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5個有關職場勵志小故事和感悟

5個有關職場勵志小故事和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導語:誠實守信是待人接物方面一個重要的行爲準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努力按時踐約。下面是有關職場勵志小故事和感悟,歡迎欣賞。

5個有關職場勵志小故事和感悟

故事一:失誤,不應該成爲虛僞的藉口

一位記者在訪問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原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院士時,楊福家院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波士頓大學曾聘請了一位十分著名的教授爲傳播系主任。這個教授在一次講課時,講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話,而這段話是他從其他地方看到的,本來他是要交代這段話的出處的,但教授剛講完那段話,下課鈴就響了,教授便下課了。在西方的許多著名大學,要求學校的每個老師和學生不能以任何形式剽竊別人的成果,即使是老師在上課時所講的內容,如果引用了別人的話,都必須明確指出,如果不指出便認爲是一種不誠實,是一種剽竊行爲。所以,當這個教授下課後,有一個學生便向校長反映,說那個教授在上課時引用了某個雜誌上的話,但卻沒有交代出處。校長便找到這個教授覈對,那個教授承認了自己的失誤,便立即提出辭職。由於其他教師的挽留,最後學校決定撤銷他的主任職務。第二天,這個教授上課時,第一件事就是向學生道歉。

在我們看來,這也許是小題大做。何況那個教授並不是存心不想說那段話的出處,實在是因爲下課了他沒有來得及說;再說,就是這個教授說了那段話不是自己的,也不會對他有什麼影響,他爲什麼要故意不說呢?再退一步說,即使不說出出處,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但是,學生反映了這個很小的問題,校長還是十分重視,即使知道了這個教授不是故意不做交代,校長還是撒了他的主任職務。而這個教授呢?他在校長找他的那一刻,便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疏忽犯了大錯,他在那一瞬間便覺得自己不配在這裏爲人師了,所以他立即提出了辭職。最後因爲同事們的挽留,他雖然留了下來,但仍覺得錯在自己,所以在第二天上課時,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的學生真誠地道歉。因爲他明白:失誤,不能成爲原諒自己的藉口。

在整件事中,無論是那個學生,還是校長,抑或那個失誤的教授,都表現出了一種對虛僞的厭惡,對誠實的追求。那個學生並不因爲教授有名氣便原諒他的不誠實,哪怕他並不是故意的;校長也並不因爲這個教授有名氣,便原諒他的失誤;教授也不因爲失誤,便找種種藉口原諒自己。其實,學生、校長和教授,所不能容忍的不是這件小事,而是不能容忍哪怕是半點的虛僞,無論這種虛僞是有意還是無意。因爲他們認爲,如果容忍了虛僞,便是對真誠的一種褻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虛僞的東西存在。在《中華讀書報》上就有過好幾篇揭發著名教授抄襲別人成果的文章。但是,有的抄襲者非但不承認錯誤,反而多方辯解,甚至對指出他剽竊別人成果的人進行人身攻擊。這種揹着牛頭不認髒的行爲,是多麼可悲的現象啊!

做人,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應該真誠,不應當虛僞,這是每個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存在,這也許正是我們長時間不能有大的進步的原因所在。我們只有不斷地清理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內心深處多一些真誠,少一些虛僞,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大寫的人。我們應該向那個指出教授不誠實的學生致以敬意,我們應該對那個校長給予讚揚,當然,我們更應該向那個不因爲失誤而寬容虛僞的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失誤,不應該成爲虛僞的藉口。

感悟:

無論什麼時候,誠信都是不允許打折扣的。失誤不能成爲原諒自己過錯的原因,更不應該成爲虛僞的藉口。

故事二:守時是最大的禮貌

1779年,德國哲學家康德計劃到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去拜訪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動身前曾寫信給彼特斯,說自己將於3月2日上午11點之前到達。

康德3月1日就趕到了珀芬小鎮,第二天早上租了一輛馬車前往彼特斯的家。彼特斯的家與小鎮相距19千米,且中間隔了一條河。當馬車來到河邊時,細心的車伕說:“先生,橋壞了,很危險,不能再往前走了。”

康德下了馬車,看到橋,中間的確已經斷裂了,這樣貿然過去是很危險的。河面雖然不寬,但水很深。

“附近還有別的橋嗎?”康德焦急地問。

車伕說:“在上游6千米處還有一座橋,但從那裏走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大概要12點半才能到達農場。”

康德又問:“如果我們經過面前這座橋,以最快速度什麼時間能到達?”

