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如果沒人給你奇蹟,你就去成爲奇蹟大綱

如果沒人給你奇蹟,你就去成爲奇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人生的意義在於發揮最大的潛能,把自己最美的東西呈現給世界。如果沒人給你奇蹟,你就去成爲奇蹟!這篇勵志文章送給大家!

如果沒人給你奇蹟,你就去成爲奇蹟

  《永不止步》

  選自尼克·胡哲演講《永不止步》

如果別人沒有給你奇蹟,你就去成爲奇蹟。

從我6歲起,父親就教我如何用腳趾往電腦裏輸入文字,如今每分鐘已經可以打43個字母了。我的母親告訴我,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微笑。這個世界是公平的,雖然我沒有胳膊和雙腿,但是上帝絕不會帶走我美麗的眼睛。我父母教我不要因沒有的生氣,反而要爲已擁有的感恩。

我喜歡各種新挑戰,例如刷牙,我把牙刷放在架子上,然後靠移動嘴巴來刷,有時確實很困難,也很挫敗,但我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我們很容易在第一次失敗後就決定放棄,生活中有很多我沒法改變的障礙,但我學會積極地看待,一次次嘗試,永不放棄。如果別人沒有給你奇蹟,你就去成爲奇蹟。所以,不要去抱怨自己所沒有的,學會感謝自己所擁有的。

你可以跌倒,但不可以成爲一個失敗者。

17歲時,我發現自己“特別能說”,萌生了做演講家的想法,但第一次演講,打了52家學校的電話都被拒絕。但我絕不放棄,撥打第53家學校的電話時,實現了我的第一次演講。一個人跌倒了怎麼辦?站起來!如果我嘗試了100次,但都不能起來,是否代表就是個失敗者呢?NO!如果我不放棄,我仍然能起來。跌倒了可以站起來,一次不行可以再次嘗試。

你每天都會面臨選擇,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站起來。不要讓羞恥感殺害你,不要讓歉疚感殺害你,讓愛來幫助你。沒有朋友,去找朋友,沒有奇蹟,去創造奇蹟。你可以跌倒,但你不可以成爲一個失敗者。

人生的意義在於發揮最大的潛能,把自己最美的東西呈現給世界。

我的樂觀源於我的不斷嘗試,在不斷的失敗中又不斷取得成功,並最終發現自己所具備的潛能。

人生的意義在於發揮最大的潛能,把自己最美的東西呈現給世界。活着,就要面對挫折,但挫折是挑戰,是機遇,失敗是學習與思考的機會,是接受培訓的機會。因此,對待人生的原則是:確立正確的人生觀,確立正確的人生宗旨,確立正確的人生結果。

  《我仍然好好活着》

  作者/張海迪

馬蹄表咔嗒咔嗒地走着,那就是我活着的'聲音。

那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小時候並不懂得什麼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麼是死——閉着眼睛,臉色蒼白,躺在那裏一動也不動,任憑自己的親人怎樣哭喊。死的情景是我在醫院裏看到的,我見過和我住一個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幾乎不去想活着的事,我太小了,只有8歲。但我已經朦朦朧朧地覺得活着不好:我要打針吃藥,要做手術……那一切太可怕了。

其實最可怕的還是孤獨。還有夏天,沒有電扇。媽媽上班前,讓我倚着被子坐好,把一個盛滿涼水的罐子放在我身旁,她說你要是熱了就把手伸到水裏。我守着一罐涼水過了一天又一天,每天都那麼漫長,那麼讓人不耐煩。我沒有玩具,家裏也沒有收音機,只有一隻馬蹄表咔嗒咔嗒地走着,不慌又不忙。那就是我活着的聲音。

媽媽對我的病從不絕望,她不斷地給醫生寫信,還把醫生請到家裏來。我11歲時,媽媽請來一位軍醫。看着我不停震顫的腿,還有身上一塊塊化膿的褥瘡,他對媽媽說,這孩子18歲雙腿就會攣縮起來,再也伸不開了。醫生走後,媽媽對我說,我不相信,你要好好鍛鍊,你的病一定能好。我不完全懂醫生的話,但我懂得媽媽的話。

