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不要拿着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勵志文章

不要拿着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拿着自己的問題到處去問人,病急亂投醫,到處拿別人的藥方來醫自己的病,就像是拿着指往別人家的地圖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樣荒誕。

不要拿着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勵志文章

記得自己小時候至今,如果碰到人生重大問題,我鮮少問別人意見。都儘量自己去找答案,因爲別人給的答案不必定對自己的問題有效,所以我除了思考、研討、察看、試驗之外,我還會大批看書、上網搜信息,讓自己成爲自己問題的獨一解答者。

當我成爲作家與老師後,我天天被成千盈百的問題包抄了,問題包含:我該去考研還是去找工作?我該抉擇在故鄉還是到大城市?我要挑選自己愛好的音樂工作,還是聽爸媽的話去考律師?我該取捨娶A仍是娶B?我來日要考廣告學。請問我該讀哪些書?我該怎麼讓自己有成績?我要如何一天讀一本書?……

所有形形色色的問題,實在歸納只有一種:就是他們不信任自己能百分之百決定自己的人生。爲自己做全權的決定,因爲自小父母與老師就幫他們把生涯與人生方向都定好了,一旦長大成人,發明自己能夠做決定時,卻開始懼怕自己做的決議會有錯、會受傷、會失敗,所以拿着自己的問題到處去問人,病急亂投醫,到處拿別人的藥方來醫自己的病,就像是拿着指往別人家的地圖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樣荒謬。

我印象最深入的是在一場大學報告之後。有位學生興興沖沖跑來問我:“老師,我下個月就要去巴黎了。你能告知我你對巴黎的見解嗎?”我還記切當時我一臉不可相信的表情看着她說:“天啊,這是你第一次去巴黎,你怎麼捨得把你對巴黎的‘首度定義權’交給我?你領有最廣闊、對巴黎探索後的首度定義權,這是你生命專有的,不該讓任何別人的見地攔阻在你與巴黎之間!”

一如我在《十堂量子創意課》書中提到的:提出這樣問題的人,已經多到無可數計。彷彿大家都把我當成了活的搜尋引擎,包括“我下週要去印度了,你能推薦我去哪些處所嗎?請問我應當搭哪家航空公司?我該住在哪裏?”諸如斯類的。我只感到很奇異,當初網絡信息這麼發達,怎麼不自己上網好好查、好好比擬?把找數據的進程也當成是旅行的一局部?而不是連旅程細節都要聽別人的看法,吃喝玩住都隨着我的腳印,那你的旅程就跟我的沒兩樣。

“創意”是一種態度,一種對性命的自動、踊躍、自主、負全責的立場,“創意”不是某類行業、某項職業或是某種環境,不要做一個“老跟別人要現成答案”的人,這樣就像“老吃成藥卻不自己想措施改良體質”,久了自己都失去自愈力。我自己就是個不愛向人要現成謎底的人,因爲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所有的解答都藏在問題裏。我當然也盼望讀者、學生也都是自己摸索答案的主動者,如果我容易地給了答案,就剝奪了他們探索的樂趣&mdash,搞笑語錄;—這包括跟我要現成書單(有的還問我這本書跟那本書有什麼差異)。

要我在書上籤一句的讀者,假如當場時光容許,我都會語重心長跟他們說:“自己的書單得自己找,由於只有你自己最明白。你的主特長是什麼、你的興趣是什麼、你的人生盤算往哪個方向發展。你得自己去從第一本有興致的書開端讀起,而後從這本書再去延長瀏覽下一本書……你得有自己的圖書分類體系,就像你無奈搬一堆不合適你家作風的傢俱往家裏放,你得清晰曉得你自己的體質,爲自己點菜,而不是照本宣科吃別人推舉的貨色。”

千萬不要做意見或是現成答案的乞討者,請做自己生命的開荒者、先鋒軍隊,請去探尋自己常識與智能的上游。如此你才幹爲自己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走出不一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