車伕回答說:“最快也得用30分鐘。”

康德跑到河邊一座很破舊的農舍裏,客氣地向主人打聽道:“請問你的這間房子要賣的話打算要多少錢?”

農婦大吃一驚:“我的房子這麼破舊,您買它幹什麼呢?”

“你不要問我做什麼,您願意還是不願意?”

“那就給200馬克吧!”

康德付了錢,說:“如果您能馬上從破房上拆下幾根長木頭, 20分鐘內把橋修好,我將把房子還給您。”

農婦從沒遇到過如此慷慨的人,她對康德千恩萬謝,並馬上把兩個兒子叫來,讓他們按時修好了橋。

馬車平安地過了橋, 10點50分康德趕到了老朋友的家。

在門口迎候的彼特斯高興地說:“親愛的朋友,您可真守時啊!”康德卻沒有提起爲了準時趕到而買房修橋的事。

後來,彼特斯在無意中聽那個農婦講了此事,便深有感觸地給康德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

“您太客氣了,還是一如既往地守時。其實,老朋友之間的約會,遲一些是可以原諒的,何況您還遇到了意外。”

一向一絲不苟的康德,在給老朋友的回信中寫了這樣的一句話:“在我看來,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就是最大的禮貌。”

感悟:

有句美國諺語說:“失約就像向別人借錢不還一樣。”誠實守信是待人接物方面一個重要的行爲準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努力按時踐約。

故事三:金錢換不來尊重

有位富翁認爲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可事實好像並非如此。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卻總是難以辦到。他很是苦惱,每天都在想怎樣才能得到衆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時,他看到街邊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心想我給他錢,他一定會感謝我的,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丟下lO枚亮晶晶的金幣。

誰知乞丐頭也不擡地仍是忙着捉蝨子,富翁生氣了:“你眼睛瞎了?沒看到我給你的是金幣嗎?”

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給不給是你的事,不高興可以拿回去。”

富翁大怒,和乞丐較起勁來,又丟了10個金幣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不會有人對金幣不動心的。卻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

富翁幾乎要跳了起來:“我給你10個金幣,你看清楚,我是有錢人,難道你就不會向我道個謝來表示一下尊重嗎?”

乞丐懶洋洋地回答:“有錢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則是我的事,這是強求不來的。”

富翁急了:“那麼,我將我財產的一半送給你,你該尊重我了吧?”

乞丐翻着白眼看他:“給我一半財產,那我不是和你一樣有錢了嗎,爲什麼要我尊重你?”

富翁更急了:“好,我將所有的財產都給你,這下你該願意尊重我了吧?”

乞丐大笑:“你將財產都給了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憑什麼來尊重你?”富翁語塞。

心靈感悟:

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不在於你是否是有錢人,金錢與尊重在許多情況下是難以畫等號的。尊重只能用真誠的心來換得,而不能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

 故事四: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日記簿上記下了這段生命的醒悟。

“如果我可以從頭活一次,我要嘗試更多的錯誤。我不會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願多休息,隨遇而安,處世糊塗一點,不對將要發生的事處心積慮計算着。其實人世間有什麼事情需要斤斤計較呢?”

“可以的話,我會多去旅行,跋山涉水,最危險的地方也要去一次。以前我不敢吃冰激凌,不敢吃豆,是怕危害健康,此刻我是多麼的後悔。過去的日子,我實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過清醒明白,太過清醒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我會什麼也不準備就上街,甚至連紙巾也不帶一塊,我會用心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赤足走在戶外,甚至整夜不眠,用這個身體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麗與和諧。還有,我會去遊樂園多玩幾圈木馬,多看幾次日出,和公園裏的小朋友玩耍。

“如果人生可以從頭開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這就是人生,真的不可以再來一次。

今天,正值韶華的你,如果每天巧用一分鐘,會是怎樣呢?