我繼續努力活着,像健康人一樣,努力就能做到。

我總是笑,苦笑。我沒有什麼可高興的事,於是我就在父母面前裝笑。有時臉上笑,心裏卻很煩惱。我學會了忍耐。試着咬牙忍耐。因爲書上說,痛苦的時候都咬牙堅持。現在想來,那時候我真的很可憐呢。

我繼續努力活着。

可是我的病情加重了。1976年12月22日,我做了第4次脊椎手術。可我依然活着。我的生命力一次次粉碎了醫生的預言。很多年了,我總是給自己開處方,我知道怎麼預防感染,我把自己收拾得很乾淨,我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好起來。

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有病裝沒病,有殘疾裝沒有殘疾。

我像健康人一樣穿着,雖然搬動雙腿很費力,可我努力就能做到。我像健康女性一樣打扮自己,整齊乾淨。指甲從來都是及時修剪的。即使病在牀上,也要掙扎着讓自己整潔清爽。

多年以後,我見到了山東省立二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成伯伯,我童年時,他是我的主治醫生。他已經老了,他說沒想到我能活到現在,是什麼原因他也說不出來,只是不停地說,樂觀堅強是第一!後來,我在全國兩會上還見到了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教授。1965年,媽媽帶我到北京治病,要找的最好的醫生就是王忠誠教授。幾十年後,我活着,還和他一起開會,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面對困境,抱怨是最無力的語言,我傷感但從不絕望。

人有快樂,也會有煩惱,但是別人很少見我煩惱的樣子,我自己早就學會了排解。我不讓自己因爲病痛而變得古怪和叛逆,也從不這樣想問題——爲什麼我有病而別人沒有。其實誰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麻煩或不幸,就好比出門遇到一座大山,你不能抱怨,只能想辦法翻過去。面對困境,抱怨是最無力的語言。我傷感但從不絕望,苦日子能過,好日子也能過。我讓自己豪爽直率,從不在乎別人怎樣看我,但是我會拷問自己,讓自己正直、正派、大氣。

今天,我還是不斷鼓勵自己好好活着,還是裝得像沒有病、沒有殘疾一樣,讓自己忘掉不幸和痛苦,雖然很痛苦,但我知道,活着就是一種忍耐,必須有耐心地活着,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他們,用堅定成就自己

如貝多芬所說,“在困厄顛沛的時候能堅定不移,這就是一個真正令人欽佩的人的不凡之處。”正是因爲有超乎常人的勇氣和堅定,才讓他們活出了生命的奇蹟——

  尼克·胡哲:沒有四肢的演講家

胡哲1982年出生於澳大利亞,天生沒有四肢。小時候胡哲飽受同學的嘲笑和欺侮,十歲時曾試圖在浴缸溺死自己。但父母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2003年,胡哲大學畢業,並獲得會計與財務規劃雙學士學位 。2005年他被提名爲“澳大利亞年度青年”。2010年他出版自傳式書籍《人生不設限》。他在五大洲超過25個國家、舉辦1500多場演講,成爲世界上最知名的演講家之一。

  海倫·凱勒:無光無聲世界裏的明星

在19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她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識字和認識世界,19歲時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87年的人生,她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裏,期間她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還被評選爲“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奧斯特洛夫斯基:永不倒下的戰鬥者

奧斯特洛夫斯基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鬥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26歲時,他用自己的戰鬥經歷作爲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創作。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這部不朽的傑作大獲成功,也讓奧斯特洛夫斯基實現了重返戰鬥崗位的理想。

  貝多芬:扼住命運喉嚨的音樂家

貝多芬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中年失去聽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他在痛苦中仍然頑強地創作《英雄交響曲》,之後,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又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

  史鐵生:“職業是生病”的作家

史鐵生年輕時雙腿癱瘓,後來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維持生命,在與疾病作鬥爭的日子裏,史鐵生依然堅持寫作,用一大摞沉甸甸的作品記錄了生命的流轉。他一生寫出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老屋小記》、《我與地壇》等經典作品,感動了無數讀者。他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

  高士其:中國科普事業奠基人

1925年,20歲的高士其從清華大學畢業,赴美留學。在一次細菌試驗中發生意外事故,他受腦炎病毒感染,造成癱瘓。1930年回國後,寫出了“菌兒自傳”和“抗戰與防疫”等衆多優秀科普文學作品,受到讀者歡迎。他後來全身癱瘓,但身殘志堅,成爲中國科普文學的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