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媒體人必須要讀的十本書

媒體人必須要讀的十本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不論你欲轉型新媒體、抑或正在新媒體的路上艱難跋涉,捧着《失控》、《從0到1》狂啃是遠遠不夠的喲!在此,媒趣君獨家奉獻大禮包——不容錯過的10本燒腦著作。新媒體人進階神助攻,你值得擁有!

媒體人必須要讀的十本書

  《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

作者:尼古拉斯·卡爾(2010)

媒介即信息,淺薄比深刻更有境界。我們思維方式與所使用的生產力工具密切相關。互聯網是如何革命我們的思維的?使用互聯網對我們大腦的工作方式會帶來什麼影響?

卡爾認爲,互聯網鼓勵我們蜻蜓點水般地從多種信息來源中廣泛採集碎片化的信息。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倫理,也是一套產量最大化、消費最大化的倫理。如此說來,互聯網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們。我們變得對掃描和略讀越來越得心應手,但是,我們正在喪失的卻是專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科技想要什麼》

作者:凱文·凱利(2011)

相比《失控》來說,本書更加精煉易懂。凱文·凱利在書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科技觀:由於科技的演化軌跡類似於動植物,因此,科技應算是生命的第七種存在方式。科技並非是獨立於生命之外的東西,而是生命的延伸。科技爲個人提供發現、預測自我的機會,使人能充分接觸新理念、新思維。

那麼,科技的固有趨勢和偏向是什麼?它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網絡生活?答案盡在書中。

 《新數字秩序的革命》

作者:戴維·溫伯格(2008)

爲什麼數字化音樂及播放列表改變了音樂產業的格局?爲什麼超市需要模仿網上商店來提高營業額?溫伯格在書中描述了數字無序世界的新規則:商業、教育、政治、文化是如何被重塑的。

溫伯格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探索世界的方式,人類汲取各種信息,又自行過濾、組織龐大的信息堆。在信息供大於求的環境下,核心問題不是如何生產,而是如何找到所需信息,這也是這本書論述的核心秩序問題——信息匹配。

  《互聯網政治學:國家、公民與新傳播技術》

作者:安德魯·查德威克(2010)

互聯網將如何影響我們“從事”政治?如何影響我們理解政治生活?安德魯研究了新傳播技術對政黨與選舉、壓力集團、社會運動、地方民主、公共機構和全球治理的影響,還分析了持續性的和爭議性的政策問題,這包括數字鴻溝,互聯網自身的治理,監視、隱私與安全之間的張力,互聯網媒體領域的政治經濟學。

 《刪除:大數據取捨之道》

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2013)

在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信息,人類該如何取捨,怎樣才能構建一個積極而安全的未來?

維克托提出了當前數字化記憶的兩大威脅——信息權力與時間,並給出了應對威脅的6大對策——數字化節制、保護信息隱私權、建設數字隱私權基礎設施、調整人類的現有認知、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態、完全語境化。最後,他提出了一種應對數字化記憶與信息安全的極有可能的關鍵對策——給信息設定存儲期限。

《總開關:信息帝國的興衰變遷》

作者:吳修銘(2011)

互聯網似乎比以往任何媒介都具有優越性:它給我們帶來了最大的信息量,最便捷的自我表達,最迅速的溝通。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須臾不可離棄﹑如空氣般賴以生存的網絡世界會是終極媒介形式嗎?

本書堪稱一部相對完整的信息產業興衰史,從早期AT&T(美國最大的固網電話服務供應商及第一移動電話服務供應商)的發展談到當前谷歌與蘋果的競爭。吳修銘參考廣播、電視、電影的發展週期來預測,即使是在相對開放的互聯網世界,最終,行業巨頭將佔據統治地位,掌握整個信息流。

 《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

作者:克萊·舍基(2011)

克萊·舍基將“認知盈餘”解釋爲個人碎片化時間的加總。繼眼球經濟後,爭奪用戶碎片化時間已經成爲新、舊媒體爭奪統治地位的關鍵點。“認知盈餘”是新時代網民賦予互聯網從業者的紅利之一,Facebook、Twitter以及維基百科的成功,都可以或多或少歸功於“認知盈餘”。因爲在網絡平臺上,用戶將是內容的主導者、資源的提供者,每位用戶的知識貢獻和內容分享都是平臺成功運營的重要保障。

克萊·舍基在書中詳盡闡述了這一平臺規則。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力量不可小覷,作爲媒體人應該如何正確認識“認知盈餘”?如何正確利用碎片化時間呢?

  《信息烏托邦:衆人如何生產知識》

作者:凱斯·R·桑斯坦(2008)

在信息超負荷的時代,人們極易退回到自己的偏見,那麼未來的信息還可信嗎?

但桑斯坦則對以互聯網爲基礎的信息分享、聚合充滿客觀。他從自動修正、開放資源等角度說明了人們如何消化聚合的信息,而不必遭受信息爆炸之痛。在這個正見和八卦日益難分伯仲的世界裏,許多頭腦聚在一起上網的努力可能會提供最好的通向信息烏托邦之路。

 《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衝突地帶》

作者:亨利·詹金斯(2012)

新、舊媒體將完美融合還是衝突不斷?亨利·詹金斯延續其“粉絲文化”,論述草根的創造性與媒體業的碰撞。新的傳播關係反映了新舊媒介碰撞、草根媒介與機構媒介交匯、媒介消費者與媒介生產者之間的權力互動關係,它創新了受衆參與媒介生產的方式。

 《數據新常態:如何贏得指數級增長的先機》

作者:克里斯托弗·蘇達克(2015)

在科技和互聯網領域,有一股暗流正在涌動:數據的指數級大爆發。在書中,蘇達克洞悉數據大爆發的6大根源——移動互聯、虛擬生活、數字商業、在線娛樂、雲計算、數據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場景化、社交化、量化、應用化、雲化、和物聯網化等6個大數據成熟度模型。