半碗,這樣你肯定就比別人先吃完,就有時間去盛第二碗,而且可以是滿滿一大碗!”亞林諾聽了母親的話,沉思片刻,終於明白了。

感悟:俗話說,有得必有失。有時候表面上得到了不少,其實失去的更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小事,並不是沒有辦法,而是我們不曾換一個思維方式去想。亞林諾的母親就是因爲換了一個思維方式,告訴了兒子運用“先少後多”的祕訣,我相信,他下次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9

一個小孩的手插進了放在茶几上的茶花樽裏。花樽上窄下闊,所以,他的手伸了進去,但卻拔不出來。媽媽用了不同的方法,想把卡着的手拿出來,但卻不得要領。

媽媽開始焦急,她稍微用力一點,孩子就痛廳局級哇哇大哭。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媽媽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又有些猶豫,因爲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極具價值的古董。不過,爲了兒子的手能夠拔出來,這是唯一的辦法。結果,她忍痛把花樽打碎了。

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媽媽也就不計較了。她叫兒子將手伸給她看看有沒有受損傷。

雖然兒子完全沒有任何外傷,但他的拳頭仍是緊握住似的無法張開。是不是抽筋了呢?媽媽又再次驚惶失措。

原來,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爲他緊握着一個五元的硬幣。他是爲了拾這個硬幣,所以將手卡在花樽的口內。孩子的手伸不出來,並不是因爲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爲他不肯放手。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0

孔子觀賞着向東流去的水,子貢見了向夫子問道:“君子一見到大水便要前去觀賞,這是爲何呢?”

孔子回答:“因爲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卻不以爲自己有什麼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性’;不管它流向低處還是流向屈折,姿勢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這就像‘義’;水勢盛大,永沒有窮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瀉,到很深的溪谷也毫無懼色,這如同是‘勇’;它能作爲衡量地平面的標準,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滿之後,不需用什麼刮平,自然平正、端正,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細微的地方,這又有些像‘明察’;不論從哪裏發源,它一定是向東流去,不變其志,這又如它的‘志向操守’;它流出流入,一切東西因此變得潔淨,像是它善於教化和感化。水的德性有這麼好,所以君子見到水一定要前去觀賞。”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1

明代著名畫家唐伯虎從小就喜歡文學和畫畫,師從當時著名畫家沈周學畫。

轉眼一年過去了,他畫技大長,所畫的畫已經顯現出大家風範,在附近很有名氣。唐伯虎開始有點洋洋自得,覺得比起老師的'畫來自己也毫不遜色,從他那裏再也學不到什麼。於是,他藉口母親需要照顧,向老師提出想早點回去。他還拿出自己的畫作請老師點評,實際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畫藝。

沈周老師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沒有強留唐伯虎,也沒有看他的畫作,只是請他到自己房間來吃飯送別。這個房間只有一扇窗戶,窗外景色怡人,沈周老師就讓唐伯虎過去開窗通風。

唐伯虎朝窗戶走去,可誰知那“窗”怎麼開也開不了。唐伯虎問,“窗戶上鎖了嗎?”沈周笑笑說:“哈哈,你看仔細了再開。”

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哪是什麼窗戶,而是老師掛在牆上的一幅畫。老師這畫畫得十分逼真,以至於讓唐伯虎誤認作是窗戶。

唐伯虎羞愧地對老師說,“請老師原諒我的膚淺驕傲,我願意再跟您學習三年。”

此後,唐伯虎改變了目空一切的態度,認真領會老師的教導,終於成爲一代大師。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2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個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着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擡頭一望,牀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爲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着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孩子從牀下爬了出來,於是他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狗身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3

有位哲人說過:做人的極致是平淡。

做人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時刻,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律行,讓自己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臺上,贏得社會、生活、他人的信賴。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用純淨的心靈來感受父母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種種關於人的行爲。當然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榜樣,是他們把做人的善良、寬容與對生活的愛,一點點的浸染了我們全部的身心;及至上了學,又得到老師們關於做人更深層次的教育,讓我們讀懂了做人的道理,處事的哲學。這一階段對我們整個的人生都大有裨益,因爲知識讓我們有了做人的資本和識別行爲的能力,也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人生。

人生的目標與做人相互結合在一起纔有了美好的希望。當我們參加了工作,真正走上了社會,耳聞目睹了人的全部生活本真,處人與立世其實並不簡單,僅僅以自己一顆善良的心去溫暖他人,其實也不盡然。因爲美與醜共存,假與真並在,這時的做人真的很無奈,人的自私的一面,齊齊都會展露在你的面前。太多的時候不得不讓我們爲了生存左右逢源而變得世故、圓滑,其實這纔是做人生存中爲了適應生活、社會的無奈之舉。

