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精選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

精選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導語: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下面是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歡迎閱讀。

精選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

  篇一: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

前日收到同學的一條短信,“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這才驚覺,歸去來兮,冬至已至,轉眼之間,又是一年。

相傳冬至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各地有各地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蕪湖這邊似乎是冬至要喝老母雞湯。我本也想入鄉隨俗,但半天沒找到賣老母雞湯的店,便作罷,草草的買了些餃子了事。

坐在桌邊,吃着香噴噴的餃子,看着漸漸蒸騰起的熱氣,忽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時光,想起藏在歲月裏的一些細節。爲了一隻桃子爬樹,爲了一塊橡皮賭氣,爲了一本小說在課堂上走神,爲了一場遊戲扔下飯碗,爲了一次賴牀被擰耳朵,爲了一次考試而徹夜鏖戰,爲了一篇文章寫了又劃,劃了又寫,那些散漫的時光,那些散落的點滴,串起了我以前的時光,沒有光華四射,卻也平靜安康。

而回首這一年,走過四季,走過自己,心中的感悟和種種經歷恍若電影中的一個個片段,如果說自己是電影中的主角,卻覺得有點牽強,畢竟回憶中的點點滴滴有太多的人與事,哪些事自己是主角,哪些不是,真的說不清,只是隨着時間的慢慢流逝,人與心都曾有過疲憊,有過滄桑,當然,也有許多新的希望在不斷髮芽,重生。

而這時冬至的到來,卻讓人格外的欣喜,雖然冬至是寒冷的開始,讓人已有清晨簾幕卷清霜,呵手試梅裝之感,然而“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我卻彷彿能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磅礴而來的氣勢,能聽到地下萬物的涌動,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腳步也便發出了鏗鏘聲響。

畢竟,冬至陽生春又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篇二: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百分之五十,白晝最短。常言道:做過冬至功,一天長一蔥。北方從這一天開始數九。

名醫張仲景在辭官回鄉從醫時,看到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凍爛了耳朵,便讓弟子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這天舍“驅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將羊肉藥物撈出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分給來求藥的人吃,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熱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好了。直到現在北方仍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無人管”。朋友,別忘了吃餃子喲!

  篇三: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冬至日,天氣驟變。即便是在氣候溫暖的嶺南,這一天也顯示出不同往日的凜冽冬威來。昨夜,寒流夜襲深圳,於是,千家萬戶在陣陣北風裏感受到寒冬的氣息。清晨,雖無白霜滿地,眼前落紅遍野。寒風肆虐一夜過後,不知紫荊花和三角梅零落幾許,惟見往日滿樹紅豔豔的花海消瘦了很多。我站在紫荊花樹下,用手撫摸着冰涼的花瓣,目睹着綠暗紅飛的南國冬景,不由自主地默誦起杜甫的這首《小至》來。

大約一千五百年前的今天,一個在記憶裏發黃的古老冬至日。我們的詩聖杜甫站在浣花草堂外漫步,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驅散了隆冬的絲絲寒意。浣花溪結着薄冰,河岸邊的柳枝隱隱泛着青色,似乎就要爆出嫩芽。而門前的青山上,那一片片的梅林都打出了脹鼓鼓的花骨朵,也許明天就會千梅怒放,香雪成海。在這樣一個暖日融融的冬日,一切都孕育着無限春意,一切都顯示出勃勃生機。蜀中的冬景和長安的沒有太多的區別,但同樣的景緻更容易勾起詩人的鄉愁。我循着詩句來到一千五百年前的浣花草堂外,看到五十五歲的詩人端着酒杯,愁容滿面。

當代作家餘秋雨曾說:“在中國古代,一爲文人便無足觀,文官之顯赫,在官而不在文。但是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後,一杆杆竹管偶爾圖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漶。”這話用來形容杜甫是再恰當不過的了。杜甫,他的官職微不足道,但他的詩文卻把風雲變幻的盛唐河山深深地鐫刻在歷史裏,他的筆尖撥動了多少的讀者心絃?讓人不由自主地爲之震顫。

長安,成都,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但維度上並無多少偏差。當終南山的積雪浮於雲端之時,都江堰的河面也開始封凍;在霸陵楊柳堆煙的日子裏,錦官城的杜鵑花也已經爛漫如火。然而,從詩人追溯着諸葛武侯當年的足跡來到天府之國的那天起,無盡的鄉愁也從此一點點萌生。成都,諸葛武侯的成都,望帝啼鵑的成都,玄宗避難的成都,竟被杜工部如海的鄉愁湮沒。昔人云:“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此情此景,怎不使人黯然落淚?

老杜卻不知,同樣一個冬至日,一千五百年後,有一個我,站在波濤滾滾的南海之濱,口中念着他當年的詩句,同樣鄉愁滿懷。

嶺南,淮北,一個是曾經的煙瘴不毛之地,一個是飄逸着徽風皖韻的膏腴魚米之鄉;當淮北大平原上飛雪連天之時,梧桐山下的紫荊花勒杜鵑還依然紅紅火火,冬至日的落花飄舞也只神似於淮北的秋色,而大小葉榕形成的綠色汪洋還是把深圳染成無冬的景象。

冬天,在深圳只是大自然的一種敷衍,點到爲止。冰霜雪霧都隨着大雁南歸的足跡徘徊在大庾嶺之北,不越雷池一步。而北方的冬天呢?完全是兩個世界:掛霜的乾枯蘆葦葉在風裏沙沙作響,枝幹光禿禿的的白楊樹裸身站在荒原上,濃霧瀰漫的茅草叢裏綴滿了冰凍的水滴,雪後鄉村的泥濘道路,屋檐下晶瑩透亮的冰溜兒……

在這個冬至日,我只能在南國乍寒的北風裏找回家鄉冬天的點滴回憶。

北緯23°5。北迴歸線在我的前方不動聲色地穿過,我站在亞熱帶與熱帶分界線的旁邊,想抓住這縷無形的線,把它往南移動,卻如水中撈月一般徒勞。我不由暗暗感嘆:“又是一年冬將至,北迴歸線,太陽的迴歸線啊,直射的陽光會從這裏返回,客居嶺南的我將於何日迴歸?”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2016關於冬至節氣的習俗文章

2.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散文

3.有關冬至的微信文章精選三篇

4.精選關於節氣冬至的抒情短文

5.2016關於冬至節氣的微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