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有關就業的勵志文章

有關就業的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導語:我們一生,可以遇見那麼多人。不論愛與不愛,都可以在一起度過一生中的,一天,一月,一年。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有關就業的勵志文章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就業的勵志文章

  有關就業的勵志文章1

4月17日消息,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發佈聲明,呼籲樂視妥善處理好易到目前面臨的相關問題,避免出現xx。

周航承認易到目前出現資金問題,稱樂視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殃及了易到。其中,直接原因爲樂視挪用了易到的部分資金,總計13億元。

岌岌可危的易到用車爲什麼走到了如今的地步,創始人周航最後說到:創業七年,我明白一件事,失敗是創業的一種宿命。

從一開始,我就很享受創業的過程

19歲,我在廣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讀了一年大學就退學了。那會覺得舅舅特別厲害,在80年代就開上車了,家裏還有28英寸的大彩電,就來到北京到舅舅公司打工,銷售音響器材。

印象最深的一次,舅舅和搭檔出差去了,我在站櫃檯,接到一個電話,問有沒有貨,那時候我做學徒也就兩個月,非常有責任心地回答:有,都有。掛了電話,我就想盡辦法調貨,連《北京晚報》的中縫廣告也不放過,打了好幾天電話,總算把5萬塊錢的貨湊齊,賺了好幾千塊,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很會做生意。幹了一年多之後,我又回學校讀書了。畢業之後,我拉上我哥一起創業。啓動資金來自我姨夫,1994年姨夫給了我們5萬塊錢,我從銀行取出錢的時候裝滿了一桶的五元鈔票,那真是第一桶金。

第一次創業,只要找到一點小機會就可以賺錢,第一年就賺了60萬。覺得賺錢太容易了,就不知天高地厚,大肆擴張。

後來自己就hold不住了,公司陷入了虧損的泥潭,連續虧了三年,年紀輕輕就揹負幾百萬的債務,覺得暗無天日,看不到希望。最艱難的時候欠着房租水電費,還被債主拉着訓話。

很沉重,每天都在賠錢,不知道未來怎麼辦。有一次我和我哥聊天,我說這事看不到希望,他也沒什麼主意,但他說了一句,「只要堅持總是有辦法的」,這句話給我很大的鼓舞。一直影響到現在。

後來公司起死回生,成爲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音響公司,到2000年左右,公司一年就可以賺兩三千萬了, 2003年的時候我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我有一句人生座右銘,在創業的過程中感受快樂。我始終覺得創業就應該享受過程,哪怕是有顛簸,哪怕是有挫折,哪怕是走不動了,都應該享受它。

我從來沒覺得工作是手段,生活是目的。對我來說工作就是生活,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最想要什麼,我現在做的就是我該乾的,也是我想幹的。

我很奇怪,爲什麼很多人把創業說得那麼苦情,好像創業跟西遊記似的,經歷了千辛萬險,纔可能登上勝利的彼岸。真正的創業者應該是沒什麼犧牲感,並且享受這個過程的。

我接觸過很多的創業者,他們大概可以分爲兩類,一類創業者眼裏冒出的多是慾望之火,不管幹什麼他只要成功;另外一類創業者,他們在做一件有趣、美好、偉大的事情。

創業是追求理想,希望改變什麼事情,而不是用金錢衡量一切。創業者應該具備兩樣東西,「天」和「地」。「天」,是你對社會、行業或者產品的主張;「地」,是用戶需求,能不能創造價值,能不能獲得回報。一個好的創業者應該有「天」有「地」,既有格局又接地氣。

創業也是人生修煉,每一個創業者都該捫心自問一下,到底你對這個世界有沒有自己的主張?

互聯網行業,創投領域本身熱點多,變化快,我們身處其中,幾乎每天都有新鮮事情吸引我們關注。我們在微博上、羣裏天天看到大家轉發新事物,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說實話,我覺得這是平白消耗時間,大多數人都人云亦云、泛泛而談,缺乏獨立思考。

今天別人說這麼是對的,你就這麼幹,明天別人說那是錯的,你又輕易放棄了。只做潮流的追逐者和模仿者,沒有多大的意義。你把你的主張做成現實、把你的主張做成潮流,在創造過程中,也許成功就隨之而來了。

爲什麼要做易到用車

和許多人一樣,我的人生夢想就是40歲退休,賺到足夠多的錢,可以什麼都不用幹,就養老。

當我真的快接近這種狀態的時候, 我陷入一個很大的恐慌,早晨醒來的時候,我不知道今天該幹嘛。從2003年到2010年,前後差不多7年時間,我一直在尋找。最難受的時候,我媽還陪着我去看心理醫生。

  有關就業的勵志文章2

一、想清楚你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對比改革開放時期,現在創業所需要的能力模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三十年前,創業需要的是覺醒的意識,過人的膽識,良好的人脈關係和賭對產業的運氣。但時至今日,成功的創業者可簡單歸結爲四類:核心科技掌握者、資源整合者,商業模式設計高手及超強執行者。

其中,核心科技者可算是掌握硬實力的人,可通過學術及天賦獲取,而後三種能力更多需要來自於頂級企業或是商業實操的歷練,對並非天資秉異的大多數人來說,不交足學費則很難獲得。

現實情況是,對於第一種核心科技掌握者,無論是創業還是選擇先進入大企業,結果都是差不多的,因爲他掌握的是整個行業的稀缺技術或專利,即使創業失敗,也絕不缺乏追求者,因此其承擔的風險趨近於零。