有時候,做人也讓我們頗費思量,誠如哲人所言,做人的極致是平淡,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因着人的慾望、道德、修養、自身素質的不同,人也不盡相同,是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就很能代表這一點。

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會做人,但做人有時候卻讓我們在生活中永遠也讀不懂它。這就要我們一生都要學做人,並且仍是要做到善良與平淡纔是最真。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4

“誠信”二字,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吧。在生活中經常有人說“做人要以誠信爲本”,生意人做生意也講究一個誠字,可是買着卻不放心,經常問“這東西假不假”,“別坑我”……諸如此類的話,這說明了什麼,“誠信”二字似乎成了人們口上說,實際上不做的東西。

有一件事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誠信的含義。一次去火車站,成火車去奶奶家玩,上了火車,和對坐的人聊的很投入,突然我想去wc可是人太多了,東西那不了,這可怎麼辦,只見那人對我說“小妹妹,你去吧,我幫你看包,放心少不了。”看她那樣子不象是壞人,於是就去了,去了好長好長時間,回來了,又和她聊了起來,過了一會我到站了,她也下了車,這是,我突然想起,她不是說她比我早到地方嗎,怎麼和我一起下車,於是我問了她,她說:“剛纔給你看包時,我正好該下車了,可看你還沒來,就等你,沒撈着下車,所以就……”我怔住了,多麼好的人啊,就爲了“誠信”二字得繞這麼多路,我終於體會到了誠信的力量……

爲了實現妻子的諾言,曾子殺豬,教導了孩子要誠實;爲了實行變法,公孫鞅立木取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推行了變法;爲了實現自己對楚王的諾言,晉文公退避三舍,最終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爲了實現……

爲了講誠信,從古至今的事例還很多。願所有人以誠信爲本,處處講誠信,讓世界變的更美好!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5

黑貓亞瑟是動物王國中有名的老鎖匠,它有兩個徒弟叫伊立和蒙特,它們是兩隻聰明的哈巴狗。

這一天,亞瑟把兩個徒弟叫到跟前說:“我這裏有兩個保險箱,你們誰先打開,我就把一生的真傳傳給它。”

大徒弟哈巴狗伊立只用了十多分鐘就打開了保險箱,而二徒弟哈巴狗蒙特卻用了半個多小時。

亞瑟問伊立:“你看到保險箱裏有什麼?”伊立大聲說:“師傅,裏面有一塊手錶,還閃閃發光呢,我想是塊金錶。”

亞瑟又問蒙特同樣的問題。蒙特說:“師傅,我什麼也沒看見。你只讓我打開鎖,別的我連看都沒看。”

亞瑟向大家宣佈,二徒弟蒙特爲它的正式接班人。 這可真出乎大家的意料。

這時,亞瑟說:“不管幹哪一行,都要講究一個‘信’字。尤其是作爲一個手藝高超的鎖匠,必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不見,否則最終就會害人害已。修鎖的人身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不管幹哪一行,都要講究一個‘信’字,對每個人來說,是爲人之道,離開它將寸步難行。因此,人人都應該擁有誠信這把鎖,無論何時都不能失去它。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6

做事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人,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麼,他的事業將會大受影響。

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這是古訓,先人早就強調了“做人爲先”的重要性。我們的先人_孔子,其思想可以說是中國力千年文化底蘊的沉澱,他告訴我們“子欲爲事,先爲人聖”“得才兼備,以德爲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因此的可見,中華民族歷史來講究做人的道貌岸然理。

我們從小到大,有關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詳。然而,品性優劣卻人各有異,做事的結果也大相徑庭。任何失敗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樣,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怎樣做人。

美國加州數碼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術工程師,有一個叫史密斯的年輕人去面試,他在一間空曠的會議室裏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會兒,有一個相貌平平、衣着樸素的老者進來了,史密斯站了起來。那位老者盯密斯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史密斯不知所措的時候,這位老人一把抓住史密斯的手說;“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謝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可能再也看不到我的女兒了。”“對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史密斯一臉迷惑地說道。

“上次,在中央公園,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兒從湖裏救上來的!”老人肯定地說道。史密斯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老人把自己當成他女兒的救命恩人了。“先生,你肯定認錯了!不是我救了你的女兒!”史密斯誠懇地說道。“是你,就是你,不會錯的!”老人又一次肯地地說。史密斯面對這個對他感激不已的老人只能作些無謂的解釋;“先生,真的不是我!你說的那個公園我至今還沒有去過呢!”聽了這句話,老人鬆開了手,失望地望着史密斯說;“難道我認錯了?”史密斯安慰老人說;“先生,彆着急,慢慢找,一定可以找到救世主你女兒的恩人的!”

