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放棄的勇氣勵志書籍

放棄的勇氣勵志書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約書亞·羅斯·李普曼《心靈的寧靜》裏的一篇生命感悟文章:放棄的勇氣。放棄的過程往往是令人痛苦的,所以我們會想要拼命地留住那些在自己虛構世界中的美好。人生中的艱難大都不是在愛與惡之間進行抉擇,而是要在一種善與另一種善之間做出選擇。

放棄的勇氣勵志書籍

美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約書亞·羅斯·李普曼的一篇生命感悟文章:放棄的勇氣

每個希望獲得心靈寧靜的人,都必須學習並掌握取捨的藝術,以此來鞏固自己所擁有的事物,並攝取更多的東西。然而,將此付諸實踐卻着實困難。孩提時代,我們的生活是那樣的無憂無慮,無論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渴望,即便是存有貪念或任性的要求,也能及時從關愛我們的大人那裏得到滿足。由於年齡尚小,還沒有經歷過必須把慾望放在其他應當優先處理的事情之後,更不理解人生有時候會要我們放棄一些東西。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懂得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我們權衡利弊做出選擇,在不同的因素制約下有所取捨。故而,犧牲掉某些既得利益也是在所難免的。

西班牙哲學家桑塔延納曾經指出,人生中的艱難大都不是在愛與惡之間進行抉擇,而是要在一種善與另一種善之間做出選擇。比方說,某個年輕人想要發揮出自己的組織力和創造才華,渴望成爲一名卓越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員,或是普度衆生的宗教佈道者。顯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即選擇只有舍或得而已。這個年輕人很有可能在面對多種工作選擇時躊躇猶豫、無所適從。誠然,他可以在腦中逐一勾勒出不同職業的大致走勢,但若想有一番大作爲,就必須拋棄大部分的渴求,以成就最爲理想的那一個。

在情感世界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年輕人在沒有固定的伴侶之前,往往會比較輕浮,四處“拈花惹草”,他們的興趣和慾望常常很自然地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個目標,這其實能夠理解。但我們畢竟處在一個強調一夫一妻的社會,成年人如果還繼續像年輕人一樣在感情中搖擺不定,那麼勢必會爲自己、乃至家人的幸福帶來災難。

幼年時代的我們並不懂得,有時候一種慾望與另一種慾望是難於屈就的,二者間也無明顯的優劣或高下之分。因此,在成長的歷程中去學習並領會舍與得間的藝術,就顯得尤爲必要了。

生命中的一致性及多面性

開弓沒有回頭箭,時光一去不復返。童年和青春期那個變着法子想要擺脫掉的弱小的自我,再也無法重新回到我們的世界中。當然,世事無絕對,總有人巴望着倒轉時光;有些男人穿着入時,彷彿自己仍是個棒小夥,繼續過着年輕時歡樂的日子。而有些女人仍穿着童年的花裙子,在情感路上隨風而舞。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是不可逆的存在,無論看起來如何真切,終是難與實際生活相容的,更不要說長久維持了。

或許,人類的存在方式就是必須告別過去的生活,才能步入人生新的階段,並由此逐漸趨近成熟的愛,打開成人世界的成就之門。

一個人只有在深刻領悟到生命中一致性和相異點的含義之後,才能夠學到自我尊重。作爲成年人,只有勇於擔負責任、在自主選擇的領域勤奮努力,才能收穫成功(包括愛情、婚姻、工作和愛好等等)。不單需要在口頭上大膽地表明自己不是一個直率、渺小且冷漠的人,於內心裏,也能真正相信這些。我們必須告誡自己:“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就像拋進池塘裏的小石頭。每一投擲都將泛起漣漪並蔓延到生活的水域中。”

放棄的過程往往是令人痛苦的,所以我們會想要拼命地留住那些在自己虛構世界中的美好。的確,如果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童年,繼續沉迷於不現實的白日夢,把自己想象成曾經憧憬的大衆情人、曠世英雄或科學巨人,這樣做似乎也無礙他人。但如若我們試圖複製童年時代的浪漫幻想,或是推翻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現實與幻想”之間的圍牆,這種做法就非常危險了。

最終,我們必須拋棄那些過度的佔有慾,這包括對孩子、親友、甚至是摯愛的人。用著名作家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的話來說就是:大度地“鬆開你的雙手,並說聲再見”。這樣的放棄絕不只是留於口頭,對那些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和抱負,我們必須從內心深處清醒地喊出“不要了!”並意識到這樣的放棄對我們意味着什麼,以及對自己應該抱有什麼樣的要求。

約書亞·羅斯·李普曼簡介:

約書亞·羅斯·李普曼(1883—1936),猶太人,美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是一位在美國家喻戶曉的牧師,也是很多人的心靈導師。美國衆多知名人士,包括馬丁·路德·金、約翰·肯尼迪、拿破崙·希爾、芭芭拉·史翠珊、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是他的擁躉。

他曾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國際頻道上主持心理節目,每次廣播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聽衆。上世紀中葉,李普曼以主教的身份寫作了本書,希望世人能夠體會到心靈的祥和平靜纔是生活的至上法則,金錢、權利不過是俗世衆人追逐的表面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