假如當年的扎克伯格不選擇創業,那麼他也應該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程序員或產品經理。假如李彥宏創業失敗,也絲毫不影響他到任何一家頂級互聯網企業擔任要職。因此對於核心科技掌握者來說,選擇很輕鬆,天地任我遊。

但對於後三種創業者來說,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我見過的大多數情況是某位同學在大學一直擔任xx或活躍分子,視野開闊,富有感染力,遂決定拉起創業大旗,組建技術團隊,擁抱互聯網,但往往最後的結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他的個人能力尚未經歷高強度的打磨,在以科技爲主導的創業競爭中,逐漸被技術團隊邊緣化,或是在以品牌及渠道創新爲主導的模式中,因自身資源缺乏、能力不足而失敗。所以瞭解自己,是決定是否創業的第一步。

二、看看我們的宏觀環境及微觀環境

創業是一個超級性感的詞彙,具有無窮的誘惑力,包括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們也都在涌入這個羣體。但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除了欽佩這種追隨初心、勇敢去闖的精神,我們還是要善意地多問幾句:同學,你真的準備好了麼?

提起美國的創業者環境,相信所有圈內人士都是羨慕嫉妒恨。類似於初期的Google、現在的Quora這樣在凡人眼中沒有任何盈利模式的企業,依然得到衆多投資人的瘋狂追捧和堅定支持,其核心就硅谷土壤認同其文化中強烈的價值觀及使命感。與此同時,美國的法律制度、社會信用體系以及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機制也爲創業者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大環境。可以這樣說,在美國,只要你只要有靠譜的想法,過硬的技術和優秀的執行力,連上帝都會幫你。

而對於國內的情況,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相對於十幾年前,我們的創業配套環境毫無疑問實現了大幅飛躍,但幾個核心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簡單來說:你的核心技術是否抗抄襲能力足夠強?你是否能讓投資人有耐心相信你的項目能夠盈利而不是一直燒錢?你有沒有足夠的智商與情商遊走於資本、客戶與政府之間?

微觀環境指的是我們自身的特定環境。我們都知道只有創業才能成爲喬布斯或馬雲,但卻不知道這兩位是一路踩着多少創業企業的屍體成就霸業的。創業者的成功有着強烈的光環放大效應,很容易讓人忽略那些潛在的風險,當然我並不是說不應該冒風險,而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做出決策之前評估一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在全球性大公司走出的人而言,畢竟還是積累了更多的資本、人脈和運作經驗。沒有過多的經濟和生存壓力,之前頂級企業的工作背景也爲在VC、PE那裏討價還價做了有力的背書。

退一萬步來講,即使最後因爲某種原因事情沒做成,也會有無數公司願意把我們聘回去做高管。但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事情是不一樣的。因此我的建議是,在做出決定之前,分析創業失敗可能導致的結果,如果你確定最壞的結果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justdoit!

三、分析你想要投身的領域是否能給自己增值

很多人喜歡預測下一輪龍捲風的發起點,因爲如果你趕上了,基本不會飛得太低。

舉一個我身邊發生的例子:A和B是大學的同班同學,A一直比B優秀和聽話,在畢業後A遂父母的意進入了公務員系統,而B去了一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互聯網企業,甚至是那家公司爲數不多的擁有本科學位的員工。

幾年過去了,A現在成爲了一名副科級主任科員,而B當年所在的互聯網企業雖然早已被巨頭收購,但他憑藉業內經驗跳到了同行業的龍頭企業擔任副總監,在獲得價值數百萬期權的同時,也天天被各大獵頭騷擾着。這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但其實還有一個番外篇。

他們還有一個同班同學C,畢業時同時拿到一家頂級會計事務所的offer和一家初創的輪胎外貿企業的offer。經過慎重考慮,他放棄固定收入固定路徑的職業選擇,加入了那家輪胎外貿企業,因爲那時這個行業利潤豐厚、欣欣向榮。直到2008年,美國出臺了限制中國輪胎的貿易法案,他們的業務也就急轉直下。

如今,C依然在一家輪胎公司擔任銷售代表,並在努力準備名校金融專業的研究生考試,希望通過再教育來回到四大或銀行工作。而當年選擇了進四大的很多同學已有不少人擔任投行或VC的中層職位了。

這時你可能會問,他之前不是拿到過這家會計事務所的Offer嗎?直接去申請不就好了?其實不然。當我們走出校園幾年之後,求職最重要的籌碼已經變成了過往的從業經歷,公司僱傭管理培訓生買的是期貨,賭的是潛力,而當期貨變成現貨的時候,考量的也就是你工作幾年積累的本事了,如果積累的方向不對,就要承擔市場價值縮水的後果。

以上故事只想說明一個道理,畢業後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對於產業的深刻了解及職業規劃永遠都是年輕人應該儘早弄明白的問題。如果能夠看到一個蓬勃發展的機會,放棄大公司的工作也無妨,畢竟積累的行業insight是有用的。而如果沒有敏感的嗅覺和洞察力,不妨稍微慢一點,加入一家優秀的大企業,在一個大的平臺耐心觀察和學習,磨礪意志,積累籌碼,方可在未來潛龍騰淵,一鳴驚人。

以上三個思考維度謹代表個人觀點,供迷茫中的青年人蔘考。創業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並非適合大多數人。看到更多的案例是許多小試身手的朋友都因耐心不足或能力問題黯然放棄,最後還到處宣稱創業不靠譜云云。

其實創業或就業都只是人生職業選擇的不同方向,風險不同收益不同,各有利弊。所以認識自己的內心,明確使命,提升能力,或許纔是我們當下最應該下功夫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