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正能量勵志經典故事

正能量勵志經典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6K 次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成功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下面是正能量勵志經典故事,請參考!

正能量勵志經典故事

  正能量勵志經典故事一: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爲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爲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爲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正能量勵志經典故事二:

在拉薩貢嘎機場下飛機,坐在車中看到窗外疾馳而過的景物時,馬成亮與同學們喜悅激動的心情頓時消失殆盡,眼前的西藏落後、荒涼,遠非想象中美好。

源於追逐鄉村音樂這個最樸素的夢想,馬成亮來西藏支教,然而,強烈的高原反應,途中所見的貧瘠荒原,讓一行人的滿腔熱血頓時冷卻。兩個同學當即打道回府,但馬成亮未停頓,而是趕往自己支教的拉孜中學。

語言不通是橫亙在馬成亮面前的一大障礙,但他很快就學會簡單的藏語。家長與學生也漸漸喜歡上這個有着一臉燦爛笑容的大男孩。

音樂是馬成亮的最愛,也讓他快速地走進孩子們的心裏。

一天,馬成亮發現一個叫多吉項珠的男孩從不舉手發言,反而調皮地把兩隻手臂藏在衣袖中,馬成亮便狠狠地批評他。男孩不吭聲,只是低下頭,久久不願擡起來。下課後,班上的幾個學生告訴馬成亮,多吉項珠並不是搗亂,而是因爲5歲時一場意外的觸電事故使他失去雙臂。馬成亮聽,後悔莫及。這個少年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走出傷痛,並淡然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放學後,馬成亮走進教室,蹲在多吉項珠面前,扶着他空蕩蕩的衣袖,誠懇地說:“對不起,老師錯。”

發現多吉項珠喜歡音樂,馬成亮就教他吹口琴。音樂讓多吉項珠找到快樂與自信。他在課餘忘我地練習吹口琴,吹奏技巧日趨嫺熟。在一次文藝匯演中,多吉項珠在全班同學的和聲伴奏下,用口琴吹奏一曲《感恩的心》,贏得滿堂喝彩。那一刻,多吉項珠喜極而泣,夢想在他的心裏悄然萌芽。

長期的高原太陽光照射,使馬成亮的眼睛患“飛蚊症”,他不得不到上海接受治療。在上海,他有許多時間與在那裏讀大學的妹妹相聚。看着妹妹腳上已開裂的運動鞋,他感到心酸,更深感愧疚。這些年,他對家人付出得太少。他決定留下來賺錢,贍養父母,資助妹妹讀書。馬成亮找份工作,開始朝九晚五的生活,久違的都市氣息一點一滴融入生活。可是,他總覺得還缺些什麼,吹不到西藏高原的風,無法沐浴高原的日光,他覺得自己像一株接不到地氣的草。一天,他站在車水馬龍的街頭,看着一羣羣放學的孩子從面前走過,耳邊彷彿響起多吉項珠的口琴聲,眼前又出現自己與學生們在野外踢球、唱歌、跳舞的一幕幕場景。西藏,已成爲深深刻在他心頭的第二個故鄉,讓他割捨不。

馬成亮又回到西藏,學生們跑向他,又唱又跳。接下來的7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西藏。讓他欣慰的是,他任教的學校,學生人數從最初的幾百人增加到如今的三千多人,他教過的學生有的已經在大學深造。

2013年5月,馬成亮與自己的學生依依惜別,他將去泰國孔子學院支教。多吉項珠把一個小布袋放在他手裏,說:“老師,這是我收集的,我會記住蒲公英的花語。”

馬成亮打開小布袋,裏面是一些蒲公英的種子。他曾告訴學生,蒲公英的花語是永不停止的愛,他教育孩子們長大後要做高原上的“蒲公英”。馬成亮緊緊擁抱着孩子們,欣慰地笑。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紮根。

馬成亮,這朵西藏高原上的“蒲公英”,一路播撒着愛、信念與希望。

  正能量勵志經典故事三:

戰國時候,盛行一種“養士”的風氣,將權勢的人都喜歡招攬各種人才,他們養在家中,隨時爲自己效力。這些投靠權貴的人被稱爲“門客”。當時秦國的相國呂不韋也養三千門客。這麼多門客之中,各個階層、各種經歷的人都有。呂不韋爲擡高自己的名聲,叫他們收集衆說編寫一本厚厚的書,題名爲《呂氏春秋》。在這中書裏。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古今治亂都寫到。書寫好後,呂不韋下令把書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同時宣告:有誰能夠增加或者減少這本書一個字的,相國賞他千金。幾天過去,始終沒有一個人提出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呂氏春秋》真的完美到增減一個字都不行嗎?不是的,只不過由於呂不韋當時是權勢顯赫的相國,這本書又是他立意要標榜自己,用“呂氏”名義寫成的,人們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