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大學生勵志性圓夢小故事

大學生勵志性圓夢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成功往往都源於一個夢,從一個不現實的夢出發,一步一步在現實中成真。沒有成功是在夢中實現的,因此要圓夢,就要先夢醒,帶着夢想到現實生活中努力實現。多少人有夢想,又多少人能如願圓夢,勵志的花堪折時直須折,大學生的彪悍故事無需解釋。以下是小編爲你整理了大學生勵志性圓夢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大學生勵志性圓夢小故事

  大學生勵志性圓夢故事一

孫妍珊:上蒼爲我留着另一扇窗

孫妍珊是澳門人,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系2012級學生。自幼身患“腦癱”,至今無法自如行動。幼年時更是爲了學邁步付出過常人難以體會的艱辛。“跌倒了就自己爬起來,累了就多堅持一會。”

也正因這種艱辛,將她打磨成了一個獨立堅毅的女孩。她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參加各種比賽,包括徵文、演講、英語配音、筆譯比賽等,獲得了不少獎項。但她更看重體驗這些比賽奇妙而緊張的過程和賽後總結所帶來的精神收穫。

孫妍珊,這個來自澳門的身患腦癱的小姑娘,如今已然可以自信地站在舞臺上,爲改善國內殘疾人生活現狀而滿懷激情地演講。她說,儘管我有肢體缺陷,但我堅信,一次次從跌倒中爬起,我可以和別人一樣能真正地站起來。我期待着更富有挑戰和機遇的將來。

  大學生勵志性圓夢故事二

甘書傑:陽光“暖男”笑對灰色人生

開朗帥氣是甘書傑常被貼上的標籤,不過1992年出生的他卻肩負了沉重的包袱。甘書傑自幼家境貧寒,2003年父親癌症晚期去世,母親打零工將他拉扯大。“覺得自己和別人比,差距太大”。但母親用樸實的方式教會了他許多道理。

“就像剛上大學時,我媽跟我說,大學就像秋天,獎狀就是落葉,大家都走同一條路,撿多少落葉全由你努力。”考上桂林理工大學後,他一有時間就去打工掙錢,希望靠自己努力減輕母親身上的擔子。

甘書傑說,磨難是筆財富,我可以通過自強改善家境,我可以依靠自己觸摸夢想。他用獎學金交學費,兼職賺生活費,比賽獎金補貼家用……他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天道酬勤”,他用錚錚鐵骨書寫下“男兒當自強”。

  大學生勵志性圓夢故事三

許德旺:明星志願者出自苦難磨礪

許德旺,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13級研究生。1990年11月6出生於蘇皖交界的一個偏僻鄉村,3歲時,他的父親被捲進攪拌機齒輪,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落在母親的肩上,16歲時,他的母親罹患胃癌晚期,最終不治而亡。母親臨終前,對他說“幫我把眼角膜捐了”。面對這樣的家庭變故,他奮發自強,頑強拼搏刻苦學習,最終考入東南大學。

或許是深受母親這種奉獻精神的影響,他對志願服務有了一份特殊的情結。在東南大學,許德旺是最有名的“志願服務者”。在校期間他倡導設立“東大土木築夢獎學金”,開展助學活動;到準格爾旗世紀中學支教一年。

在多舛的人生裏,他積極向上,成爲大學裏最閃耀的志願明星。他多次謝絕社會捐贈,堅信有能力靠自己的雙手讓父親過得更好。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自強”的含義,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榜樣。他說,愛心可以彌補遺憾,自強可以創造美好。

  大學生勵志性圓夢故事四

張九童:腦癱博士書寫“月亮的夢想”

張九童,山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張九童從出生便患有腦癱後遺症,5歲纔會走路,7歲上小學後還經常摔跤,兩個膝蓋常被磕得鮮血直流。26年來,他自強不息,出版了兩本80萬字的文集。

然而,寫字曾是最讓他吃力的事。由於雙手的肌張力極高,他只能使勁用手攥着筆,即使如此,手指卻並沒有什麼力量,一分鐘最多能歪歪扭扭寫5個字。爲了按時完成作業,他的手上經常磨起血泡,手指上纏着膠布。

張九童說,我用兩根手指敲出了三本專著,字裏行間都是夢。原來,殘疾人和健全人的夢沒有區別,都是圓的。書中承載了他對天空的執着,“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