後來,史密斯接到了錄取通知書。有一天,他又遇到了那個老人。史密斯關切地與他打招呼,並詢問道;“你的女兒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嗎?”“沒有,我一直沒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開了。

史密斯心裏很沉重,對旁邊的一位司機師傅說起了這件事。不料那師機哈哈大笑;“他可憐嗎?他是我們公司的總栽,他女兒落水的故事講了好多遍了,事實上他根本就沒有女兒!”

“噢”史密斯大惑不解。那位司機接着說;“我們總栽就是通過這件事來選拔人才的。他說過有德之人才是可塑之才!”

史密斯兢兢業業地工作,不久就脫穎而出,成爲公司市場開發部總經理,一年爲公司贏得了3500美元的利潤。當總栽退體的時候,史密斯繼承了總栽的位置,成爲美國的財富巨人,家喻戶曉。後來,他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說;“一個一輩子做有德之人的人,絕對會贏得別人永久的信任!”

世間技巧無窮,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間變幻莫測,唯有人品可立一生!這就是作爲一個成功人士或希望成爲一個成功人士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

具體到上面的故事,面對老者的“錯認”,史密斯完全可以“將錯就錯”,反正這是一樁好事,況且又是老者主動認自己爲女兒的救命恩人的,自己完全可以接受這一美譽,此事也可能給自己的求職助一臂之力。然而,正真、誠實的史密斯卻沒有這樣做,他一口否認了這個事實,由此也憑着高尚的德行征服了公司的總栽,最終脫穎而出,不斷升遷,直至登上公司最高位置。

由此可見,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做人的重要性、道德和重要性、人品的重要性有多大。如果當初史密斯昧着良心將美益安到自己身上,也就不可能跨進那家數碼影像有限公司了,更不可能成爲公司的最高領導了。

《左傳》記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意思是說;最上等的是確立高尚的品德,次一等的是建功立業,較次一等的是著書立說,如果這些都能夠長久地流傳下去,就是不朽了,此處所說的“立德”,便是指會做人,擁有好人品。

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它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構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個人信譽方面的全部財產。好人品,使社會中的每個職業都很榮耀,使社會中的每一個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財富、能力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榮譽都無偏見地得到保障。

品行不佳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會喪失很多機會。管理學上有一種“中庸”理論,意思是說;任何一個想要穩步發展的組織,都要劃分出三個檔次,首先是德才兼備,其次是德高才中,最後纔是德才中等,唯一不可用的是有才無德的人,因爲這樣的人極其危險。正如《三國演義》中的呂布,能征善戰,英雄無敵,但品格低下,先認丁原做義父然後殺丁原,後認董卓做義父然後父董卓,最終被曹操抓起來,再也不敢用他,只得把他殺掉。

人生道路,不管你是用人還是爲人做事,都要牢記“做事先做人,擁有好人品”這句箴言,好的人品將有助於你走上成功之路。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7

漢王四年。韓信平定了齊國,齊國人蒯通知道天下的勝負取決於韓信,就對他說:“相你的‘面’,不過是個諸侯:相你的‘背’,卻是個大富大貴之人。當時,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在你手上,你不如兩方都不幫,與他們三分天下。以你的賢才,加上衆多的兵力,還有強大的齊國,將來天下必定是你的。”

韓信說:“漢王待我恩澤深厚,他的車讓我坐,他的衣服讓我穿,他的飯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的車要分擔人家的災難,穿人家的衣服要思慮人家的憂患,吃人家的飯要誓死爲人家效力,我與漢王感情深厚。怎能爲個人利益而背信棄義。”

我們姑且不論劉邦以後處死了韓信,但就人情世故而言,劉邦很成功,他能令韓信在有背叛之心時產生了愧疚,不忍去做。

通曉人情,從反面講,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愛面子,那你就不要傷別人面子;你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別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像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人做。

項羽就是其中之一。他雖然有“霸王”的美稱,卻只有霸者的習氣,沒有王者的風範。他自己想稱王,卻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做官。該賜爵的時候,爵印就在他手裏,棱角都磨損了,可是他還是捨不得頒發下去。

