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關於克服困難的名人勵志小故事

關於克服困難的名人勵志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8K 次

導語:俗話說: 憂患激發天才,下面是關於克服困難的名人勵志小故事,歡迎閱讀。

關於克服困難的名人勵志小故事

  篇一:無知者無畏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

1796年的一天,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佈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來越吃力。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着,嘗試着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終於,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作業交給導師後,導師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2000多年曆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佈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裏。”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2000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

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篇二: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爲他沒有放棄,才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18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牀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爲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爲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篇三:上帝的備份

2002年1月的一個晚上,對日本著名鋼琴家館野泉來講,是有生以來最痛苦難過的一天。他正在彈奏鋼琴時,突發腦溢血,一頭栽在地上,從此右半身癱瘓。還好並沒有危及生命,最初的幾個月,館野泉倒是比較樂觀的,他認爲自己恢復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重登舞臺了,他那神奇靈巧的右手將可以再次把愛德華?格里格和讓?西貝柳斯的音樂彈出別樣的浪漫。

可惜事與願違,將近一年的時間,他的右手都無法動彈,對一個鋼琴家來講,失去右手,幾乎就意味着從此失去了音樂的演奏能力,這讓館野泉沮喪不已,心情越來越失落。他的芬蘭妻子瑪麗亞有一天悄悄對館野泉說:“何不試試你的左手?”左手?館野泉愣了一下,就像有的人是左撇子一樣,音樂界也有爲數不多的一些曲子是專爲左手演奏者譜寫的。

架不住妻子的勸說,他答應嘗試一下。結果,拿出英國作曲家弗蘭克?布里奇爲一位在一戰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譜寫的曲子,館野泉開始彈奏起來,完全沉浸在音樂中,忘記自己是用單手演奏。

從此,館野泉就開始用自己的左手演奏,不過,許多左手樂譜都很短,不適合音樂廳演奏。館野泉請幾個老朋友幫忙,包括音樂系學生,也積極參與,創作了約30首適合左手演奏的曲目。

他又重新回到舞臺,每年舉辦幾十場演奏會,樂曲都是作曲家爲他的左手量身定做。每次演奏,他坐在與鋼琴等長的特製凳子上,以便左手覆蓋整個鋼琴鍵盤。他已拍攝了好幾部紀錄片,甚至還跟日本皇后美智子共同彈奏過一曲二重奏。

2006年,在他中風四年後的一次演唱會上,完全沉浸在音樂魅力中的他突然用右手碰了一下鍵盤——他已經忘記了他是一個右半身癱瘓的病人。突然,他的右手真的能敲擊鍵盤,伴隨左手把一曲曲子彈完了,雖然有些生澀,但奇蹟真的發生了。

館野泉後來在一場音樂會上說:“我用右手彈奏時,有一種春天樹葉發芽的感覺。”這時,舞臺下坐在觀衆席上的他的妻子瑪麗亞,這位和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芬蘭妻子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就是她告訴館野泉:上帝都有備份。右手不能動了,還有左手;右半身癱瘓了,左半身還是健康的,只是失去了一半而已。

真的,不管是生活的挫折還是肢體的殘缺,我們失去的並不是全部;這世界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你完全絕望,只要你能夠去找到自己的備份,人生的另一扇門就會爲你恢復重啓。

  篇四:殘疾人的驕傲——海倫·凱勒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着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爲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爲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篇五: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裏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爲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衆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着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爲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爲何在這裏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