多讀一分鐘:書太多了,人的時間太少了,多浪費一分鐘,少閱讀一本書。經常省下零零星星的一分鐘,拿出一本喜歡又被遺忘很久的書來閱讀。多讀一分鐘,你會感到很愜意。

多玩一分鐘:人生倏忽一百年,少得可憐。每天多留一分鐘,看一看山水,看一看大海和天空,看一看星星和月亮,把人生演繹得美妙多情些。

多陪孩子一分鐘:孩子纔是人生裏最重要的財產之一,多一分鐘賺錢,便少一分鐘與孩子相處的機會,要珍惜。與孩子相處,你可以返璞歸真,擁有童稚之心,無憂、歡樂。

多陪愛人一分鐘:愛人不是用來拌嘴的對象,是陪你走過一生的人,在終老之前多陪她一分鐘。一個一分鐘很少,一百個一分鐘也不多,但是千千萬萬個一分鐘,可就不少了。每天預留一分鐘給家人,人生便多了許多一分鐘的美好。

心靈感悟:

過好每一分鐘,人生足以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故事五:抓住自己的“樹葉”

託尼在伯父的林場裏散步,時不時聽到樹上小枝子斷裂時發出的噼啪聲,偶爾也可以聽到貓頭鷹的叫聲。

“大衛,奶奶爲什麼會死?” 8歲的堂弟湯姆突然問他。託尼嚇了一跳,因爲他沒有想到湯姆會跟他說話,他們散步這麼久了,湯姆還沒跟他說過一句話呢。

“那是上帝的意願。”託尼邊說邊撿起一根樹枝,用力甩了出去。他轉過臉看看小堂弟,接着說:“上帝出於某種原因讓她死的。”

“我不明白,你講講死到底是什麼?”湯姆大聲說。他的語氣讓託尼吃驚,他的眼睛裏好像有了淚水。

“奶奶去世,你一定很傷心吧?”湯姆點點頭。

“好吧,我來跟你講一講。”託尼停下來,希望這時能看到一隻兔媽媽帶着小兔子穿過樹林,這樣就可以用它們來做個例子。可是,四周除了高高的橡樹,什麼也看不到。“湯姆,奶奶老了,”他正說着,一片樹葉落下來,他撿起樹葉遞給湯姆:“這片樹葉曾經很年輕,可現在老了。”

“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死的嗎?”湯姆看着樹葉問。

“當然不是,就像所有的樹葉不會以相同的方式落下一樣。”

“別的樹葉是怎樣落的?”

“有的落得很慢,像奶奶一樣……”

“這我知道。”湯姆打斷託尼的話,“告訴我,其他人的樹葉是怎樣的?”

“我剛纔不是在說嗎?有比樹葉落得很慢,像老人;有些落得很快,就像有人患了癌症。”託尼從地上撿起一塊鵝卵石,拋向天空。

“爲什麼有的樹葉落得快?”託尼真想不到湯姆會提出這麼多的問題。

“這,我也說不清,也許是因爲有的樹葉天生虛弱,要麼就是它們病了,就像我們有的人很早就死去。”

“有時候我看到樹枝斷的時候,成百上千的樹葉同時落下,那是怎麼回事?”

“你想想,遇到飛機失事或地震時不是也有成百上千的人死亡嗎?這跟樹葉是一樣的,有時會一起落下來。”

“託尼,你的樹葉呢?”湯姆好像有點害怕提這樣的問題。

“肯定在什麼地方,但我現在說不清。”託尼感到有些冷,便把上衣拉鍊拉上去。

“託尼,我要保護你的生命,我要抓住你的樹葉,不讓它落下來,這樣你就不會死了。”

託尼驚愕了。“聽着,小孩子,人總是要死的,只是遲早而已。死是避免不了的,正如你不能把所有的樹葉都抓住,就是這樣。”

“可是春天來了,樹上又長滿了樹葉,這是怎麼回事?”

“這就像新生兒替代了死去的人。”託尼擡頭望望天空,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那麼,託尼,嬰兒是從哪來的。”

“這不容易解釋,這裏好冷,我們回家吧。我跟你賽跑,看誰先跑到家。”

“等等,託尼,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

“預備——跑!”

“什麼?”

“沒什麼。從現在起,讓我們緊緊抓住自己的樹葉吧!”

心靈感悟:

生命如花,有着它特有的活力與規律,只有用心靈去領悟,才能真正地觸摸到它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