因此,與其說項羽敗給了劉邦,還不如說他輸給了人情。

當你對朋友的所作所爲有意見時,勸誡的時候,也要給朋友面子。你總得先說,“你的某某事做得挺棒,效果、反應都不錯”,然後,你再用“就是”、“但是”、“不過”等來做文章。每個人都明白,這些詞語後面的纔是真正要說的話,但前面的話一定要說,因爲它不是假話,也不是廢話,而是爲營造一種和諧氣氛的客氣話。直來直去的語言會掃了對方的面子,讓對方對你產生反感。所以,委婉的話少不了。如果你不能用心良苦爲朋友着想,保全朋友的面子,那麼朋友臉上掛不住了,自己也會弄得不好意思。

因爲人人都要維護自己的面子,所以往往在社會交往中會發生這樣的事,兩個爭執的人常會找到第三方,比如你,來評理,讓你給他們分個高下。

這時,爲了你們的友誼不受傷害,你就需要讓他們平息紛爭,能解決了問題最好,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至少也要給足雙方面子,不能厚此薄彼,這就是“打圓場”。“打圓場”運用得好,可以融洽氣氛、聯絡感情、消除誤會、緩和矛盾、平息事端,還有利於應付尷尬、打破僵局、解決問題。因此,“打圓場”是人際交往中人們必須具備的一種社交技能。

巧妙地聯絡感情。尋找共同點。假如你想讓兩個彼此成見很深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親人突然遇到過去關係很差的人而你又在場,假如你作爲隨從人員參加韻某個談判暫處僵局……作爲第三者,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聯絡雙方的感情。努力尋找雙方心理上的共同點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有的時候一幅名畫、一張照片、一盤棋、一個故事、一則笑話、一句諺語、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經歷,乃至一杯酒、一支菸都可能成爲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成爲融洽氣氛、打破僵局的契機。

由此可見,給人留足面子,也就是爲自己鋪好人脈的基礎。

教會做人的經典小故事及感悟 篇18

記憶中,爺爺之前做賣醋的買賣,從縣城批發點散裝的醋來,然後挑着兩個木桶挨家挨戶地叫賣,爺爺賣的醋正宗不摻假,價格也合理,所以這一帶的人家都喜歡買他的醋。爺爺賣醋的生意好,他的熱情自然就高了,經常是起早摸黑地賣醋。

然而,隨着年歲的增長, “醋爺爺”已經代替了以前的“醋大爺”,直到有一天,爺爺實在不能肩挑起兩個木桶了,他倒下了,從此結束了三十多年的賣醋生涯。

有一天,爺爺突然跟我說:“有件事我藏在心底多年了,眼看快見閻王了,不妨說出來,說出來心裏才痛快。”爺爺一改往日慈祥的笑容,滿臉充滿着憂鬱和嚴肅:“有一次我收到一張十元假幣,我又將假幣錯找給了我的一個客戶,當天晚上我才發現,第二天我逐家去問,是否收到過我給的假幣了,可是誰都不承認,大家都說我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他們相信我,越是相信,我心裏越不是個滋味。唉!都怪我眼花記性差!”

面對爺爺的自責,我忙安慰他說:“那個給假幣的人錯誤在先,您也是受害者,您沒有錯。”爺爺深嘆一口氣:“可是我已經知道是假幣了,這樣做違背了我的做人原則,記住了,誠信做人啊!”我一下子更覺得爺爺是那麼的偉大、可敬。

病魔再次襲擊着體弱的爺爺,當我匆匆趕到家時,爺爺已經奄奄一息了,講話都很困難,緊緊地貼着他,隱隱地聽到“醋”的呼喚,我一下子明白了,找出爺爺曾經用來賣醋的兩個木桶,流着淚將幾瓶老陳醋倒入桶中,滿屋子裏立即瀰漫着濃濃的醋香,我哭着說:“爺爺,這是譽滿天下的老陳醋,香嗎?”老人家吃力地點着頭,嘴角露出了絲絲笑容,然後,悄悄地離開了......

我們一直在想,爺爺臨終之前爲什麼要刻意地提到醋,他期盼的目光時刻糾纏着我,我無法忘記。有一天,全家人終於茅塞頓開,爺爺是在提醒着我們:做人要誠信。我想,也許這個就是爺爺所總結出來的醋的精神吧!而他正是用這種精神樹立了一座不倒的豐碑,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晚輩們一直在不斷地仿效、延續,並定爲家規之一:誠信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