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經典勵志文章:丟掉“不合羣”的標籤,去做你自己

經典勵志文章:丟掉“不合羣”的標籤,去做你自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導語:合不合羣這件事,乃至很多事情都是動態發展的。分享一篇經典勵志文章,歡迎欣賞。

經典勵志文章:丟掉“不合羣”的標籤,去做你自己

 丟掉“不合羣”的標籤,去做你自己

  文 | 安喬

 01

收到一位讀者的私信說,她被寢室裏其他幾個女孩兒孤立了。

原本四個人關係很要好,整天膩在一起,因爲她跟一個女孩有了摩擦,導致另外兩個人也開始疏離她。QQ空間上鎖,朋友圈屏蔽,她慌了神,給她們留言也沒人回覆……曾經那麼親密無間的閨密反目成仇,組成堅不可摧的小團體一起來冷落她。

她也知道自己是有問題的,她們開玩笑時提過她的缺點,“很依賴別人,有時還執拗不講理,偏偏喜怒哀樂還都寫在臉上,太情緒化,遇事推卸責任……”她委屈又自責,“覺得自己好差勁,還想跟她們和好如初”。

孤立這件事情一旦發生,當事人想要在小圈子裏翻盤,往往沒有那麼容易破冰。

現在能做的是什麼?

委屈沒有用,討好沒有用,喋喋不休也沒有用。

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把自己做好。

 02

大學時,我也有過不合羣的經歷。

剛進大學,面對新的環境,我除了好奇心,更多的是防禦和戒備,小心翼翼地不知該如何融入。當時宿舍裏大半都是北方本地人,她們很快就打成一片,聊些新奇好玩的事兒,我們三個南方人有時也插不上話。

內心敏感的我,覺得宿舍裏隱約有點南北分化的意味,便自動自覺地和北方同學互動地少。

加上那會兒我普通話不標準,地方方言的緣故常常R、L不分,把“然後”說成“藍後”,“蘭花”說成“然花”……有個北方的同學喜歡不分場合地糾正我的發音,其實現在想來,她應該是出於好心幫我提高普通話,但當時可笑的自尊心讓我覺得是她本地人的優越感凌駕於我一個外地人的尷尬之上,故意讓我難堪和出醜。

每次我都滿臉通紅,不敢再說話,後來演變成,只要她在場我就心理壓力好大,不僅R、L不分,連平舌捲舌也亂來,導致我愈發自卑,話越來越少。

另外兩位南方同學性格外向,彼時她們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早出晚歸。

而我性格內向、自卑怯弱,加上對說話恐懼,更是不敢往人多的地方扎堆,久而久之顯得特別不合羣,獨來獨往。

沒有人知道我當時有多委屈,每天心裏都天人交戰,想要盡力去融入圈子,但又害怕曝露自己的缺點招致別人的嘲笑與厭棄。

直到有一天,當我發現自己陷入可怕的抑鬱,而所有的焦慮和恐懼都來源於自卑,我便告訴自己一定要盡全力去改變這個現狀。

早晨和晚上我強迫自己去操場跑步,一方面運動會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精氣神,另一方面當我跑步的時候,我不會那麼焦慮,轉移注意力之後,就不會鑽牛角尖地思考問題。

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找到喜歡做的事情,並一步一步把它做好。之後我開始在校論壇寫作,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徵文比賽,甚至給心愛的雜誌《萌芽》投稿。

那篇投稿我寫得特別認真,先是在稿紙上手寫,然後輸入word,徹夜改稿,把一萬多字的原稿反覆修改刪減成五千多字,然後投了出去。就開始日盼夜盼地等,不久之後收到雜誌的用稿通知,你們能想象我當時有多激動嘛!

此外,還接了家教的兼職,每個週末都要給一個高三的學生補習……

當生活越來越充實,成就感越來越多時,我也漸漸有了些自信。

對於自然地開口說話,我更是不惜矯枉過正地強迫自己,去主動打招呼,去跟不嫌棄我的人聊天,鼓起勇氣去跟老師討論問題……

我依然記得那時內心膽怯地要死,卻無比感謝那段虛張聲勢的努力。

臉皮越來越厚,便不害怕被嘲笑,當你不害怕被嘲笑時,更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優勢。

其實我的聲音不難聽,且屢次被人評價爲好聽,當在說話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信後,我才發現,糾正R、L也不是什麼難事——或許是那時候的後遺症,至今每當說話涉及R、L的發音時,我都格外字正腔圓。

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時,我發現,很多時候不是我不合羣,是我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自卑,把自己排除出了圈子。

所以,當你不合羣時,別急着去委屈,也別急着去討好,更不要武斷地去指責別人、強迫他們接受你,而是要更努力地去提升自己,讓內心變強大,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當你走過那段充實路,你會發現你本可以很合羣,和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是件多麼愉快的事。

 03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極力渴望展示自我的獨特性以便獲得自我認知和價值,另一方面也無比渴望融入他人或集體以獲得更多的認可與安全感。

很矛盾的兩種心理,希望與衆不同又害怕被孤立,當一個人內心不夠強大時,會被它們拉扯得更厲害。

而一個成熟的人會懂得——

合羣未必是好事,人云亦云、烏合之衆,很多時候是無效的社交、禁錮了自己的發展;  不合羣不一定是壞事,內心篤定地去做自己,獨闢蹊徑地思考問題,免於大衆煩擾後,反而能清清靜靜地享受人生的多樣性。

所以,就像只有小孩子才分對錯,只有內心不強大的人才會計較是否合羣。那些不care這個問題的人,都把時間用在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上,用在爭分奪秒地學習和體驗人生上。

你見過學霸哭着說“我煩惱自己不合羣”嗎?

你見過大咖們祥林嫂般地吐槽過“他們爲什麼孤立我”嗎?

當然沒有。

他們都知道,當自己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就註定他們不會合羣,但沒關係,他們敢和別人不一樣。

合不合羣這件事,乃至很多事情都是動態發展的。

別讓自己輕易陷入標籤的評價裏,你可以不是別人口中的“那樣的人”,你可以是和那個標籤完全相反的人,甚至丟掉標籤,重新改寫別人對你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